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靖西市苗族儿童心理弹性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

2018-07-10漆高峰黎汝夏梁康南李妮黄诗雅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学校教育关系

漆高峰 黎汝夏 梁康南 李妮 黄诗雅

【摘 要】通过个案探讨靖西地区苗族民族儿童心理弹性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弹性与学校教育两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不同于量化研究方式,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访谈,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行动的价值取向。认为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是背景,它影响了苗族儿童的学业表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心理弹性低的特点。该特点导致了其在处理学校教育与校内的人际关系中的消极情况。反过来,心理弹性低的苗族儿童也会造成自身学校教育的缺失,因而需要老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关键词】苗族儿童;心理弹性;学校教育;关系

我国民族教育面临资金缺乏、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入学率低等特点。而民族教育中的学校教育是促使人口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物质和文化方面都不具备优势的少数民族农民及其子女而言,通过接受教育而实现自我身份转变应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育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前人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低下通常归因于经济落后、权力运作与文化适应等因素,而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弹性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却极少被提及。本文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弹性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概念与方法

心理弹性是心理学概念,它又称心理韧性,是指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收到严重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换言之,个体在逆境中越是积极应对,其心理弹性被认为更高;反之亦然。常用的心理弹性测量方法是通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计算。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讨论靖西市农村苗族儿童学校教育与其心理弹性的互动关系。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通过结构/半结构性访談可以了解到受访者的心理状况与特征;二是心理弹性量表的填写对于当地儿童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受访者包括学校老师和六年级以上的学生。老师的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教育现状、教学难题和学校建设。六年级以上的学生结构性访谈人数有5人,最终选用了三个案例对该屯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说明。

二、田野点概况

广西靖西市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两县山水相连。2012年,靖西市壮族人口所占比例达到99.4%,是我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本文研究的地点位于靖西市龙邦镇大漠村的弄关屯,该屯是大漠村下辖七个屯中唯一的苗族屯。弄关屯通往外界的道路蜿蜒曲折,十分不便,且屯内用水困难,卫生条件较差。该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16年,弄关屯内常住户为50户,建档立卡户数达到48户。

大漠村共有两所小学,一所是大漠村中心校,另一所是弄关民族小学。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较差,鲜有村外的教师愿意到该屯任教。因此,弄关民族小学的老师数量常年保持在两名左右。

三、当前靖西市苗族儿童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教学设施欠缺、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人员不足等原因,弄关民族小学的教学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

1.年级安排不合理。弄关民族小学各年级上课安排混乱。一楼的两间教室分别是给一年级与六年级的混合班,二年级与三年级的混合班上课;二楼的教室则是给四五年级上课。这样的安排要求老师将课程时间均分,同时教授两个年级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个纪律监管缺失的问题。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级,正处在精力旺盛期的他们,在缺少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导致纪律缺失成为常态。所以,两位老师必须在每个班都来回走动,保证课堂纪律。而老师上课的班级则会因为老师的来回走动导致课程中断。课堂纪律无法得到保障,学习环境从而就不稳定,这也就导致了老师上课效率低,学生接受知识效率低的问题,最后就造成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升学持消极态度的后果。

2.师资力量不足。弄关屯民族小学全校共有两位老师,任课老师岑老师从1990年开始代课,直到2013年才转正;另一位老师兼校长李老师,在弄关民族小学教学17年,于2016年转为正式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屯民族小学内尤为突出。一是老师数量不足。整所小学共有两位老师,教授六个年级的六门课程,共59名学生,所以教学和管理上的缺失不可避免。二是由于条件艰苦,外来老师通常不愿进屯支教,亦或是在短期任教之后借调出屯。弄关屯位于边境山区,从屯内出发前往镇上仍需要借助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进屯的道路多为盘山公路,导致了行动上的不便。而偶然出现的塌方现象也严重阻碍了交通。三是,屯内用水紧缺,卫生条件不容乐观。由于生活与交通的不便,外来的老师通常只代课一个学期便调走。师资力量的欠缺也导致了学校教育水平滞后的现状。

