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

2018-07-10施光东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

施光东

【摘 要】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形势。但是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中的应用道路才刚刚开始,广大的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课堂导入教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固有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对于传统黑板加粉笔的讲解方式,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导入教学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学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目标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教学,应该将核心放在解决教学重难点上,不能为了展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大量使用素材,顾此失彼,舍本逐末。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要做到简单清晰,让导入教学更加精炼,运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堂教学的铺垫即可。信息技术的素材要联系新旧知识,通过刺激学生感官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2.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导入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关于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课堂教学打基础,设置疑问是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的导入方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教学,运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为学生设置疑问,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師要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针对性、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一整堂课都处于高涨的探索激情中,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感。

3.注重增加师生交流

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这些事物往往能够激发出他们极大的兴趣,对于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老师,他们也很喜欢。可以看到,一些喜欢将讲故事和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好。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教师,才会更好地遵从教师的指导,对教师的教学也会抱有期待。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实验导入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识中将近一半的内容能够用实验进行导入教学。实验将教材上描述的化学现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更加灵活、有趣。

2.问题导入教学法

通过问题导入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最终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并提出新的问题。运用问题进行导入教学,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将问题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3.联系生活的导入教学

生活中的现象体现着化学原理,而化学知识也被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对一些化学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如酸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问题用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中的应用

1.化学原理和概念的教学

例如在原子的教学中,由于分子、原子的概念较为抽象,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微观结构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教师:同学们,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个个事物,其实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微观世界。我们已经学过了分子和原子,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旧知识,帮助学生复习)

教师:看来上一节课同学们都学得不错,那么有没有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呢?

学生:有,电子、质子都比原子小。

教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化学基本知识了,那么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子到底能不能继续分,我们先来看一下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

这节课的导入利用了问题导入和旧知导入两种方法,教师先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联系旧知识并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明确教学目标。

2.化学实验的教学

一些化学实验有一定危险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图文并茂、动态展示的方式能够清晰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同学们还记得氧气的特点吗?

学生: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學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教师:我们知道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那么氧气如何制取呢?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并将注意事项标注出来)

教师: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中试管有可能炸裂,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实验教学中。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导入教学,向学生展示了实验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现象,学生们必然会严格操作,这比教师口头嘱咐效果更好,学生们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五、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学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新荣.浅析信息技术下的化学课堂[J].文理导航,2015,(12):33.

[2]关宁.化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9):102.

[3]张志添.让化学课堂因信息技术而有活力[J].文理导航,2017,(01):65.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