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

2018-07-12侯智亮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鳞癌食管癌食管

侯智亮

食管癌属于1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临床首选手术治疗,但是传统手术方式具有较大的创伤,缺乏令人满意的远期疗效[1]。近年来,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在不断完善的微创技术的作用下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本研究比较了左胸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均经CT扫描显示食管肿瘤和相邻气管具有清晰的接线;排除标准:将左侧胸廓显著畸形、胸部黏膜粘连、胸腔既往有其他病变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组(微创切口组,n=40)和左胸传统切口手术组(传统切口组,n=40)两组。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5~79岁,平均(71.5±6.3)岁。病灶部位,10例为食管中段,30例为食管下段;病理类型,7例为高分化鳞癌,20例为中分化鳞癌,13例为低分化鳞癌;病理分期,9例为Ⅰ期,11例为Ⅱ期,20例为Ⅲ期。传统切口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6~79岁,平均(72.3±6.1)岁。病灶部位,11例为食管中段,29例为食管下段;病理类型,8例为高分化鳞癌,18例为中分化鳞癌,14例为低分化鳞癌;病理分期,8例为Ⅰ期,10例为Ⅱ期,22例为Ⅲ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微创切口组患者接受左胸微创切口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灌肠、胃肠减压,并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将10~15 cm的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开在第5~6肋骨中间,向肋间肌表面切开延伸,方向为沿着前锯肌肌纤维生长方向,将下肋上缘暴露出来,将壁层胸膜及肋间肌切开,同时对肋间动脉进行保护。然后以较慢的速度将其撑开6~8 cm,在此过程中将小号肋骨撑开器充分利用起来。对麻醉剂潮气量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低量,有效供氧并缩小左肺,将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出来后对胸段食管进行游离,方向为右下向上,然后逐渐向上,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肿瘤具体位置及大小,向主动脉弓/弓下抵达,最终将食管床及纵膈内脂肪及淋巴结清除掉;传统切口组患者接受左胸传统切口手术治疗,基本操作同上,切口长度为30~35 cm,将背阔肌及前锯肌切断,向肩胛下角延伸,并将肋间肌切开。在左胸第7肋间向右腹直肌旁将肋弓切断,对胃周组织进行游离,对中下纵膈及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吻合胃食管,在此过程中将吻合器充分利用起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术中指标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指标。同时,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分为4级,1分、2分、3分、4分分别表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3]。此外,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食管反流、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比较

微创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切口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

微创切口组患者的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切口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切口组(P<0.05),VR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创切口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14/40),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60.0%(24/4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手术在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的作用下日益完善,但是目前,临床还没有统一手术范围等问题[4]。开胸手术主要取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路,通常情况下切口长度在30~40 cm,能够将胸腔充分暴露出来,具有开阔的术野,为手术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5]。但是,由于具有较大的手术切口,因此增加了对患者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美观也在切口愈合后受到不良影响[6]。此外,在极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促进了患者住院费用的增加,将沉重的经济负担带给了患者及其家庭[7]。正常人的食管长度为28 cm左右,因此在给予患者食管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建周围器官及组织,进而不可避免会牵拉及压迫邻近器官,从而极易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8]。同时,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受到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果具有过大的引流量,则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并发症,而如果具有过长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则会严重刺激患者的肋间及胸膜神经,促进胸腔内感染几率的提升[9-11]。相关医学学者对左胸微创切口手术与左胸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2-14],结果表明,左胸微创切口手术较左胸开胸手术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切口组(P<0.05),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切口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切口组(P<0.05),VRS评分显著短于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较传统切口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鳞癌食管癌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