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及应用*

2018-07-06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信

(1.南通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南通 226019;2.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随着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的普及,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非正式学习等新型学习理念以势不可挡之势走进教育界,移动学习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技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1]。如果说智能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的有机融合是移动学习的硬件保障,那么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就是开展移动学习的软件保障。如何设计科学的移动学习资源,如何将移动学习资源以适合当前情境的最佳方式呈现,都是移动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原则、开发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试用,旨在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 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资源的契合

1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移动学习产生和发展的内因,在于碎片化学习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对碎片化学习的理解可谓智者见智。祝智庭[2]认为,学习碎片化更大程度肇始于信息碎片化,进而带来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空间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关系碎片化、思维碎片化、体验碎片化等。而王觅[3]认为,碎片化学习不仅是知识内容碎片化、微型化和泛在化,与之相随的是学习时空泛在化、学习媒体多元化、学习思维碎片化,其具体表现在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碎片化两个层面。本研究将碎片化学习理解为学习者根据自我学习需求,突破时空限制,利用媒体学习碎片化知识的新型学习理念,从课程内容、学习时间、过程、媒体和学习类型等几个维度来看,突出学习内容、时间、过程的碎片化,即在短时间内利用媒体学习“片段化”的知识点或知识块。

2 移动学习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黄荣怀[4]认为,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活动中知识构建的源泉,它需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表现特定学习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目前常见的移动学习资源形式有短信、网页、媒体流文件、Flash等。

Klopfer等[5]指出,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性:灵活便捷性、社会交互性、情境性、连通性和个性化。而移动学习资源为了保证移动学习的各种优势,同样需要具备获取便捷性、互动性、针对性等特点。

3 移动学习发展的内外动因

移动学习的产生与两个要素密切相关:一是技术的成熟,二是学习理念与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对移动学习产生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良好的移动通信方式使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联网成为可能,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Siemens[6]在《连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对这种技术发展导致学习方式转型的现象做出过解释:当新的学习技术被开发和应用时,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信息时代学习的碎片化趋势对移动学习产生深远的内在影响:一方面,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学习者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致使知识的存在、学习以及传播方式正在逐渐被碎片化,学习可能需要在多任务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者不得不寻求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应对;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也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与认知结构,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应用中140字乃至更少字节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集中注意力进行长时间阅读的机会相对变少。

4 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密切关系

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碎片化学习理念影响并引发学习内容需求产生变化,移动与泛在的学习情境是碎片化学习的适用场景之一[7]。但是利用碎片化学习理念来指导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也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一方面,碎片化学习打破了传统完整、线性、固化的教学方式,确实有利于学习者在各种环境下高效快速地获取所需知识、跟踪领域前沿、提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碎片化学习也存在不足,由于无法快速形成知识体系,容易引发肤浅阅读,减弱学习者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因而,碎片化、微型化、灵活化、易获得、易传播、易共享的系统学习资源,才是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时真正需求的资源。

通过对比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与移动学习资源的特征,本研究认为建设系统的移动学习资源能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两者关系如图 1所示:移动学习资源的时长和内容特点符合碎片化学习需求,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也满足移动学习要求;从移动学习的技术环境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为基于移动学习资源的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移动学习资源结构有利于学习碎片走向聚合。

二 碎片化学习理念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本研究选取南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对该专业2015级本科生摄影课程的教材内容和师生教学情况展开了初步调查,发现该课程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兼顾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安排侧重于技术层面,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吃透”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就需要直接进入实践阶段,学生“依葫芦画瓢式”的拍摄练习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设计和开发移动学习资源配合课堂教学,可以较好地弥补理论课时有限这一问题,为学习者的实践探索奠定理论基础,提升学习效果[8],力求让学习者对拍摄操作的理解从“如何做”上升到“为什么这样做”,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1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流程框架

教育教学领域的资源设计离不开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亦是如此。在确定资源的主题内容后,本研究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移动学习环境特点,分解教学内容,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媒体呈现形式,所得设计流程框架如图2所示。

