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中“询问”言语行为不同句法表达的知识论解读

2018-07-12吴亚欣于国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指陈述句句法

吴亚欣,于国栋

(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引言

“询问”(questioning)是日常言语交际和机构性言语交际中都常用的一种言语行为,指的是询问人使用某种形式的语言资源执行从被询问人那里获取信息的行为。有趣的是,人们在询问时会采用不同的句法手段,如例(1):

(1)a.你买什么了?

b.你买了部平板电脑吗?

c.你买了部平板电脑,是吗?

d.你买了部平板电脑?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们在执行“询问”这一言语行为时所作的不同句法选择呢?本文将从会话分析研究中的知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知识论

本文所援引的知识论(epistemic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的著名会话分析学家John Heritage教授提出的。他提出该理论的初衷是为了给相邻对(adjacency pairs)目前作为唯一一个解释会话序列结构的组织原则予以补充。Emanuel Schegloff在他的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Interaction(2007)一书中曾指出,相邻对是构成会话序列结构的最小单位,一部分会话是以一组根相邻对为参照,加之前扩展、中扩展或后扩展,就构成了整个会话的序列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会话都是以相邻对为基点展开的,比如讲述序列 (telling-sequence),Heritage认为交际者之间知识的不对等(imbalance of knowledge)是促使会话发起并展开的又一动因,交际者之间的知识差就像水压一样,要从占有某方面知识多的一方“流”向那方面知识少的一方,直到双方在这一知识域的知识达到对等状态(Heritage 2012a, b, 2013)。知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是知识状态(epistemic status)、知识表达(epistemic stance)和知识梯度(epistemic gradient)。知识状态指人们对某类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如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一般要比普通人更多、更准确。知识状态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人对某具体知识域的占有程度不同,即他们对这一知识域的知识状态不同。信息的新旧(recency)、信息的来源(provenance)、信息的确定性(certainty)、信息的清晰度(clarity)、信息的延伸度(extendedness)、对某一信息的独家占有性及首获权、社会公认的占有这一信息的权威等等,都是影响不同的人相对同一知识域的知识状态的因素。除了涉及专业知识(如精神分析)外,一般认为,与思想、经历、期望等相关的信息只有信息占有者本人才知道并加以描述。本人比他人对他们自己的亲友、宠物、工作、爱好等更了解。这样,对于某个具体的知识域来讲,交际双方就会在呈现为由低到高的坡度的知识梯度(epistemic gradient)上占有不同的位置,即要么处于位于较高点的知识优势(more knowledgeable/K+),要么处于较低点的知识劣势(less knowledgeable/K-)(Heritage 2012a, b, 2013; Heritage & Raymond 2012),这也是交际双方在某一具体的知识域的相对知识状态。

知识表达指说话人用于展示自己知识状态的语言表达手段,如“我猜他会来”与“他告诉我他会来”二者相比,后者展示了说话人对于“他来与否”这个事件的信息掌握程度要高于“我猜它会来”的说话人。说话人的知识表达一般会与其知识状态一致,但有时也会表现出不一致,比如,当说话人想表现得比实际更知识渊博,或说话人不希望他人知道他在某知识域了解较多信息时,他们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知识表达来掩盖其真实的知识状态(Heritage 2012a,b,2013)。

三、询问人知识状态与其知识表达

执行“询问”这一言语行为的基本前提是:

1)询问人不知晓或不确定答案(K-);

2)询问人相信交际对方知晓答案(K+);

3)询问人有权询问;

4)询问人相信交际对方愿意或者有义务回答。(Heritage & Raymond 2012:180)

前提1和2是“询问”的知识基础,前提3和4是其社会基础。根据询问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他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询问,如例(1)使用不同的句法表达执行了“询问”言语行为。那么,就汉语中“询问”这一言语行为,询问人的知识状态与其知识表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询问”言语行为最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是疑问句。在汉语语法中,“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典型的疑问句,句末语调上升”(邢福义 1996:123-124)。从基干构造和询问要求看,疑问句可以分为三类:1)特指问。基干构造中包含有疑问代词“谁、什么”之类。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内容,要求对未知内容作出回答。2)是非问。基干构造与陈述句相同。该类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3)选择问。以“是X还是Y”和“X不X”的形式形成基干,用分项列举或正反并用方式提出问题,要求有选择地作出回答(邢福义1996:124)。我们利用通过录音收集到的真实语料,首先分析特指问与询问人知识状态间的关系。

(一)特指问与询问人知识状态

(2) [SH:14: 2]

(FSt、MSt和李强是本科同学。目前,MSt和李强在一个学校读硕士,FSt在另一城市读硕士。)

01 FSt: 你现在和谁一个宿舍?

02 MSt: 李强啊。

03 (.)

