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尔巴向导的生存之战

2018-07-09

科学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登山队尔巴登顶

独有的登山天赋

在尼泊尔,几乎每一支攀登珠峰的登山队都有夏尔巴人向导,几乎每一个夏尔巴家庭,都有家人因登山而罹难。这一生存在喜玛拉雅南麓高海拔山地的特殊族群,凭借天生的登山能力自20世纪20年代加入现代登山运动,充当向导与背夫,以生命为代价创造了珠峰历史上的三个“人类族群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数最多、无氧登顶人数最多、登珠峰遇难人数最多。

自1921年起夏尔巴人为英国登山队攀登珠峰担任向导和高山运输,就显露出他们独有的能力、忠诚和奉献精神。自此之后,各国攀登喜马拉雅山脉诸高峰活动都少不了夏尔巴人的身影。长期的高山生活赋予了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塑造了他们独特的体质特征。由于空气稀薄,他们的肺活量大得惊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常人,他们的血压很低,这保证了大脑供血充足,肌肉伸缩有力。

相对于诸多外来的登山者而言,昆布冰川显然是登顶珠峰路上的天堑,如何才能让天堑变通途,只有依靠夏尔巴人。每年攀登珠峰旺季时,最大的登山队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国队伍,出钱、出物,请夏尔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尔巴人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架设全长达7 000~8 000米的安全绳。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端用冰锥固定在千年岩冰,垂下的绳子,就可以起到导路和辅助攀爬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各国登山队员的安全。

登山向导成为产业

一个名叫拉巴的夏尔巴年轻人说,“这个工作最好交给年轻的单身男子来做。我们通常不会从登山中得到太多心灵上的提升,除非我们有一些无私的行为,或救了别人一命。”跟许多夏尔巴人一样,拉巴计划盖一座山屋,投资登山生意。

如今的夏尔巴向导,部分摆脱了父辈们那种完全依靠登山来谋生的生命历程,开始在加都与亲友们合伙筹办旅游探险公司,自己也亲自带队上山。这类徒步或探险公司,在尼泊尔国内约有2 300家,大部分是夏尔巴人所开。

20世纪60年代早期,夏尔巴文化加速转变。1963年的美国珠峰远征之旅,更是让夏尔巴人和美国人,共同经历了一段冲击与巨变的过程。1963年,吉米·罗伯兹和一个名叫尼玛丹增的夏尔巴人,从美国远征队手中接收了一组轻量化登山装备。隔年,羅伯兹注册成立了一间名为Mountain T ravel的公司,为尼泊尔和夏尔巴人发明了一个全新的产业:登山健行。

这个新的商业概念,大家刚开始不大熟悉,但10年之间,就有超过1万人涌入,前往喜马拉雅登山健行。之后更多旅客慕名而来,夏尔巴人也随之发展出新的谋生方式,为登山客带路,满足他们的食宿需求。之后夏尔巴人陆续成立了数以百计类似的登山公司,建造了比登山公司数量更多的山屋。现在,每年至少有25 000名外国游客到坤布爬山,前往珠峰的路途中,也有信号稳定的卫星电视和手机信号,餐厅菜单更是长达8页。

高收入伴随高风险

在今天的尼泊尔,从事登山行业的夏尔巴人,据不完全统计在4万—5万人。夏尔巴人自20世纪20年代参与现代登山特别是高海拔登山运动,历经一个世纪的行业发展和角色演变,现代分工已细化为高山协作、大本营工作人员及当地背夫。

其中,高山协作必须持有尼泊尔旅游文化及民航局颁发的资格证书,可在尼泊尔全境从事工作,年收入在6 000~7 000美元(折合人民币38 218.8~44 588.6元)。一旦通过国际高山向导协会资格考试,可远赴境外从事相关工作,年收高达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3 698元)。

相比尼泊尔国民人均年收入700美元(折合人民币4 458.86元),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不过,国际高山向导证动辄上万美元的资质培训班却叫人望而生畏。当下在尼泊尔,全行业只有 40人持有这一证书,绝对百里挑一。

“这是一种专业化要求,也是时代趋势。除了夏尔巴人,现在也有其他民族参与到登山行业来,竞争非常激烈。”尼泊尔“梦想者目的地”登山探险公司主管夏天说。夏天的祖上居住在西藏,因为尼泊尔一侧温暖湿润,更适合生存,因而举家迁徙到了尼泊尔。

高薪水的职业与高风险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登山亦不例外。2014年4月18日,珠峰南坡雪崩,造成16名包括向导和厨师在内的夏尔巴人死亡,成为“人类攀登珠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单起事故”。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18人在珠峰雪崩中遇难,其中13名是夏尔巴人。

为什么要登顶珠峰,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回答。而对于生长于斯的夏尔巴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他们无从选择的生存之战。只要山在那里,夏尔巴人就依然会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撑产业的尼泊尔,夏尔巴人的存在十分重要,也许没有夏尔巴人,就没有珠峰攀登。

猜你喜欢

登山队尔巴登顶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5G登顶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成功之后
有多少只乌鸦
Because It?s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