图1 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资源的关系

图2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流程框架

2 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

图 2的设计流程框架在整体上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明确了方向,且遵循合理的学习内容设计原则,能确保所完成的资源更容易被接受、理解和内化。基于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原则,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秉承学习活动片断性、学习内容系统性、用户体验简易性和学习资源实用性的主要理念,按照教学主线和学习者认知逻辑规律,结合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以确保学习内容科学合理。“摄影曝光”作为摄影技术的重要起点,是摄影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故本研究选取此内容进行资源设计研究。经过对“摄影曝光”教学单元进行内容梳理、知识分解[9],本研究设计出了八个碎片化的知识点,其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这样的非线性结构设计意在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图3 “摄影曝光”教学单元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3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技术实现

本研究选择技术门槛较低的软件制作工具、发布平台[10],精简制作流程,降低制作周期与费用,旨在为研发“轻量级”的移动学习资源提供参考。

(1)“普通版”和“暴漫版”移动视频学习资源的创作与体会

为了引发和保持学习者注意,为学习者提供自由快乐的学习体验,移动视频学习资源的风格定位除了“普通版”,还有“暴漫版”。“普通版”资源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场拍摄、室外实例与常规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暴漫版”资源的内容组织形式则是把知识点和一些小幽默相结合,通过斧子(AxeSlide)软件演示,在机器夸张配音的共同作用下,以娱乐化、动漫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点,顺应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兴趣[11]。

“普通版”资源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制作过程都着重强调以下几点:开头运用特写明确学习目标;中间在确保学习内容科学性、正确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尽量以情景化、生活化、故事化的镜头片段表现知识点内容;最后通常运用字幕、旁白或者镜头特写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综述、总结,帮助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暴漫版”移动学习资源主要采用录屏的方式制作,最大的特点在于尝试引入网络搞笑漫画人物“王尼玛”这一动漫形象,运用斧子(AxeSlide)软件生成演示课件,以3D缩放、旋转、无缝转接等动作画面代替传统PPT单线条时序画面,结合搞怪机器配音来讲述“王尼玛”生活中与“摄影曝光”相关的诙谐糗事,在吸引学习者眼球的同时,让学习者和“王尼玛”一起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同时,用生动形象的方式阐述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如以“王尼玛”拍照曝光不准确的囧事来揭示摄影曝光的光圈、快门及感光度三要素,再如运用简单水管放水模型类比说明“互易律”这一知识难点等。

(2)图文资源的创新与再利用

从资源开发的性价比层面出发,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安排需要考虑可重用性。课程一般都由特定的学习目标和支持学习目标的若干知识点组成,其中,以知识点为单位的移动学习资源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可重用的课程组件。若知识点的图文资源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整合、重组相关图文资源的内容和格式不失为提高资源建设性价比和设计开发效率的有效途径。另外,评价学生作业(作品)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某一阶段师生教学成果的总结,更是下一阶段的起点与动力;适时恰当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发展实践操作技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创新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选择性地进行展示与点评,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研究在整合“摄影曝光”教学单元的图文学习资源时,专门设计了“学生作品欣赏”模块来展示学生的摄影习作,使其成为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的课堂延续,以强化范例的正面(或反面)典型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习体验,增强学习自信[12]。

三 移动学习资源的成果展示及实践应用

1 移动学习资源的成果展示

移动学习资源的成果展示可见微信公众订阅号“摄影技术与艺术”,通过关注该订阅号可获得移动学习资源的详细内容。

“光圈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普通版资源示例如图4所示,主要采用视频、图文相结合的媒体呈现形式:先以文字、静态图像解释光圈的概念,以便学习者快速理解;接着使用视频资源形象具体地阐述光圈对曝光的影响;最后用文字加以总结并呈现相应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基本可以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曝光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暴漫版资源示例如图5所示。作为大胆设想的资源开发成果,该部分资源以视频媒体的呈现方式为主,用于补充教学、调节学习者的心情,旨在利用资源中一些无厘头、幽默搞笑的元素为学习者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作业欣赏”模块资源示例如图6所示。该部分资源来源于学习者的日常习作,既能作为课堂评价的延续,又能通过总结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化学习者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图4 “光圈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普通版资源示例图