04 FSt: 就你们两个人?

05 MSt: 不是呀,还有其他人呀,你又不认识。

06 FSt: 哦:: 倒也是。

例(2)是一个电话谈话。FSt在第01行的询问是通过特指问执行的,从当前话轮可以看出,她在与MSt的室友相关的知识域所占有的知识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她寻求的信息完全为交际对方所掌握。之后,在第04行FSt用升调继续询问“就你们两个人?”。根据格莱斯及新格莱斯语用原则中的量准则(Grice 1975;Horn 1984;Levinson 1983),说话人一般提供的都是满足交际需要的足量信息,所以MSt的回答的含意就是“李强”是他的唯一室友,如果有其他人,他不应该只说一个,因此FSt可以推理出宿舍里就住了他们两个人,但这一推理得出的结果又与现实不太相符①中国大学生宿舍硕士研究生以下一般都是四人间,很少有两人间,一般博士研究生会有两人间。。基于这样的知识基础,FSt就选择了“陈述句+升调”来执行“询问”言语行为。尽管这样的推理被MSt在第05行否认了,因为会话含义具有可取消性(Grice 1975)。可以看出,这个询问是FSt在对方第02行给出答案以及常识的基础上推理得到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下面是另一个使用特指问执行“询问”言语行为的例子:

(3) [HJ: MS: 12: 4]

14 妻: 哦,今天工作咋样?

15 (.)

16 夫: 今天:,°啊:°,今天那个,我们老总,

17 tke,没法说人家=

18 妻: =咋了呀?

19 夫: 你说我平常我这加班属于最多的吧=

20 妻: =嗯

21 夫: 啊,那那那那那那,那你说,

22升职那就轮不上我?人家前两天有个人,

23 人家啥也不干,跟我比,他什么-

24哪方面他都不如我,结果老总让人家升职了,

25 我不是还在原地嘛。

26 妻: 是不是因为人家会在老总面前表现?

27 夫: 哎呀,人家就是会拍马屁呀!

28 咱们不是太老实么。

29 妻: 噢::

例(3)是夫妻间的对话,妻子在第14行询问丈夫当天的工作如何时使用的是特指问,从常识可知,一般情况下,有关这个话题的知识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在相关知识梯度上妻子完全处于劣势。根据丈夫在第16和 17行、19行、21—25行的回答,妻子基于常识推理 (common-sense reasoning)(Garfinkel 1967),可以推断丈夫没有被提升的理由可能是“人家会在老总面前表现”,建立在这一由推理得到的结论基础上,妻子在第26行利用汉语句法中的选择问句对丈夫进行了询问。但无论如何,“没有被提升的原因”属于丈夫的知识域,凭借经验、由推理得出的知识可靠性低于第一手信息,所以妻子处于知识劣势。但妻子的推论也属于一种可能的理由,她采用了提供可能答案的选择问句进行询问,表明自己对相关事态有一定的基于常识的认识。

可以看出,从询问人的知识状态来看,当其对所询问的问题答案无任何相关信息和预期时,一般会用特指问发问。也就是说,当询问人的知识状态相对被询问人处于绝对劣势时,询问人一般会采用特指问进行询问,而当询问人对问题答案有不同程度预期时,会选择是非问或选择问的不同形式。