3.语言存在障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莫过于口述,但是授课式语言上的鸿沟却难以逾越。弄关屯是一个典型的苗族屯,屯内没有一户是其他民族。屯内村民之间的交流都是用苗语。而在苗族儿童上课时,老师需要用三种语言教学分别是,汉语普通话、苗语和靖西土话。这样的“多语言”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同学的教学。由于使用普通话的场景少,所以在教授低年级同学的语文课时需要老师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据两位老师介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一是在教授拼音时,低年级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二是在领读过程中发现,学生跟读情况十分顺利,但是学生却无法理解其意思;三是在讲课过程中,有一些名词需要特别解释,这样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语言翻译”问题上。有一些看似十分普通且易理解的词,在用本地话解释时十分苦困难。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一些词出现在普通话中,但是不存在于苗语或是土话中的。不仅如此,语言问题也着实增加了外来老师进屯支教的难度。外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其它老师或“翻译”的协助,所以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以上三点问题对当地儿童的学业表现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业表现也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升学的意愿。在学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极少儿童会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应对。

四、苗族儿童心理弹性状况与行动取向

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弹性强度明显低于汉族儿童,不同情况,不同性别在心理弹性上都存在极大差异。基于前人的量化研究可以推断,少数民族儿童心理弹性普遍不高。

就弄关屯而言,学校教育水平的滞后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起着消极影响,在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屯内小学生中数学和语文课程皆及格的人数极少,且有意愿升入初中的学生人数也较少。而到了初中阶段,校园中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同学的行为影响成为其考虑的主要方面。除学业表现外,校园欺凌成为当地苗族儿童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族际间的比较,并将这种行为置入家长、老师与儿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认为家长和老师的干预均可能导致双向性的结果。但本调查所列举的案例中很难见到家长和老师对于此类现象的干预,更多的是依靠儿童自身进行调适。

案例1:

初中一年级辍学回家的女生T

笔者:现在已经不上学了吗?是哪时候开始不上的?

T:是啊,初一。

笔者:你是和嫂子(一个15岁辍学出嫁的女生)一起(上学)的?

T:我读完初一,她没有读完。

笔者:为什么?是因为家庭条件吗?

T:我不想上学。

笔者:在学校和大家的相处愉快吗?

T:还好,我们班本来就是(有)一些苗族,但有一个壮族,她特别凶,然后我们就和她说了几句。

笔者:老师有劝过你(不要退学)吗?

T:没有,但那个老师对我挺好的,她说我很可爱,然后我们班女生就很生气,她们挺狠我的,都是壮族的。

笔者:壮族同学是不是和苗族同学有误会?

小姑:也算是吧,我们刚刚进入学校的時候(他们)对我挺好的,然后到了最后他们就挺恨我的。

笔者:就是因为老师格外喜欢你?

T:应该是吧。(本来)跟我同桌的那个也对我挺好的,然后那些女生对她说了些什么,然后她就不敢和我说话了。

笔者:你是因为这个事情不去上学的吗?

T:也不是,是我们宿舍,有人打呼噜,有人都快十一点了还是说话,然后老师就骂,我们睡觉起床的时候有人没有水,有人就拿别人的水洗脸刷牙,那个人起来了就说我的水呢?然后就嫁祸于我。

笔者: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就觉得很难受没有什么意思了吗?

T:我的哥哥,他读初一的时候有男生在他床上大小便,然后他就跑回来了。

案例1中,其他同学不友好的态度导致了女生T决定初一便辍学回家协助父母务农。她表示,暂时没有想法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希望过几年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成为该屯辍学学生的主要意向。也有一部分女生选择到了15岁之后便出嫁,例如T的嫂子。不论是外出务工还是选择结婚,都限制了辍学学生想要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的想法。

案例2

即将升入镇初中的六年级学生D

笔者:你听说过村里有一些小朋友初一没读完就回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D:我听说过。

笔者:为什么不读完(初一)就回来呢?

D:我们屯有一个读到初一的时候,别人给他几支烟抽了以后欺负他,他就回来了……

笔者:那些人是谁?

