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研究

2018-07-10蒙晓钰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经济新常态

蒙晓钰

【摘 要】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信贷风险方面受到冲击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深入研究,以Y银行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目的在于提出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的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建议措施,使城市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由单纯的“防、堵”转变为“抓风险”和“促发展”相结合,着力加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

一、引言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减缓,实体经济下衰,整个经济处于平稳下行状态,使得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在需求层面减少,在放款方面风险增加;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冲击大;商业银行之间同质竞争激烈,过于追求规模化发展,造成经营扩展与风险的管控能力不匹配局面,对于发展基础薄弱的城商行更是如此。以上三重压力相叠导致2014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和坏账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管控面临革新。

二、Y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现状分析

(一)Y银行基本情况

Y银行成立于1997年,目前在国内设有103个分支机构,正式员工2140人。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理财、网银、托管等各类金融服务,针对企业客户开展的业务有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保理业务等;针对个人客户提供了包括信用卡、网络贷款、出国金融等多方位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成立20多年来,为中国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Y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1)信贷业务结构不合理

2016年,Y银行信贷投放总共涉及19个行业类别,贷款总额324.7亿元。Y银行目前投放的行业比较集中,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投放占比分别为48.1%、19.2%、13.7%,除了房地產业投放度低于B银行外,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的投放度均远远高于该地区其他城商行对同行业的投放比例。从整体上看,Y银行投放在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比例占总贷款业务比例的48.1%,不管是和自身相比较还是和同行业相比较,信贷投放行业都过于集中。传统批发零售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同质化的产品和劳动密集型操作,行业景气度不高,容易出现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破产等问题。Y银行在传统批发零售业的贷款比例远超同行业,一旦这些行业出现问题,风险集中爆发,Y银行贷款势必会出现大额的逾期,信贷风险急剧增加。

(2)关注类贷款比重高

Y银行2015年至2016年的正常类贷款占比分别为78.41%和66.89%,2016年正常类贷款比2015年下降了11.52%,而该地区的另外两所城商行正常类贷款均在92%以上,甚至高达96.3%;Y银行近两年的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19.84%和30.48%,2016年关注类贷款比2015年增加了10.64%,而该地区的另外两所城商行关注类贷款平均控制在3.76%这个水平,远低于Y银行;不良贷款的比重也比其他两所银行高。说明了Y银行整体的贷款质量较低,信贷业务风险高。同时也反映了Y银行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不到位,在发放贷款前,没有严格对借款人所提供的资料及时进行核对,及借款人的借款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等进行核实与调查,导致了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偏高,增加了Y银行的信贷风险。

(3)担保结构不合理

Y银行贷款担保结构总体来说方式比较多样化,但仍以传统的抵押、质押贷款为主。其中,抵押、质押贷款占比49.51%,说明了Y银行比较依赖传统方式规避信贷风险;保证贷款38.77%,比重较高,Y银行在保证贷款方面特别需要注意对保证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审查;信用贷款的比重仅占1.21%,该类型的贷款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比较大,需要对借款人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查,才能进一步降低风险。Y银行信用贷款占比较低,一方面说明了银行采取严格的信用审批和评级程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Y银行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规避风险。

(三)Y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1)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

通过Y银行的一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借款人吴某某,2016年5月19日在Y银行办理网络个人消费贷款。贷款用途是教育,合同金额10万,每月等额还款。该客户在贷款当年9月份开始,一直处于逾期状态,从未按时还款,经短信提醒、电话催收、发催收函均无效果。最终Y银行联系到该客户的父亲,再次送达《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要求客户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经过Y银行多次面谈沟通后对方终于承诺还清逾期欠款,并达成后续还款约定。

可以看出,Y银行对信贷客户的贷前调查没有严格对借款人所提供的资料的情况及借款人的借款意愿是否真实等进行核实与调查;在贷后管理方面,对于产生逾期的贷款,只是简单的发放贷款催收通知,没有针对客户的特征制定不同的催收方案,导致总体上的催收效果欠佳。总体而言,Y银行的贷前和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时候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通过认真、细致的贷前审查和贷后检查来发现借款客户的问题,从而防范或者化解信贷管理风险。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信贷管理风险,造成风险潜在的扩大。

