APP下载

脐血血气分析与早产儿黄疸关系的研究

2018-07-14白剑虹黄鹏桧李敏遐向巧明黄健敏钟苏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光疗胎龄黄疸

白剑虹 黄鹏桧 林 峻 李敏遐 向巧明 黄健敏 钟苏梅 文 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广东清远 511500

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具有密切联系,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胆红素会经过血脑屏障的,进入新生儿的脑组织,该物质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1]。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溶血性疾病、感染、围生期原因、生理原因等都可能导致出现,若无法进行及时有效诊治,则会对其身体发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2-3]。因此需要探究脐血血气分析与早产儿黄疸关系,及时评估病情。为探究两者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早产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由我院产科转入的早产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包括BE值、乳酸(Lac)两项结果,均无异常,早产儿90例作为对照组,按胎龄分为三组:胎龄30~32+6W(30例),胎龄33~34+6W(30例);胎龄35~36+6W(30例),分别作为A组、B组、C组;血气分析结果,包括BE值、Lac结果,一项及以上有异常的早产儿90例作为观察组,按胎龄分为三小组:胎龄30~32+6W(30例),胎龄33~34+6W(30例);胎龄35~36+6W(30例),分别作为D组、E组、F组。两组母亲年龄、患儿胎龄、体重、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早产儿;入院后常规检查治疗均按诊疗规范进行诊治。排除标准:有新生儿溶血病、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及有先天畸形、发育异常、红细胞增多症的患儿。

1.3 方法

新生儿脐血采集:孕妇娩出胎儿,结扎脐带并切断之后,选择相对较为粗大且充盈的脐静脉,使用无菌棉球擦拭后,用动脉血样采集器将脐血抽取,抽取量为2mL,及时完成血气分析检测[4-6]。生后6小时后开始使用Minolta JM-103经皮测黄疸仪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每6小时测一次,达光疗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予蓝光光疗等褪黄治疗,并记录达黄疸干预标准的时间。(2)治疗方法:均予以其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暖、改善缺氧等常规治疗,同时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与此同时,予蓝光光疗等退黄治疗,并记录达黄疸干预标准的时间。其中,均采用单面光疗时,每隔3小时就对患儿进行一次体位更换。在进行光疗时,应注意给患儿补充水分,发现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应立即停止光照。对于患儿有针对性实施营养支持,按时给予患儿喂水、喂奶,保证患儿的营养充分。

1.4 观察指标

观察早产儿血气分析结果,包括PH值、碱剩余(BE)、乳酸(La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另外观察动态检测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值及达到黄疸干预标准的时间[7]。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选取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乳酸、BE值比较

两组在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E、Lac两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Lac(4.52±1.4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6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8.58±3.1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1±0.4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乳酸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乳酸比较(±s,mmol/L)

组别 n PH BE Lac对照组 90 7.36±0.18 -2.31±0.45 1.75±0.66观察组 90 7.28±0.22 -8.58±3.14 4.52±1.47 t 1.874 4.577 3.687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达到干预标准黄疸值及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比较

在酸中毒(Lac、BE异常)的观察组各胎龄早产儿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均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小,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越短。表3对比的意义在于对比相同胎龄达到干预标准黄疸值及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结果表明酸中毒(Lac、BE异常)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均明显提前。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监护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高,早产儿黄疸也逐渐增多,且出现时间较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难消退,其血脑屏障发育也不成熟,在高危因素(低温、缺氧、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等)影响下,更易使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导致脑功能异常及听力异常等后遗症,故对其病因及早期干预的研究也成为目前早产儿黄疸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窒息、缺氧、母婴ABO血型不合性溶血、G6PD缺乏病、血管内外的溶血、感染及脱水、母乳喂养、胎龄、种族及性别等,其治疗以光疗及换血为主[8-10]。国内研究表明[11-12]早产儿黄疸的相关因素包括:早产儿肠一肝循环的重吸收增多、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其前五位病因依次是:围产因素、感染、缺陷病、溶血症、母乳性黄疸,其中围产因素主要包括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分娩中使用催产素、难产、窒息及并发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与颅内出血、感染等,其治疗为蓝光光疗为主,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如家用肝酶诱导剂、促进胃肠蠕动药、抚摸腹部、调节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等[13-14]。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大量红细胞破坏,生成胆红素增多,且记录到刚娩出的新生儿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15]。以此推断,宫内有缺氧、出生有窒息等导致脐血氧分压低,有酸中毒,且出生后有吸氧的早产儿,是否与黄疸重及难消退有关。

表3 两组患者达到干预标准黄疸值及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比较

本研究中,对比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BE、Lac两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酸中毒(Lac、BE异常)的观察组90例黄疸早产儿中,D组、E组、F组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180例早产儿中,胎龄越小,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越短。

综上所述,早产儿黄疸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Lac、BE异常,酸中毒(Lac、BE异常)早产儿达到黄疸干预标准时间明显提前,为预测黄疸病情发展提供依据,为预测黄疸病情发展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由于早产儿黄疸的相关因素多,本次研究未排除脐带结扎时间、HGB、Hct、白蛋白浓度、喂养情况等影响因素,还需更多相关多因素研究进一步明确。

猜你喜欢

光疗胎龄黄疸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