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研究

2018-07-13杨柳金杰

体育风尚 2018年7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心理素质乒乓球

杨柳 金杰

摘要:乒乓球被视为我国的国球,受到国民的一致欢迎,在我国普及率较高。为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其规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比赛激烈程度日渐提升,由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当比赛处于焦灼状态时,情绪的稳定性对比赛的进展影响甚大。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在注重成绩培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促其运动,强身健体,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关注点之一。本文针对乒乓球特点,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采取何种训练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乒乓球;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乒乓球运动的重要工具为一个球,两个球拍,简单的运动工具,却展现了其球体较小、击球速度快、旋转性强、且变化形式多样的特点,同时也需要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击球技巧,在一网之隔的障碍设置下,一对一进行对抗。该项运动要求参赛者必须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应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乒乓球运动并非简单的体力运动,而是需要运动员斗智斗勇,从技战术上占据绝对优势。大学生运动员是未来国家队选拔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其心理素质等进行严格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不可或缺的课程项目之一,而该项课程需要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方可实现。大学生运动员处于成长的黄金年龄,本身具备对新生事物接受性强的特点,大学生的雕琢需专业老师的挖掘,促使其潜力得以发现。根据大学生不同性格特点,专业老师就要有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在日常训练中掌握运动技巧,培养心理素质,若学生无法突破心理屏障,就会在赛场上出现紧张、胆怯、短暂性空白等情况,并且战斗力也会被大幅度削弱,则成绩就难以提升。基于此,指导教师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学生自身具备调节情绪能力后,才会对比赛更有助益,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实施目标训练法

任何项目的训练,都需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制定过程中,必须要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技战术特点相结合,分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刺激大学生的求胜欲望,将心里的焦躁不安转化为对比赛胜利的渴望,为赢得比赛提供动力,进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短期目标的日常训练制定也由课时或天开始,长期目标则可以以月、季度为训练周期,目标可以以训练内容作为主题,例如关于身体的专项训练、比赛击球的稳定性等方面,设置目标时难度要适可而止,切勿过高或过低,过高会让运动员觉得高不可攀,过低则会逐渐丧失信心,都不利于实现最初的训练目标。

二、坚持持久训练

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优劣与系统训练有很大关系,首先需要运动员要对不同的打法有基本的了解,对比赛的运动规则有个清晰的认知。结合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与打法特点后,若缺乏统一打法的运动员,则可以邀请该打法运动员共同训练和进步,要不断让学生适应训练的场地和规则,掌握不同打法的优劣势,做到“胸中有丘壑”,在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自信心。当运动员适应某项打法后,可适时更换,为其提供多种打法选择,最终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打法,制定科学的技战术,培养他们的应

变能力。

三、落实训战结合

大学生因为与国家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相比,欠缺丰富的比赛实战经验,因此心理素质相对较弱。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需要将训练与实战进行结合,指导教师可以在日常训练中给学生灌输对战的思想,让运动员具备比赛意识,然后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相关比赛,以赛代练,让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日常枯燥的训练中,而是将所学熟练的运用到赛场上,从比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得到磨砺,逐渐适应比赛的紧张气氛,产生一定的紧迫感。在比赛实践期间,也能够掌握到自己的缺点,通过比赛的参与渐渐让自己的击球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实践的优势还在于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改善,继而培养出科学的训练计划。

四、提升文化内涵

除日常训练与实践的结合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专业读物,拓宽视野,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强化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真正發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赛场应变能力。个人文化内涵是未来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稳定心性,铸造不骄不躁的性格,促使其能够较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运动员文化内涵的提升与高校提供的教育条件密切相关,运动员受教育程度对其心智水平、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有很大影响,与其呈正比,因此,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积极作用。

五、结束语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接受能力非常强,状态起伏不定波动比较大,是教练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磨练和提升心理素质的有利时机,科学有效的心理训练会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石宏.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调节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03:364-365.

[2]谷颖.高校高水平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调查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1,01:69-71.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心理素质乒乓球
基于“板块训练理论”对高校乒乓球队教学训练方法的再思考*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