图5 “曝光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暴漫版资源示例图

图6 “学生作业欣赏”模块资源示例图

2 移动学习资源的实践应用

为了验证所开发的移动学习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适用性,本研究把微信公众订阅号“摄影技术与艺术”推送给两个班级进行试用[13],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总结归纳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所得的建议,进行新一轮的改进完善。

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步调随时随地地查阅本学习资源,但在实验过程中,本研究为了督促、提醒学习,利用信息推送功能按照知识点的划分顺序,每天将相应的单个学习资源推送给学习者,共组织了为期两周的移动学习。实践教学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在微信平台使用移动学习资源辅助教学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持肯定态度,84.2%的学习者认为此次移动学习实践有助于“摄影曝光”教学单元知识的学习,学习资源使用自主方便,体验良好;92.1%的学习者认为此次实践拓展了学习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60.5%的学习者对于课程资源暴漫版模块持满意态度;作业欣赏模块的满意率也达到 47.4%等。大部分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时间灵活,媒体呈现形式丰富,但移动网络的速度限制、与课程对应的移动学习资源缺乏、移动学习意识习惯的缺少,是目前影响移动学习资源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学习者普遍认为移动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优于单一的课堂学习或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能有效帮助他们进行课程的预习与复习。

综合分析随机访谈内容和微信后台数据,不难发现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学习者的肯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学习者会多次不定时地浏览同一资源内容,符合移动学习过程的间断性、碎片性规律;学习者并不局限于仅仅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还集中时间展开系统性学习,符合资源的整体性设计理念;在微信平台收到的留言内容中,有些是关于资源知识点本身的疑惑,有些是发送摄影作品希望获得认可的,通过答疑解惑和交流互动,教学者能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在使用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实时需求。另外,学习者也从试用者的角度对资源提出了修改意见:如图文相较于视频更节省流量,今后有待从质量与数量上加强图文资源的设计开发;希望加入与资源主题相关的生活趣事、乐事,带有正能量和人情味的资源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社交特性,把交互从单一的公众号小编与学习者的一对一交互扩大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互。

另外,通过微信后台的数据统计发现,仍然有小部分同学从未阅读过学习资源,严重缺乏自觉主动进行移动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模式,适合于接受新技术、习惯电子设备、自我管理意识较强、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者,同时也离不开教学者的监督与支持。

四 结束语

在当前移动产业发展成熟的大环境中,移动新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势不可挡。移动学习以灵活便捷性、社会交互性、情境性、连通性以及个性化等独特优势,为碎片化理念下教与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研究着眼于碎片化学习理念,论证了它与移动学习的相关性,遵循以学习活动片断性、学习内容系统性、用户体验简易性和学习资源实用性为主要理念,以“摄影曝光”教学单元为例设计、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再结合微信平台试用,验证、分析该资源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不可否认,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快速发展的今天,碎片化学习理念与移动学习的深度融合,彰显了移动学习的教育应用价值,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式。随着移动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相信移动学习在未来高校教育中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1]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4-20.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3]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16-20.

[4]黄荣怀等.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5-78.

[5]Klopfer E, Squire K, Jenkins H. Environmental detectives: PDAs as a window into a virtual simulated world[A].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C].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2:95-98.

[6]Siemens G.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Distance Learning,2005,(1):3-10.

[7]魏雪峰,杨现民,张玉梅.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适用场景与高效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7,(5):117-122.

[8]刘应芬,王益广,郭艳华.微内容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15-18.

[9]王瑾,王静,李荣华,等.基于碎片化学习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5):32-34.

[10]邱炳发,马燕,李明勇.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3):114-120.

[11]钟彦.微信平台下的客家文化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43-44.

[12]司国东,赵玉,赵鹏.移动学习资源的界面设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71-76.

[13]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64-70.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信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微信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