(二)是非问与询问人知识状态

人们并非只在对某类知识一无所知时才进行询问。当人们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现实观察及推理对有关他人的情况形成一种认识时,由于考虑到这种认识是间接得到的,若要得到确切的信息,仍需要询问在相关知识状态上处于优势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会使用汉语疑问句中的是非问的某种句法表达来询问。“汉语中的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语调要变为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http://www.yyxx.sdu.edu.cn/chinese/new/content/5/06/main03-01-01.htm)从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仅从句法表达衡量,是非问句包括了“陈述句+升调”和“陈述句+语气词吗、吧、啊”,二者在形式上的区别仅在于执行询问的手段是语调还是语气词,但是它们表征的询问人的知识状态不同,所以我们把二者区分开。另外,除这两种句式外,是非问句还应包括附加疑问句(The Disjunctive Question),就是结构为“陈述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的句型(牛保义 2001)。这样一来,是非问句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种:“陈述句+吗、吧、啊”“陈述句+升调”和附加疑问句。尽管都是是非问句,但这三种不同的句法表达却和询问人不同的知识状态相关。

1.“陈述句+吗、吧、啊”

(4) [HJ: 13: 01: 00: 01]

(电视声音在响)

01 女: 今天熬的米汤好喝吗?

02 男: 好喝。

03 女: 为什么?

04 男: 因为里面有虫子。

05 女: 你怎么知道?=

06 男: =哈哈哈哈

07 女: ↑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知道有虫子?

08 (2.5)

09 嗯?

10 男: 因为我刚才就吃了一个虫子。

例(4)中的第01行询问人就是用“陈述句+吗”执行了“询问”言语行为。从知识论角度分析,米汤好不好喝是被询问人的主观体验,询问人作为做饭人会有一定预期,但她对于被询问人会给出什么评价依然缺乏把握,所以选择“陈述句+吗”来询问。

(5) [QF: 08: 00: 01]

01 (电话铃响)

02 (0.3)

03 Cld: 喂,宏博哥?

04 Clr: 哎 (.)呃,你是::要不这样吧,我,我怕明天,

05 我不在,然后要不今天-

06 你,哎呀,今天我还,还下雨的哦,

07 (0.3)

08 今天你能过来吗?我给你把电脑,

09 哎呀,算了算了,今天不行,雨下大了,比刚才大。

10 Cld: 嗯(0.3)那个:我倒是也不急,我先用他们的电脑吧,

11 .h先用他们的=

12 Clr: =你要是有,今天要是方便的话,要不今天过来,我把东西都找好了已经。

13 (0.1)

14 Cld: 都找好啦?

15 Clr: 对对对,都找好了,然后呢,我再帮你把电脑给你弄好。

16 (0.2)

17 Cld: .h哦,那我和洪燕一块过你那儿去?

18 (0.1)

19 Clr: 也行吧,我家主要是,有,呃,没事没事,我家刚,刚生完一个月的孩子,

20 没,没事,你,你们过来就行了。

例(5)是一个电话谈话,其中Clr指打电话的人,Cld指接电话的人。其中第08行Clr也用“陈述句+吗”进行了询问,从第04和06行可以看出Clr担心第二天他不在,所以想让Cld当天去拿电脑,但又看到天正在下雨,不能确定对方是否方便过去拿,尽管自己有这样的意愿,但关于“是否能够去拿”这件事情,在知识状态上询问人相对被询问人处于劣势,也没有任何背景知识可以用来对问题答案作出推测,所以他采用了“陈述句+吗”这一句法表达。

(6) [MH:11:00:01]

01 S1: 你四级考怎么样啊?

02 S2: 嗯,考得一般。

03 S1: 考得一般?今年难不难啊?

04 S2: 今年的题应该不算难,但是 (.),做的时候有点::

05 有点儿问题。

06 S1: 嗯,我觉得你应该考得没问题吧?

07 S2: 勉强,过::级肯定没问题,但是要想考高分,很困难。

在汉语语法中,“吧”“啊”作为构成是非问句的疑问语气词,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疑问语气词“吗”的变体,因为“吗”是构成是非问句最典型的疑问语气词。“吗”被解释为表示可疑而要求证实的语气,“吧”表示半信半疑,带有揣测的语气,“啊”则使疑问语气变得较为舒缓(http://www.yyxx.sdu.edu.cn/chinese/new/content/5/06/main03-01-01.htm)。对这三个疑问语气词的这一区分不太完整,我们认为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知识论的角度加以进一步的解释。在例(6)中,第06行询问人用了“陈述句+吧”进行询问,因为S1和S2是同学关系,所以S1对S2的学习情况会有所了解,从相关知识状态来讲,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完全空缺。在询问人对所问问题的答案部分掌握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陈述句+吧”进行询问。与此相似,疑问语气词“啊”也是询问人相关知识状态的一种表征:

(7) [WJX: 11: 01: 19: 40]

23 赵: 我不再回家了

24 王: 那你去哪儿呀?

