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2018-07-09许翠钿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榜样玩具学会

许翠钿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与玩伴的交往过程中,分享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得到玩伴的信任,更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如果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私,独占意识很强的人,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幼儿,则能较好的解决在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孩子们什么都不缺,可却是越来越小气,很多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都表现出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幼儿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对分享无法全面了解,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而且也缺乏分享技能,不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分享。

其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过度的溺爱与放纵,促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习惯于自己独享,忽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

其三,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为了哄孩子吃饭,总会跟孩子开玩笑:“快点吃,你再不吃的话,我就要拿给哥哥吃了!” 有时候正是这些无心的言语,潜移默化让孩子觉得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只有他不要的东西,才可以拿给别人,从而产生自私、独占的心理。

作为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孩子更好的性格品质,消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懂得“与人分享”,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第一,要让孩子树立分享观念,学会分享。

幼儿之所以不愿分享,是因为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他们害怕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互利。而在幼儿园中要孩子克服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让幼儿懂得幼儿园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人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可是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差,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轮流操作的方式来进行,达到分享的效果。

根据幼儿期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孩子明白道理。通过学习故事,让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并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从而体会到分享谦让也是一总快乐。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切实培养孩子的分享技能。

第二,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

常言道:孩子是成人的影子,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成人,为人处事的言语举止都是成人的“翻版”,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抓住一切时机为幼儿作好榜样。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可以多请朋友到家里做客,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做了好吃了东西分给邻居尝尝,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别人帮助……为幼儿做出榜样,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与人分享。另外,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最好榜样。教师要及时发现有分享行为的幼儿,把他树立成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

第三,正面的鼓励、肯定激励孩子分享行为的形成。

幼儿的分享行为也和其他行为一样,需要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当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为,家长、老师就应当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及时用鼓励、赞赏、奖励、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等方式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使幼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分享就能得到老师、父母的肯定,而感到快乐和满足,促使他在今后更愿意发生类似的分享行为。 如果家长、老师能够坚持长期、正确地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的话,相信对孩子的情绪情感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四,多为孩子创设分享的机会。

让孩子把看到的榜样转化成自身的实际行动,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并且多为孩子创设分享的机会,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可以每周规定一天,让小朋友自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来园与小朋友交换玩,在玩自带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出现玩自己的玩具没劲,产生想玩同伴的玩具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想玩别人玩具时该怎么说,该怎么做? 及时地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交往语言,让幼儿学会交换玩、轮流玩,让他们感到分享并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乐趣的机会,不仅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还能得到快乐。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或主题活动,请家长朋友为孩子准备一些小零食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让孩子亲身体会分享的乐趣。

第五,幼儿体验分享快乐

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讓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刚开始的时候,家长、老师可以讲一些高兴的事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幼儿自己讲一些高兴的事,还可以经常组织幼儿讲一讲自己在家里、周末去玩时发生的事,不论是高兴还是伤心的都可以。这样不但让幼儿自己学会了分享,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终上所述,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自觉,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的产生分享行为。

猜你喜欢

榜样玩具学会
学会分享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