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W模式”下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认知与关注度研究

2018-07-12王鹏飞

现代信息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移动应用社交媒体数据采集

摘 要:对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的研究有利于响应社会危机和灾害。对移动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传播的内容体现出个人私密性强、实时性、传播速度快和准实名制等特征。传播范围主要在同学、亲戚朋友之间,因此本文重点研究“5W模式”下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突发性事件的认知与关注度。主要讨论“5W模式”下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的应用,并探析目前的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对网民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数据采集;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4-0085-03

Abstract:Research on mobil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is conducive to responding to social crises and disasters. The study of mobil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s of communicatio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rivacy,real-time,fast dissemination and quasi real name system. The communication range is mainly between students and relatives and friends,so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gnition and at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unexpected events of mobile new media under the“5W mode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5W”to mobile new media,and explores the impact of mobile new media emergencies on netizens’ behavior.

Keywords:social media;mobile application;data collection;crisis communication

0 引 言

對移动网络社交媒体以及传播过程的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确定的社会危机和非常规事件可能会给传统数据收集方法造成不利影响。移动新媒体的本质是新颖的,其不可预测性通常会使数据收集工作困难重重。然而移动社交媒体的传播与扩散已经创造了新的领域,可以在这个领域中考察个人和组织在危机周期中沟通的有效性。虽然前景看好,但在突发事件中,移动社交媒体中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措施是非结构化的、未经检验的。所以,很少有大家一致认可的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本文主要讨论“5W模式”下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的应用,并探析目前的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对网民行为的影响[1]。

本文通过不同的方法讨论移动新媒体的应用,并利用社交媒体搜集有关危机和风险数据。风险和危机研究往往伴随着触发事件的发生,这也限制了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虽然使用移动社交媒体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批评,比如信息骚扰和信息不准确、不对称问题等方面。

1 “5W模式”下的移动数据

研究突发事件的形成机制是目前传播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和趋势。“5W模式”全称是“拉斯维尔模式”,是美国学者拉斯维尔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过程模式,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该模式逐层分析了“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一线性传播过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和热点,追根溯源,任何网络舆情都与突发事件息息相关的。因此,对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进行研究,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与引导,并为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

许多移动媒体事件和危机学者指出,这是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参与者随机性的优势在研究文献中可以详细地记录,但随机取样的使用会受到移动应用提供者带来的较强的阻力。在一系列旨在探讨突发事件差异的实验中,通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与演示常用的准实验设计目标。统计模拟法既是随机抽样技术产生的方法,又是一种比较广泛应用的随机模拟方法,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来实现,通过随机数或伪随机数的使用来解决很多相关的应用和计算问题,最后将所求解的问题参考一定的概率模型,通过计算机实现统计模拟或抽样调查,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近似解[2]。

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的改变突破了地域,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用户交互式地参与传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在网络用户群体之间的共鸣和溢出等效果。从最近发生的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舆情观察,国内外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跟进参与程度与互动性也越来越深。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首先,从及时性和溢散效果来看,移动新媒体成为突发事件的重要首发平台,主流媒体将其作为重要的消息来源和报道切入点以及进行自身舆论建构和规划布局的起始点。而在移动新媒体中曝出的突发事件与突发新闻,通常会获得用户更多的关注与跟进,同时主流媒体的报道和支持也至关重要,由此形成“网络突发爆料——用户群体关注——主流媒体跟进——舆论监督平台”的模式;其次,主流媒体设定专题和讨论区,使突发事件进入公众议程,并引发社交媒体平台的参与,进而产生共鸣效应,结合官方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引发官媒进一步的关注和参与,引起更为深入广泛的讨论和思考。由于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具有共鸣和溢散效应,特定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及时和不顺利,便很可能逐渐演变成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舆情问题,这种不同地域间突发事件的互动模式会让舆情的影响扩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2 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管理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中的主题内容设置和传播出现了激烈的多元化主体博弈,同时由于事件的共鸣和溢散效应,突发事件的传播、影响力、广度和强度都提升到了新的阶段。但由于舆论场的分化和观点差异,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在多种传播语境下,要抓住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中主题设置的方向,不仅有必要积极响应,努力与媒体沟通,主动设置核心议题和关注焦点,而且应该创新营造舆论引导机制和环境,实施危机事件整合议题管理的方案。

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中的议题整合管理是整合事件在危机传播和处理途径中的应用。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不断涌现,在市场化商业品牌的运作中,整合传播方式已成为控制传播渠道、拓展效果和影响力的普遍选择。整合传播,也就是指运用各种传播和投放工具,如广告、论坛、邮件、公关、包装、新闻媒体等,通过明确合理的任务分工,一致达成预订传播效果和目标的信息传播运用方式,是能够实现效果可控、目标明确、连续一致和最大影响效果的传播过程。

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中的整合传播理念以追求传播范围最大化和效果最佳为目标,需要有序合理地把相关危机传播主体组织在一起,使用户群体资源信息共享。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渠道的情况下,制定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全媒体资源传播议程,针对性地设置危机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各阶段议题,强化整合各方面媒介资源和优化传播效力的组合,实现系统性、集束化、多层次、传播快和强互动的媒体活动,从而达到价值更高、效率更强的舆论和传播引导效果[3]。

