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创设地理高效课堂

2018-07-09徐冬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分析

徐冬霞

案例分析教学法又称范例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这种方法既指向于“教”,也涵盖“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一是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选取生活中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最好是时事热点新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作简短的评论,但一般不直接进行判断,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三是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待案例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案例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交流的情况,概括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思路和对策,明确其依据,着重说明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焦点,并运用相关原理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做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给学生提供参考。

实践证明,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让学生更乐于参于课堂活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过程开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传统的“注入式”相比,在教学中适时插入精彩的案例,深入研究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從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洋流运动规律这一个难点时,选择了“小鸭子舰队”这一个案例:“1992年,一艘来自中国的货船上装载的2.9万只塑胶小鸭子在太平洋因为事故落入海中。一直追踪这些玩具的一名科学家预测,经过多年的海上漂流,这支鸭子‘舰队将于2007年夏天抵达英国西海岸。”而事实也真的如此。

学生此时疑惑不解,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科学家究竟是凭什么预测到小鸭子的行踪呢?从而展开教学,讲完原理之后,由学生解释这一事实的原因。用事实来验证原理,让学生折服。紧接着的学习巩固,我继续用一些案例,如“漂流瓶的故事”“哥伦布的两次太平洋航行航线”等,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找出所利用的洋流,让学生时刻保持高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在高中地理的模块中,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部分都存在很多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引进地理案例辅助传授知识,可以大大缩短教科书和实际地理情境的距离。学生可以从这些具体的情境出发,设身处地的认识自然或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认识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在讲述《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先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二)提供一份空白的《鹤山市图》给学生

(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要求各组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画出“鹤山市交通线图”

(四)最后,向学生展示了一份鹤山市“十一五”交通干线图,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并尝试解释交通对工业和商业的影响

在这个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大家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确定具体的线路位置,着手画图,讨论交通线的兴衰,沿线的大型企业分布情况等。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的案例分析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过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了湿地后,同学们都了解了湿地的作用,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我改编了一个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投到课堂中使用。

资料:在广州市南沙区有一片面积很大的人工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建成了广州市南沙湿地公园。2011年,经过全民投票,南沙湿地公园的“湿地晚唱”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再投影几张当地的图片。

呈现案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不同的角色所持的观点不同?为什么采取那样的行动?他们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

(2)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角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所起的作用。

南沙公园美景图片的引用,让学生留连忘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湿地的认识。通过讨论,还能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解决湿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学生还提出一些非常有用、可实施的发展措施。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它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重视学习的过程,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分析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分析:是谁要过节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回头潮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