D:在镇上读初中的,他们非常(坏),因为他们家就在那里。他们经常叫他买烟。星期天刚去,星期天就没钱了,(只能)跑回来。这样他怎么读?

笔者:那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D:我也不知道,可能会跑回家吧。

案例2中,即将升入六年级的男生D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并不憧憬,而是有一些担心。由于弄关民族小学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升入初中需要在学习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同时,由于当地苗族学生升入初中的人数少,与占人口大多数的壮族同学语言不同,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在学校中经常受到壮族同学的排挤。这也使得苗族同学升学意愿不强,经常出现退学的现象。

案例3

初中二年级在读女生H

笔者:你从弄关小学毕业的时候出去读初中的(学生)多吗?

H:不太多,(我们)那届包括我的话就十二个。

笔者:读初中的有几个?

H:十二个全都去了,又跑回来了三四个。

笔者:他们为什么跑回来?

H:他们(镇初中学生)总是侮辱我们,我们去那里读书,是少数民族,而且是“特少数民族”,所以他们总是说我们一些坏话,但你坚持下来才能读完。

笔者:什么是“特少数民族”?

H:就是少数民族(地区)里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

笔者:他们为什么要骂你们呢?

H:莫名其妙就骂我们,特别是初一的时候骂得最多,到初二的时候没有人骂,特别是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最难过。

笔者:那你现在在班上有朋友吗?

H:有,壮族同学,挺多的。

笔者:那后来没有受到他们的欺负了么?

H:没有了,到初二就没有那么欺负我们了。

笔者:他们会不会欺负其他壮族的同学?

H:会。他们之间说一下,碰一下就会打架……学校总是打架,还是打群架。我们去的时候,男生这一学期打了一次。我们班上也有去参加的,被处罚休学一个月。他们问为什么要把他们赶回家。老师说他们参与打架了,而且还叫了社会青年,所以老师就把他们赶回去了。

笔者:初一的时候没有想过回家么?

H:没有,因为我们不惹事,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而且我想以后到百色学院读书,然后回来做老师。

案例3中,初二女生H为升入镇初中的苗族学生的人际关系描述了更全面的图景。从这里可以得知,并不是只有苗族学生会受到壮族学生的排挤,而壮族学生之间也存在摩擦。在面对其他同学的排斥时,女生H并没有采取消极的态度逃避,而是通过调节和坚持度过了适应期,最终也和其他壮族同学成为朋友,并且她立志回到弄关民族小学进行任教,这也反映出个体不同的心理弹性程度和行动取向。

五、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低下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儿童在学校变现出心理弹性较低的现象。由于无法调试自己的情绪,从而放弃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西南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学校建设与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较差加之心理弹性低,而影响了其升学的意愿。同时,由于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多数农村少数民族儿童易对逆境采取消极的应对态度,这也是心理弹性弱的体现。尽管也有心理弹性较强的少数民族儿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但是他们仍是少数,所以对于心理弹性较差的少数民族儿童需要老师和社工的心理疏导帮助其顺利度过适应期,为自己增能;而对于心理弹性较强的少数民族儿童也需要加以引导,巩固其逆境中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靖西市人民政府网(www.jingxi.gov.cn),引用日期:2018/5/19.

[2]陈浩,袁同凯.从文献资料看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几次理论转向和发展趋势[J].西北民族研究,2015(02):62-71.

[3]杨长锁.关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讨——以保安族农民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0):226-230.

[4]吴永明等.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瑶族教育情况调查 [J] .广西民族研究,1985,(1 ):123-129.

[5]袁同凯. 地方政治权力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 ———以广西土瑶为例 [J] .广西民族研究,2004,(4 ):30-34.

[6]姚小燕.心理彈性理论视阈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2,7(03):38-41.

[7]董泽松,张大均.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0):79-82.

[8]董泽松,张大均.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7):827-829.

[9]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3-18.

[9]狄文婧,陈振宁.校园欺凌行为的族际比较研究——以青海省藏汉两地小学生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2):24-30.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学校教育关系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