25 李: 你就直接去啊?

26 赵: 嗯。许西太难走了,

在例(7)中,“李”在第25行使用“陈述句+啊”进行询问的可能原因是,被询问人“赵”在第23行已明确说了她不回家了,所以询问人“李”就此可以推断“赵”可能是直接去,基于由这一推理得出的信息,“李”对“赵”去哪里也不是浑然不知,而是拥有了由常识推理而获得的相关信息。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语法中只是给出了是非问的句法表达,也描述了疑问语气词“吗”“吧”“啊”表示的不同语气,但是,从真实的语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选择陈述句加上哪一个疑问语气词,“吗”“吧”还是“啊”,与询问人的知识状态有关。“陈述句+啊”表征的询问人的知识状态高于“陈述句+吧”的询问人,进而,又高于使用“陈述句+吗”的询问人。因为“陈述句+啊”的知识基础来自询问之前的话轮,“陈述句+吧”的知识基础来自于询问人的过往经验,而“陈述句+吗”所涉及的知识完全属于被询问人。

2.“陈述句+升调”

除上述“陈述句+吗、吧、啊”外,是非问使用的句法表达还包括“陈述句+升调”,也就是用升调替代了疑问语气词。

(8) [SZY: SS: 6]

01 大姐: 小胡,他们说你婆婆脾气有点儿怪,

02 不太容易相处?

03 (1.0)

04 小胡: 呵呵,哪儿呢呀,是我这个人吧::

05 脾气有点儿怪,

06 我这个人>就不太容易跟人相处<,

07 毛病多。跟人老太太没有太多的关系。

在例(8)的会话中,大姐和小胡是同事,大姐在第01行和02行用“陈述句+升调”执行了询问。按照传统语法来讲,陈述句讲述的是一个事实,一般句末用降调。而这里的陈述句句末变成升调后,执行的却是“询问”的言语行为。从大姐使用的“他们说”可以看出,她至少听不止一个人说过这个事,所以她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但小胡毕竟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婆婆更了解,作出的评价更权威。相对于当事人小胡来讲,大姐还是处于知识劣势,所以大姐发问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从小胡那里确认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是否属实。正是大姐对相关信息的占有,她选择了“陈述句+升调”来表征她占有一定间接信息的知识状态。

另外,例(5)中的第17行询问人也使用了“陈述句+升调”,因为从前序话轮第12行和第15行可以看出被询问人把询问人需要的电脑已准备好,并建议其当天过去取,所以询问人已被告知她可以当天去取电脑。基于这一信息,询问人选择“那我和洪燕一块过你那儿去?”这一“陈述句+升调”的句法表达来确认被询问人的意图。因为被询问人已把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白,询问人只是确认而已,所以询问人的知识状态基本等同于被询问人的知识状态,所以询问人选择了表征较高知识梯度的语言形式,即“陈述句+升调”。

当用“陈述句+升调”执行询问时,询问人一般对问题的答案所涉及的知识有较大程度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询问人在寻求信息,不如说在向被询问人证实一件事情(Heritage 2012b),这是由询问人的知识状态决定的,例(2)中的第04行也说明了这一点。

3.附加疑问句

和“陈述句+升调”的用法相似,附加疑问句是是非问的另一种句法表达,汉语中用来执行“询问”言语行为的附加疑问句一般由陈述句加上“是不是?”“是吧?”“对不对?”等构成,其中陈述句部分表明了询问人的知识状态,如:

(9) [LJ: 13: 01: 00: 59]

20 W: 我们暑假能不能出去玩啊?

21 H: 七月份代课,八月份,八月份,到时候再看吧,看情况吧。

22 W: 看情况?

23 H: 看学校的安排了嘛。

24 我今天听我们(.)同事又说又是怎么回事,

25 七月份(.)八月份我不是还带的几个学生呢?