(2)缺乏科学的信用分析方法

目前,Y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多是采用定性方法而较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造成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较低甚至不具有参考性。信用风险分析还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基于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的信用风险分析计量工具,例如JP摩根风险矩阵模型、信用矩阵模型、风险账本(Risk book)模型、对客户违约风险分析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从而导致银行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评级时结果不客观,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3)未建立有效的信贷流程风险预警机制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信贷资金运行流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控制风险提供信号。资金贷款业务流程上要包括:业务受理、调查评价、审批、发放、贷后管理五个阶段。流程的主要风险是客户提供虚假材料,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和客户实际情况不符,以及客户挪用贷款的风险。而Y银行尚未建立起信贷流程的预警机制,增加了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

(4)Y银行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薄弱

银行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薄弱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员工未对抵钾物、质钾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二是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钾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钾登记,造成抵钾行为无效;三是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三、Y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信贷组织结构

重新组织和精简商业银行的管理架构。设计“总行-城市分行-縣区支行-营业网点”的四级组织结构。另外设立“重点经济区域产品服务与管理中心”,加强风险较大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最终建立城商行“纵向压缩、横向拉伸”的立体化组织结构。一方面,整合省级分行和地级分行从属的组织管理关系,把省市级分行的二级垂直管理简化至一级总行直属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提高城商行业务审批办理的效率,每项信贷业务的申报审批环节被压缩了,降低各个层级之间的协调管理和交易成本,有效控制内部操作风险。另一方面,成立“重点经济区域产品服务与管理中心”,分区域负责提供金融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再造和技术性的保障支撑,从而提高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

(二)完善信贷决策机制

包括完善信贷政策、完善信贷委员会决策机制和完善信贷决策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首先,信贷政策是银行信贷决策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完善信贷政策在投向管理方面的制度:明确列出哪些是支持类的,哪些是审慎类的和哪些是退出类的。完善信贷政策在总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客户贷款指标计划,设定增长上限或压缩的比例。完善利率水平:采用差别化的利率水平和期限。完善产品管理:划定不同风险程度的金融产品使用底线。其次,完善信贷委员会决策机制。通过筛选议题、简化议事规则的方式提高信贷委员会的工作效率。最后,完善信贷决策的评价体系。通过激励制度、责任与权力对等、收益与风险挂钩、授予决策人更多的决策权限的方式确保决策高效科学。

(三)完善信贷审批机制

信贷审批程序是整个信贷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信贷授权、授信机制。根据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回报率、不良贷款率和客户的风险评级等指标考虑授权度;针对特色服务产品经营状况良好、专项业务经验丰富且不良率低的分行,可以考虑对这些产品适当增加授权权限。另一方面,建立信贷审批责权对等约束机制。明确要求审批人员在办理信贷审批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法律法规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的相关规定,从而保证审批效率和效果;建立审批人员的权力保障机制。让审批人员享有对审批项目提出包括信贷产品、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水平等相关意见的权力。确保审批人员对信贷项目做出补充、建议、解释说明的权力。

(四)完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第一,完善信贷风险分类控制机制。细化贷款风险分类的定量与定性标准,贷款分类管理实行滚动分类和实时调整制度。第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前风险控制。由总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的风险预警报告。各分行及时与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对接,反馈信贷风险的相关信息与数据。另外,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要全面反映信贷风险的基础数据,例如资本风险状况、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指标。一旦触碰这些指标体系的上限将立即启动风险处理流程。第三,强化信贷业务风险审计检查机制,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要与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职责分离。同时,审计部门要根据信贷的薄弱环节确定审计的范围、审计重点和方法。第四,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化风险控制机制,实现信贷风险全过程网络监测控制,从而有效控制了“人为”的不合规行为,降低信贷风险。

(五)创造信贷文化环境

银行工作人员要尊重信贷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严格遵守与执行各项信贷政策及信贷管理的法律法规,在规章制度约束下行使岗位职权。同时,也要提升职业素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还要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信贷市场区域化与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有时候一笔信贷业务可能需要多家银行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各个银行之间具备团队意识,群力群策。此外,银行要重视对信贷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尊重员工劳动与价值创造,优化晋升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在信贷风险方面做到遵守信贷管理制度,积极创新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文勇.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经济师,2014,(7):157-161.

[2]曹国华,刘睿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4):22-29.

[3]郭敏.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8,(2):99-100.

猜你喜欢

城市商业银行经济新常态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