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引领,课外拓展

2018-07-09刘玉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凡卡契诃夫课外

刘玉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数量增多了,这表明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标准提高了,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今阅读教学中也出现“群文阅读”“拓展阅读”等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就要做好课内引领,课外进行拓展阅读。如何有效地实施拓展阅读?笔者做出以下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一、采用以一文带多文的叠加式阅读拓展

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文化主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从主题出发,采取一文带多文的叠加式形式进行阅读拓展。带文时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再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持续的阅读中有一定的提升;另外拓展时围绕教材中的“知识与能力”点,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素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

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文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已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了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这些描写古代儿童的古诗后,可引领学生拓展阅读叶绍翁的《夜书所见》,高鼎的《村居》,白居易的《池上》,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品读各首诗中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特点的不同风格。

通过此类拓展阅读,容易启发学生思考,帮助领悟。越对比理解得就越清楚,印象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作者即使写同一体裁,同一主题都会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感受。

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

如学习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时,我补充作者的生平、作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拓展阅读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故土和祖国》《在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东方》等。这样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能让学生从内容、情感、写作方法去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情感,加深对其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从“读一篇课文”到“读一本书或多本书”的立体式阅读拓展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与阅读量有重大关系。如果把“读一篇课文”与“读一本书或多本书”统整连动起来,从一个作家作品中的一篇文章,走进整部作品甚至走进一系列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视野、培养能力,让阅读从自读走向共读;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说:“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积累感悟型的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积累与感悟”,在阅读教学目标中又指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我把积累与感悟当成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注重知識的积累与感悟。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拓展阅读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学习《祖父的园子》一文,拓展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梗概)》一文,拓展阅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在拓展阅读时,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将精彩的词句用笔划下来,将阅读感悟批注在旁边。当读完整本书后,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如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最喜欢的词句摘抄到我校统一印发的《悦读心语》上,并用几句话写上自己读后感悟。

此类拓展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增大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为写作提供大量丰富的词汇,精彩的句子,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探究创作型的拓展阅读

语文素养的提高归根到底就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式,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因此在拓展阅读时,我能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如学习《凡卡》,我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拓展读《凡卡》的写作背景及契诃夫的《契诃夫小说集》,并围绕“契诃夫家的小学徒与凡卡间的关系”“为什么儿童也会这么惨”两个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凡卡就是契诃夫家小学徒的缩影,体会到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之后,在分享“整本书”的阅读中,我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找出相关依据,学习作者的写法,进行续写《凡卡的信寄出后》。

再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同样的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然后指导学生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身边》《假如我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从语文科向其他学科进行串联式阅读拓展

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对于小学来说,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阅读拓展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将音乐、绘画引进课堂,让语文和数学、社会、自然等学科融合起来。这种学科之间的拓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看到更加广阔的学科的知识的魅力,更增添语文学科的美。

如在六年级“民风民俗”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北京的春节》为起点,拓展阅读《泼水节》《雪顿节》等文章,又整合了音乐、美术等学科:学唱具有老北京特色的歌曲《钟鼓楼》,欣赏“变脸”,认识脸谱;还欣赏具有地域特色的手鼓舞《新疆是个好地方》;开展了陶艺作品展、剪纸、民族服饰设计等活动。随后举办“春节特色知多少”“民俗民风”手抄报活动。这种串联式的阅读拓展,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凡卡契诃夫课外
《凡卡》续写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