26 H: 嗯。估计到了八月二十号了。

27 W: 嗯。

28 H: 八月二十号,不是我们九月(.)九月八号,八号好像才开学啦,

29 W: 嗯。

30 H: 但是,这中间不是要初一的学生要这个中途,进校之前有个这个分班儿的考试,

31 W: 嗯。

32 H: 哦,分班的考试,乱七八糟的,学校要干这干那挺多的,事儿挺多的。

33 W: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又要监考,是吧?

34 H: 又是监考啦,事儿特别多。年轻人进去,学校可要让你干活呢。

35 W: 嗯。

例(9)中的第33行就是使用附加疑问句执行“询问”言语行为的例子。在例(9)中,妻子(W)问丈夫(H)暑假能不能出去玩,丈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描述了他暑假里工作单位的安排。根据丈夫的描述和以往的经验,尤其是第30行和32行的话轮内容,妻子推理出丈夫暑假可能又要监考,这是妻子根据推理得出的信息,但是由于事关丈夫单位的工作安排,具体是否要监考,丈夫掌握更确切的信息,也就是在知识梯度上,丈夫处于优势,而妻子处于劣势,但是妻子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根据第30行和32行的话轮内容以及过往经验已得到了一定量的信息,在此,妻子采用了“陈述句+是吧?”的附加疑问句询问丈夫,其中陈述句部分表明了自己的推理,“是吧”表示询问,更确切地讲,“陈述句+是吧?”执行的社会行为往往不仅仅是询问,而是寻求确认。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汉语语法中,是非问包括三种句法表达。当它们被用于执行“询问”言语行为时,如果询问人对问题的“是”或“否”的答案完全没有把握时,他就会选择“陈述句+吗”;当询问人选择“吧”或“啊”作为疑问语气词时,他的知识状态要优于选择疑问语气词“吗”时的知识状态。当询问人对“是”或“否”答案的把握程度更高时,他们则会使用“陈述句+升调”或者附加疑问句。我们可以用图1更直观地描述不同的句法表达反映出的询问人的知识梯度:“陈述句+吗”所反映的知识梯度最低,“陈述句+升调”或附加疑问句反映的知识梯度最高,“陈述句+吧、啊”介于中间。

图1 不同的句法表达反映出的询问人的知识梯度

(三)选择问与询问人的知识状态

除特指问、是非问外,汉语疑问句的第三种类型是选择问。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被询问人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结构(http://www.yyxx.sdu.edu.cn/chinese/new/content/5/06/main03-01-03.htm)。尽管对选择问句的回答也可以为“是”或“不是”,但是由于用肯定加否定组成的词组(如“是不是”)作谓语是选择问的标志(胡裕树2012),所以汉语语法就从形式上把选择问句同是非问区分开来。但从询问人的知识状态来讲,一般当被询问的事情只能从两种可能选择中要么选择其一,要么两者皆选,而询问人自己又不能确定时,会使用选择问来询问。如例(10):

(10) [HJ: 02: 13: 10]

01 W: 老公,你说咱们要个宝宝,要个男孩还是要个女孩?

02 (0.3)

03 H: 两个都要吧。

04 W: 那你更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呢?

05 H: 各有各的优点。

一般情况下,生男生女只有一种可能,除非概率非常低的龙凤胎。另外,人们在性别的喜好上会有一种倾向,要么喜欢男孩,要么喜欢女孩,基于这样的常识,上例中的第01和04行也都使用了选择问句询问。

选择问句的另一种句法表达是用“是不是”作谓语,当询问人使用这种句法表达询问时,从他的知识来判断,他对自己所询问的事情已经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只是想知道被询问人是否和他持同样的观点。如:

(11) [LK: 11: 09: 19]

01 昆: 你说我是不是可小气了?

