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教育中的“晕轮效应”

2018-07-12李思思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措施教育

李思思

摘 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受到“晕轮效应”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无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在分析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剖析了“晕轮效应”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晕轮效应;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最先提出“晕轮效应”,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得出整体印象,即以偏概全。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如果断定某人是“好的”,那么这个人会被赋予好的标签;如果断定某人是“坏的”,那么与此人相关的一切都是坏的。原因主要是对他人认知的偏失。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晕轮效应”。

一、案例说明

翔是班级里的一名后进生,他对学习似乎毫无兴趣,上课总是喜欢睡觉,作业也时常不交,这些行为致使我对他的印象非常糟糕,总认为他不学无术,未来没有出息。学校在下周即将举行运动会,但是我班的男子1500米长跑项目无人报名,班里有同学推荐翔参加,笔者心里不乐意,思忖他学习没有毅力,长跑肯定不能跑完全程,更不用说获奖了。但苦于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笔者只得同意翔参加长跑。

在枪响的一刹那,翔一扫之前的懒散模样,奋力奔跑,更让笔者惊讶的是他竟然在同学的助威呐喊中跑完了全程并且勇夺第一,瞬间让笔者对他刮目相看。通过和翔赛后的交流,笔者才知道翔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体育委员,体育技能突出,并多次获奖。但在体育运动上耗费的精力过多,导致了对学习的忽视。

笔者通过此事,及时反思对翔的认知误差,鼓励他在学习上奋力拼搏,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随着他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上也有所起色。

由此案例可知,翔最先受到的评价是以偏概全,缺乏理性的判断。笔者对翔的管理趋于放任状态,他得不到笔者正面的支持和鼓励,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热情,成为班级“破罐子破摔”的典例。这种评价的影响往往具有破坏性,翔如果没有在运动会上取胜,笔者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他。

二、案例分析

在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何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内隐人格理论”影响个人的知觉,Bruner和Tagiuri首次提出内隐人格理论( IPT ),他们认为内隐人格理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Lay Person)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描述了一些普通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换句话说,即内隐人格理论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 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内隐人格理论决定个人对他人的认知是贯穿始终的。换而言之,初始印象不仅与其他方面的印象相连,还始终影响个体的认知。例如一个人身上有善的品质,人们往往会推断他具有忠诚、正直等良好品质。这种隐性的关联推断会影响个体的整体评价,导致“晕轮效应”的产生。

三、教学措施

1.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认知有失偏颇是晕轮效应最显著的特点。它往往通过局部推断整体,由具体推断一般,这种认知偏差往往会对学生做出错误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同时,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开展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评价观

教师要改变以学业为主的传统评价观,学业成绩只是学生知识层面的吸收和反馈,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建立多元化和动态化的评价观,综合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改进自身的教学计划,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帮助其逐步建立信心,使其智力多元化发展。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理论,避免相关心理因素的干扰,经常反思教育行为,避免掉入晕轮效应的陷阱,不做连带推测或相关心理暗示,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善于利用情境,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努力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使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晕轮效应的发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判断和评价,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善于鼓励和赏识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艾华,周艳球.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晕轮效应”[J].教书育人,2006(10):10-12.

[2]王墨耘,傅小兰.内隐人格理论的实体论——渐变论维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153-159.

猜你喜欢

措施教育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