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15—2017年HIV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

2018-07-13

传染病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抗病毒孕产妇

刘 春

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人体免疫功能丧失的传染病,HIV潜伏期长,且女性感染比例由20世纪90年代的1/6发展为当前的1/3,其中90%患者为育龄妇女,所以通过母婴传播所致新生儿感染风险大大增加,人口出生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2]。有调查结果显示,HIV母婴传播在无干预措施的国家发生率为45%,若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可将母婴传播率降低至2%~4%[3]。我国近些年来开展孕产妇HIV检测和母婴阻断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指导AIDS母婴传播防控的重要依据为HIV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8月HIV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学资料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HIV检测的门诊、住院孕产妇共28 447例,年龄为17~43岁,平均为(24.36±4.1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6~45岁之间;②受试者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为16~45岁范围之外;②不配合调查研究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抽取受试者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HIV,试剂和仪器均由梅里埃公司提供,筛选出的阳性样本再次经免疫印迹确认,并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断[4]。

1.3 观察指标 ①流行病学资料:计算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并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所有HIV感染孕产妇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民族、HIV感染途径、性伴侣HIV感染情况、妊娠结局、母婴传播情况等,其中妊娠结局资料以门诊或持续院外随访方式获得。②新生儿HIV感染情况: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后6周、3个月时分别采集干血斑样本,采用HIV-1 DNA PCR方法进行新生儿HIV早期诊断,2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判断为HIV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将数据录入,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HIV流行概况、流行病学以及妊娠结局等计数资料等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孕产妇不同服药时间的新生儿HIV感染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IV检出率 我院对门诊、住院的孕产妇展开HIV检测,其中2016年和2017年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相对于2015年有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见表1。

表1 某院2015—2017年孕产妇HIV检出情况Table 1 Prevalence of HIV in one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7

2.2 孕产妇HIV流行病学分析 2015年1月—2017年8月HIV感染孕产妇共9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占64.58%;文化程度较低,以小学及以下最多,占46.88%;多为无业者,占41.67%;婚姻状况主要为已婚,占70.83%;感染者主要为少数民族,占70.83%;HIV感染途径主要为性接触,占91.67%;性伴侣HIV感染情况以阳性为主,占64.58%。见表2。

2.3 HIV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 96例HIV感染孕产妇中,选择继续妊娠并分娩的有61例(63.54%),其中自然分娩4例(6.56%),剖宫产57例(93.44%),产褥期感染4例(6.56%),产后大出血1例(1.64%),61例新生儿均存活,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畸形。

2.4 母婴传播情况 61例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质量为3093 g,其中低体质量儿13例,占21.31%,截止2018年4月,感染HIV新生儿5例,占8.20%(2例在3月龄检出并确诊,另3例在4月龄检出并确诊),其中2例在1年内死亡,均来自产后未服药产妇所产新生儿。

2.5 孕产妇服药与否与新生儿HIV感染关系 产前未服药产妇所产新生儿感染率(5/18)高于产前服药产妇所产新生儿感染率(0/43);产后未服药产妇所产新生儿感染率(2/3)高于产后服药产妇所产新生儿感染率(3/15),见表3。

3 讨 论

HIV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有助于AIDS母婴传播防控的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为0.34%(96/28 447),2016年和2017年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相对于2015年显著升高,提示HIV感染孕产妇数量逐渐增多,本地未强制实施婚检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也与检测水平的提高和检测普及率的逐年提高有关。本研究中,HIV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文化程度均较低(小学及以下最多),且多为无业者,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7],说明性活跃和生育高峰年龄段的孕产妇最易感染HIV,同时HIV感染孕产妇文化水平低,知识欠缺,加上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低,容易受到歧视。所以应呼吁全社会为HIV感染孕产妇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给予更多关爱,使其积极面对生活,同时完善孕产期综合保健和母婴传播预防服务。统计学结果显示,感染HIV的孕产妇已婚居多,性接触是孕产妇感染其HIV的主要途径,其中因配偶感染HIV居多。因此,应当加强夫妻双方的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例如婚前夫妻双方进行HIV检测,提供面向配偶的咨询服务,鼓励夫妻双方多沟通交流性问题。

表2 孕产妇HIV流行病学分析Table 2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IV in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表3 孕产妇服药与新生儿HIV感染关系Table 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tion of pregnant women and HIV infection of the newborn

合并贫血、胎膜早破是妊娠期妇女常见并发症,对于HIV感染孕产妇而言,会引起胎儿早产以及感染,甚至出现死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贫血、胎膜早破等妊娠期并发症也会增加HIV母婴传播风险[8-9]。在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情况下,我国HIV高流行地区的HIV母婴传播率约为35%,高于发达国家的15%~25%[10-11]。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的逐步展开,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母婴传播率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HIV感染孕产妇愿意选择继续妊娠分娩,尤其是首次妊娠孕产妇[12]。本研究调查发现,HIV感染孕产妇中选择继续妊娠并分娩的比例高达到63.54%,说明多数HIV感染孕产妇在咨询了解AIDS相关知识后,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以及人工喂养等HIV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服务,且依从性良好。61例选择继续妊娠分娩的孕产妇,43例产前服药的孕产妇新生儿未出现感染,其余18例均在临产时被发现感染,致使产前未服药,其中新生儿出现5例(27.78%)感染,18例产前未服药的孕产妇中,15例临产后服药,3例产后未服药,各有3例(20.00%)、2例(66.67%)新生儿被感染。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感染的新生儿分娩后采取药物口服以及人工喂养,最终随访发现还是因感染死亡,以上提示在妊娠期间尽早发现并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率,孕期未做HIV抗体检测,未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新生儿HIV感染的重要因素。HIV母亲乳汁中也存在HIV,病毒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进入婴儿血液循环系统。母乳喂养在产后1个月内HIV传播危险性最高,若继续母乳喂养,其危险性也持续存在。产后3个月混合喂养会对婴儿胃肠道造成损伤,引起炎症反应,使感染率上升,相较于单纯母乳喂养,危险性更高。人工喂养可以完全避免母亲通过母乳方式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是最为安全的喂养方式,所以本研究对于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均给予人工喂养,以阻断母乳喂养这一母婴传播途径。此外,新生儿中有13例(21.31%)为低体质量儿,且其中大多数来自较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孕妇,提示抗HIV药物可能对新生儿体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服药时间越长,新生儿体质量越低,但不排除妊娠过程中孕妇服药不良反应和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对新生儿体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应从加强HIV检查、扩大HIV预防知识宣传、强化人文关怀与婚前检查意识及对有生育意愿的HIV感染孕产妇及时给予规范系统的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入手。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病例均来自同一个医院,不能全面反映本地区孕产妇HIV感染情况,且HIV阳性孕产妇例数较少,对于母婴传播只能做简单的描述性分析,无法全面分析HIV母婴传播机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作用。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抗病毒孕产妇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