3 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形成分析

身处网络世界中的高校大学生时时刻刻都会收到网络媒体所宣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信息,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网络的冲击。部分大学生是移动新媒体资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浏览者,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他们可能是移动新媒体信息世界的参与者,并没有占据互联网信息的首要地位。但也有高校部分学生群体成为移动新媒体信息舆论的重要制造者、发起者和传播者,他们是网络舆论和网络传播的主要群体。如果群体中出现能够决定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那么其观点就会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赞同和欢迎,同时会促使更多有话题性、吸引力和尖锐性的观点出现,并引起激烈讨论,他们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热点信息的发布,而其他的观点和讨论可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参与者而趋于沉默。激烈和强势讨论的一方导致了另一方更加沉默,以此循环往复,形成“沉默的螺旋”,如图2所示。因此高校学生群体在移动新媒体上的表现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内容[4]。

(1)对于高校学生群体,移动新媒体上主流媒体强调的内容更容易受到关注和广泛性传播。影响力达、范围广、渲染力强等特点被认为是优势意见的体现,容易引起学生群体的支持、响应和共鸣,持其他观点意见的学生群体由于受到这种舆论环境的压力和干扰,会选择沉默这种较为被动的处理方式,从而导致弱势群体的反馈声音和主流传媒的优势声音此消彼长的情况,最后主导的一方产生压倒性的意见和观点优势。

(2)通过调查部分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发现,在移动新媒体端,有一些学生会发布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其对该事件的观点和相关意见,而其中的部分言论可能会成为网络上其他学生群体判断该事件的参考和衡量标准,进而成为其他用户了解事实情况和参与讨论的主观原始材料。

(3)后续参与事件讨论的学生群体,通过移动新媒体上的相关辅助材料进一步表达相应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群体会选择发表支持观点尖锐的一方,并且随着用户支持数量的持续增加,舆论的关注度也会相应地提高,从而逐渐成为移动新媒体中的主流意见和优势观点。

(4)持不同意见和观点的高校学生群体,可能会以观望者、旁观者的身份和沉默的态度关注事件的进展,因此“沉默的螺旋”模式将导致移动新媒体事件的舆论主导权被一些优势意见和观点的学生群体所掌握。

4 认知与关注度影响

突发性、紧急性、强传播性与不可控性是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高校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和认知也会对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舆论发展和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不断变化的舆情,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状态处于波动和认知变化的情境之中,其关注度与思想压力也在不断变化中,这种思想认知与关注度状态持续发展的状况正是面对事件所呈现的应激状态。而处于此状态的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和网络行为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干扰其对事件本身的判断和关注度,同时也会在事件的影响下产生相关的本质关联度分析和讨论。在网络认知、网络行为及关注度不断地影响下,学生获取与应用的实施过程将会受到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舆论影响和干扰,而在掌握了整个事件前因后果的同时,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认知和参与也会相应地形成并逐渐达到成熟。

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学生群体能理性地对待和关注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舆情的发展,保持相对积极认知态度和处理方式。然而对于辨别意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能会更容易被网络舆论干扰和影响,被误导形成错误的初步认知,无法充分理解突发事件的内容,更无法掌握事件的本质真相,导致产生不必要的关注点和认知误导。

心理情绪与网络行为是移动新媒体舆论对高校学生群体主要产生影响的两个方面。心理情绪是个人认知与意识的双重体现,通常多元价值观念容易影响与干扰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情绪与认知过程,在控制情绪与网络行为时,经常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和支配,面对网络舆论时,心理情绪比较容易被突发事件的发展和舆情进展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事件的理智情形和因素。面对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网络影响和舆论时,学生群体通常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目的性与参与性,在主观因素影响和无意识的行为共同作用下,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网络态度和心理状态[5]。

由于受到当前移动新媒体的影响,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和客观因素,高校学生群体在此社会背景下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毕竟移动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和创新发展的新领域。因此,既要认识到移动新媒体网络舆论下社会信息与资讯畅通的重要性,同时也应明确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自身的态度与认知,应坚持积极的态度、处事方式与原则。在密切联系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更需要保持清醒的思想认识,进行合理规范,优化改善高校学生群体中移动新媒体的网络舆论和突发事件的引导处理方式,最终体现移动新媒体中,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优越性和客观性。

5 结 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移动新媒体作为网络信息收集工具和平台所面对的危机和挑战。通过“5W模式”分析用户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与认知层次。尝试从个体和组织角度掌握移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形成过程和传播方式,得出移动新媒体的影响力与引导性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高校学生群体在移动网络媒介素养和监督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颜倩.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初探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121-122.

[2] 张木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J].中国应急救援,2014(3):21-22.

[3] 杨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初探 [J].陕西教育(高教),2014(7):6-7+11.

[4] 李朝晖,赵彦莉.网络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与引导研究 [J].教育评论,2014(2):78-80.

[5] 刘清生,张强,张宇.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研究 [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99-102.

作者简介:王鹏飞(1981.01-),男,安徽肥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移动与互联网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移动应用社交媒体数据采集
T学校公共设施便捷报修平台的移动应用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微课移动云平台设计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广播模式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系统
通用Web表单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移动互联网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