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2018-07-09胥小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田垄誓言篇文章

胥小华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重要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

3.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4.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忧患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精讲点拨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课前展示

(一)课前演讲《我爱你,我的祖国!》

(二)白板展示

1.课外积累

请你填写思乡的名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崔颢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5)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2.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蚱蜢 田垄 镐头

3.词语解释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4.作者简介

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

5.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6.内容简介

(三)点评展示

最佳书写奖组:

最佳创意奖组:

最佳讲解员组:

二、课堂提升

教师导入语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课,希望我们在这堂课上合作愉快!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土地,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土地,人们总是像母亲一样深深的依恋着他。如果有一天,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他的时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心痛。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会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土地的誓言》,去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

(一)感知土地的美丽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或者有疑惑的句子,并且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是一块怎样的土地?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作者对这片土地怀着怎样的情感?(炽痛的热爱)

请以“我通过文中_______句话,感受到了这是一块 的土地”句式告诉大家。

(二)感受土地的忧伤

这么肥沃、丰饶美丽的土地,当时却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饱受蹂躏,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自己此时的心情。

看到这一张张图片,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内心的沉重。作为当年事件的亲历者,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文章里,所以文中笼罩着一种美丽而忧伤的气息。请再次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在文章里蕴含的情感。

方法指导:抠词缝里蕴含的情味。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请以“我通过文中 _______句话(词语、字),感受到作者_______的情感。”句式告诉给大家。

这是一篇风格浓郁的抒情散文,作者是靠什么方法把自己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的?小组合作探究,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后面又改为第二人稱,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三)聆听土地的誓言

作者的那份感情就像愤怒的浆液,决堤泛滥的河水,喷涌而出,不可遏制。因而面对这片自己魂牵梦绕的土地,作者发出了坚强的誓言!请速读第二段后半部分,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从这铮铮的誓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热爱家乡,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具有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解放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抒发自己的心声

有一首歌,生动的再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广大东北人们的心声,让我们用心来聆听这首歌曲,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完这篇文章的感受,抒发自己的心声,发出自己的誓言。

播放音乐《松花江上》。

(让学生把自己的此时想要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并且给大家宣读学完这篇文章后自己写下的誓言)

猜你喜欢

田垄誓言篇文章
月光
新农村杂吟
八月的忧愁
我们许下誓言,在十八岁实现
稻草人,或者父亲
找你算账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
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