02 明: 挺大,挺大方的。

03 昆: 请你吃了顿饭连饮料也没给你点。

04 明: 没事,我:我已经喝饱了。

05 昆: 那说明还是小气么,哈。

06 明: 噢:$那你下次多买上一罐$

07 昆: 哈哈哈。

例(11)中,在第01行“昆”用以“是不是”作谓语的选择问句就自己个人品质的一方面询问对方,尽管对方给出否定回答,但从“昆”的后序话轮可以看出他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小气”,或者说他对自己已经形成了一种评价,但是人们一般更想知道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为了了解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是否一致,询问人“昆”使用了可以让听话人感知到询问人自己观点的“是不是”作谓语的选择问句来询问,以透露出自己的知识状态和观点倾向。又如例(12):

(12)[HJ: 03: 12: 07]

189 女: 喔,↑对,你说,你看我这是7月底学,你看,再8月,9月,

190 10月,那得学三个月呢,咱们11月份,那个啥么,办事儿么?

191 男: 嗯。

192 女: 这中间,3个月,是不是太着急了?

193 男: ↑没事儿,它那个时间可以往后延了吧,应该。

例(12)中男女双方在讨论考驾照的事情,按计划是8、9、10三个月学开车,但又想到11月两人要办婚礼,所以女方感觉时间安排有些紧,这从第189—190行女方的话轮可以看出,但这只是她个人的观点,于是她在第192行也选择了由“是不是”作谓语的选择问句来询问,这一句法表达一方面向对方透露了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自己想知道对方看法的意图。

从整体来看,当询问人使用选择问的某种句法表达执行“询问”言语行为时,他的知识状态与使用“陈述句+吧、啊”相近,从询问方式上可以看出询问人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预期。

由以上分析可见,询问人在执行“询问”言语行为时的句法选择取决于他对预想获取信息的知识状态。若询问人预想获取的信息完全由被询问人占有,则询问行为会由特指问来完成;若询问人预想获取的信息仅涉及与被询问人相关的某事态的存在与否,且从其过往经验或会话前序话轮中无从获得,则询问行为会由是非问中的“陈述句+吗”来执行;但是,如果询问人可以从其过往经验或会话前序话轮推理到与被询问人相关的某事态的存在与否,则询问行为会根据询问人对相关知识的占有程度由是非问的其他句法表达或选择问来执行。“询问”言语行为的句法选择与询问人知识状态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描述,其中纵向表示的是询问人的相关知识状态自下而上由多渐少,在不同的知识分层上,询问人会选择不同的疑问句句法表达进行询问。

四、结语

“询问”是在某一知识域中占有知识相对较少一方向占有较多知识一方寻求信息的行为。在具体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句法表达来执行“询问”言语行为。通过选择不同的句法表达,询问人展现了其与被询问人在知识梯度上的相对知识差。语料分析发现,在汉语中,用特指问执行询问行为呈现的交际双方的相对知识差最大,相反,“陈述句+升调”或附加疑问句则呈现的交际双方的相对知识差最小,而“陈述句+吗、吧、啊”或选择问所展现的交际双方的知识差则介于特指问和“陈述句+升调”或附加疑问句之间。知识状态和知识表达是动态互动的关系,知识状态会影响知识表达,反过来,知识表达也可以投射出知识状态。

Garfinkel, H.1967.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Grice, P.1975.Logic and conversation[C]//P.Cole & J.L.Morgan(eds.).Speech Acts 3:Syntax and Semantics.New York: Academic Press, 41-58.

Heritage.J. & G.Raymond.2012.Navigating epistemic landscapes: Acquiescence, agency and resistance in response to polar questions[C]//J.P.de Ruiter(ed.).Questions:Formal,Functional and 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9-192.

Heritage, J.2012a.The epistemic engine: Sequence organization and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J].ResearchonLanguageand Social Interaction45 (1): 30-52.

Heritage, J.2012b.Epistemics in action: Action formation and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45 (1): 1-29.

Heritage, J.2013.Epistemics in conversation[C]//J.Sidnell & T.Stivers(eds.).Handbook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London:Wiley-Blackwell, 370-394.

Horn, L.1984.Towards a new taxonomy for pragmatic inference: Q-based and R-based implicature[C]//D.Schiffrin(ed.).Meaning,Form and Use in Context:Linguistic Applications.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1-42.

Levinson,S.1983.Pragma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egloff, E.2007.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Interaction:A Primer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胡裕树.2012.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牛保义.2001.英汉语附加疑问句语法化比较[J].外国语 (2):49-54.

邢福义.1996.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特指陈述句句法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汉语特指性是非问的生成机制与信息结构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创客
White Elephant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