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动绘形 以动传神

2018-07-05李燕玲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拉多纳屠户动态

李燕玲

动作描写在作文训练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认为,表现人物要多写行动少说话。也就是说,人物特定情境的动作往往比人物的言语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情。著名作家老舍也说,只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是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外化。有时,简单的寥寥几笔,几个准确的动词,就能把人物的性情体现得活灵活现,人物的思想也能纤微毕显,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朱自清《背影》一文中,作者写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需要到那边月台时,作者这样写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短句的两句话,用了“攀”“缩”“倾”等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高度,又可以想象到吃力;“缩”细致地写出了爬法,又点出了他爬的困难;“倾”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是费劲。这一段连续的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显现动态的过程,容易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同时,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通过穿过月台买橘子这一连串动作表现出来——父亲爱子情深的真挚情怀。在文中,父亲没有一句亲昵的甜腻腻的话:儿子啊,我多么爱你!但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的爱意尽在动作表现中。

《范进中举》一文中:范举人先走,胡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低着头”这一细节,和一个“扯”字连接,入木三分地把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毕恭毕敬表现得淋漓尽致。更精彩的莫过于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这一情节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这一细节用了“攥”“舒”“缩”“揣”等四个动词,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可见,精准的动作描写,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强化了艺术表达效果。

那么,写作者如何让动作描写准确地反映人物的特征或精神品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观察是写好动作描写的前提

观察是准确描写事物、人物动态显现的前提。观察不是简单的用眼晴看。观,即看,但这种看不是仅看事物人物的表面,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察,即思考分析,比较辨析等思考活动。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哪些准确的动词反映人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动态情形表现某种事物或人物特征。如果说,朱自清先生没有亲眼目睹父亲在特殊的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他是难以把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于这伟大的“背影”之中的。

二、把握对象特征是刻画动作描写的关键

特征是人或物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特有的表现情形或独特的精神状态。这些特定情境的准确的动作描写,往往表现 人或物的特性,至使言未至而意不止,从而达到真正意義上的“无声胜有声”的表现效果。还是上文提到的《范进中举》的一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文中为何用“扯”,不用“抓”或“拉”呢?一分析一比较,“抓”,动作粗鲁,随意简单。似乎也符合胡屠户身为屠夫的职业特征,大大咧咧,可仔细分析,但不太符合胡屠户此情此境的心理特征。“拉”一词,也不准确,太随意,不用心。也无法精确入微地表现胡屠户此时的心理状态。可一个“扯”字,细腻准确地表现出胡屠户的谨小慎微,小心翼翼,这似乎与粗俗屠夫的他性格不吻合,甚至是有矛盾冲突的.但作家的伟大就在于此,正是通过这富有特征的一个细小的“扯”字,把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性格表现出来,从而让人进一步思考,胡屠户这趋炎附势的背后其社会本质特征是什么,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真是着一字而尽显风流。

三、把握事物重点处能突显表达效果

也就是说,在表现对象中,哪些位置需要动态表现,那些地方该用动作描写,表现到什么程度,这完全要服从于文章表现的需要,为突显人物的某一性格特点或精神风采服务的。这涉及到文章的整体与局部关系,涉及文章详略布局之需要,而决不能为了简单的动作描写而描写,任性而为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简单的叙述转化为精彩的动态刻画,使文章的人或物的特征得到应有表现呢?

笔者认为,采用追问法的方式可使简单空泛的记叙转为精彩的动态描写。什么是追问法,也就是在人或物中找到最能彰显其特征处进行刨根掘底的追问——“如何”,“怎样”或“什么”,通过追问,深入思考,使模糊的人或物更清晰,更具体,从而使人或物的细微特征透过具体的描写显现风采。例如,一位同学在写看精彩的足球赛,写阿根廷队球星——马拉多纳在绿茵场上的精彩表现时,这样写道:马拉多纳接到球,突破防守,球进了。瞧!精彩的瞬间被小作者写得多乏味啊。在此,若用“追问法”,我们就可以这么追问:马拉多纳是“怎样”接球的,又是“如何”突破防守的,球最后又是“怎样”进入的。修改后,添加如下:马拉多纳在中场用胸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接着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对方四名后卫的阻止,最后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几乎连人带球一起撞进网内。这段话正是用了“颠”“挑”“插”“晃”“扑”“撞”等准确的动词,把球星马拉多纳精湛娴熟的球技得以充分的表现。人物的风采正因此通过特定情境的动作描写使之丰满具体。另一位同学写自己笨手笨脚的包饺子。重点显现的情境是——笨手笨脚。我们可这样追问:如何笨手笨脚的,笨手笨脚如何表现?写作时,逼着自己深入思考,辨析,把“笨手笨脚”的概括词语具体化,细化,再调动自己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用准确的动态词语替代干瘪空泛的叙述。修改后:我抓起一张饺子皮,胡乱地往里填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扯,又按了一下,再往两边一压,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摆。嘿!这哪是饺子啊!这段话正是通过“抓”,反映出“我”的笨拙,手不巧,艺不精。“填”“扯”“按”“压”“捏”等一系列动作准确且形象反映“笨手笨脚”这一点。

所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敏于感受人或物的细小纤微,用准确的动作加以表现,那么人物情形也就会更具体,更富有立体感,人物的神采也就会更生动传神了。

猜你喜欢

马拉多纳屠户动态
涉嫌疏忽致马拉多纳死亡,8人被控蓄意杀人
马拉多纳的护理人员将受审
月夜下的逆袭
迭戈·马拉多纳
《狼》的寄托
我不是马拉多纳
张屠户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