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8-07-10刘华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刘华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初中化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差等生,这一批学生在学习难度方面更大,这也间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针对性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基础薄弱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本文详细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基础薄弱生 有效性教学

初中化学教育属于启蒙性的学科,同时在教育中实验的教育重要性也相当明显。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入化学知识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相对而言对于化学知识有明显的陌生感。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化学课程属于新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生在起跑线方面基本相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充分考虑基础薄弱生,力求学生不会输在初中化学这一起跑线上。对此,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性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一种新要求,核心素养属于基本性的概念,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所必须具备和不断完善的品质,同时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初中化学教育当中,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技能技巧的掌握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学生思维主动性等方面。对于初中生而言,核心素养是对于社会岗位掌握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直接性体现,其主要是指劳动者借助不断的学习和知识累积,在职业生涯当中表达和发挥出相应的品质,在初中化学中则是以实验能力、现象分析能力等为主,在初中教育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学习行为习惯、知识应用技能、知识思维意识以及严谨的实验习惯等。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1.借助情境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现实性的课程,所有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同时许多的知识也正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周边。对于基础薄弱生而言,虽然学生在基础能力方面比较差,但是整体而言学生的学习起步并不晚,初中化学教学知识点相对而言也并不复杂,所以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整体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基础薄弱生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此,在教学中务必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实验教育质量,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其中的部分微观反应无法借助肉眼的方式观察,同时口述性的理论性表达学生也并不感兴趣。对此,便可以借助实验探究的情境创设方式,活跃课堂分为。例如,在“酸和碱”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开展一些趣味小实验,准备一张纸,并用酚酞写字并晾干,之后采取盐酸与氢氧化钠稀释溶液,在课堂当中用“魔法药水”引出字迹。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入,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改进课堂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课堂开端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口述性的知识讲解普遍较为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低。对此,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也更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情绪。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导入的设计,务必保障导入本身不会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问题,尽可能将课堂导入设计得更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这一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在看到章节题目时基本都会认为这一课程内容基本都知道,简单所以学习热情较低。假设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适当的应用相关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消防灭火的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看不同物质在燃烧时的没货过程,从而丰富学生对于燃烧这一话题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班级当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更高,教学质量更加理想。

3.借助小组合作,实现因材施教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些年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加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方式。在化学知识的教育中,小组合作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在化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不断的尝试这一种教学方法,按照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组间求同、组內求异的原则,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发挥。

例如,在也是《生活中的酸和碱》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酸碱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探索生活当中的酸碱,这一种小组合作相对于学生单独行动而言效率更高,同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其出现问题不清晰、模糊时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属于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化学在初中阶段属于启蒙性课程,对于基础薄弱生而言是一个绝佳的追赶机会。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基础薄弱生的适应性,在教学中不断的注重和改进知识的导入以及映射方式,在保障学生保持较高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照顾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可以全面性、差异性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建华,杨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以“探究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为例[J].化学教学,2017,14(5):46-51.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项目组.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点?——北京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研究报告(2015)[J].中小学管理,2016,23(10):233-233.

[3]黄荣瑜.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1(10):4-6.

[4]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31(22):45-46.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