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的可行性报告

2018-07-05邓云芳梁若鹄颜沛云刘飒爽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血站工作效率信息系统

邓云芳 梁若鹄 颜沛云 刘飒爽

(茂名市中心血站 茂名 525000)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在输血管理方面也迫切要求着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城市血液信息化,并且,这也日益成为当前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实现了血源、采血、成分等过程的统一,便于对血液进行优化配置,有利于血液管理的强化和输血安全性的提升,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对于血站信息的管理系统也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分别在对采血供血方面实现计算机化;血站信息的管理系统不停升级;在区域内的血液信息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目标,不仅对血液进行了集中检测,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而且还对血液信息实现共享的原则,以便于血液更好的分类和使用,因此, 必须要对血液信息加强保护,保证血液信息的安全。目前大部分医院现在都是手工管理血库,工作任务重,数据信息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记录、整理和统计,极易发生错误,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医院输血科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手工管理血库受到挑战。随着血站站内信息化的实现,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尝试将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进行联网[1]。比如,很多医院对用血信息进行了严格的统计,保证了用血的安全性,也准确的统计出了各类型血液的信息特点,这对临床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血液信息、保证血液信息的准确性,能够提高血液的质量,延长血液的保质期,帮助医院在血液查询和使用工作中更为便捷。虽然如此,由于一些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对联网产生了制约,在一些已经实现联网的区域来看,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滞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不符合临床输血规范等问题,在全国来看,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只在小范围、局部地区实施了,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典范出现,也没有具体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2]。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的可能性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为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对照组医院输血科不与血站信息系统进行联网。

1.2 方法(增加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医院输血科输血管理、工作效率、质量管理指标进行评分,问卷内容经相关人员多次研究并改正,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科学性。上述4项指标各25分,总分100分。结束后收回问卷,并对问卷中数据信息进行提取、统计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医院输血科人工成本、纸质成本以及工作效率指标进行评分,分析研究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的可行性[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研究组医院输血科人工成本、纸质成本低于对照组,同时工作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人工成本纸质成本工作效率对照组515.1±4.216.6±3.916.1±3.8研究组520.1±3.519.6±3.921.1±2.8t/11.26310.39112.125P/<0.05<0.05<0.05

3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输血科工作量大,会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产生,一般来说,输血科数据信息保存时间为10年,并且信息数据要求完整准确[4]。如果采取手工管理的模式,会对输血科的工作带来挑战。将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是目前较为高效的管理方式,在本文研究分析中,研究组医院输血科人工成本、纸质成本低于对照组同时工作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医院输血科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纸质成本。

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将医院与血站有机结合,能够对数据信息及时更新和实时传递,以往医院输血科数据信息上传、备份、下载等复杂繁重的工作可以省略,极大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人为差错的发生率降低,献血者和受血者都纳入血液管理的范畴,是安全输血的技术保证[5]。并且,一旦面临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灾难时,医院输血科和血站能够实现合理储备血液应对紧急情况,科学合理进行血液调配使用,缓解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输血科用血紧张的困境,实现区域内血液信息的共享、控制和交换,形成一个全封闭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整体网络信息系统,促进采血供血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6]。

节约人工成本和纸张成本是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的又一优点。输血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量减少,人工成本自然会减少[7]。输血科与血站联网管理模式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医院服务,并且操作简单,适应各种技术水平的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使用。以往人工管理模式,采血、用血、供血等数据信息由输血科工作人员手工统计整理,繁杂,并且纸张消耗量大,成本高,采用输血科与血站数据信息联网管理模式,血液管理相关数据信息都可以储存在计算机上,减少误差发生率,降低纸张成本,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通过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能统计多种用血信息,并且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推动医院科研工作的进行,对临床合理用血具有指导意义,促进医院输血科工作的有效、高效开展[8]。血液信息基本上可以实现100%上报,也方便了血站工作的开展,推动血站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

虽然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滞后的医院信息化标准阻碍了输血科与血站联网的实现;另外,当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定位血液管理工作在血站质量体系建设和无偿献血两方面,并且目前来说,血液管理的重点不包括医院用血管理,所以医院输血科信息化建设常常受到忽视[9]。在医院输血科和血站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障碍,两方面的信任缺失是重要阻碍。用血信息和患者信息安全性是医院重点考虑的问题,院方有信息数据会因输血科与血站联网而泄露的忧虑。血站与医院输血科有不同的网络安全认知程度,如果采用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就要重点考虑信息安全的问题。医院必须对联网管理软件进行研究和开发,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血液管理软件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无需置疑的是, 血液管理软件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了人为错误的出现, 血液管理的范围主要从献血工作到捐血工作, 保障了为患者输血的安全性,不仅如此, 在血液储备和遇到严重灾难时,联网软件会进行合理调节,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建立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是有必要的[10]。建立一个安全的血液信息系统不仅会体现出技术的水平,还会展现出管理的严谨性。欧洲国家在建立安全的信息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技术问题,在管理方面并不在意,显然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又转变为技术和管理共同发展的观念,这才使信息得以安全化。在我国,血液信息并未达到理想的安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管理,在信息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专业的血液信息专项小组, 以血液管理为主导的工作小组,使血液信息系统达到省级区域联网的效果,加强对小组人员的培训,增强血液信息的安全性, 在设立更多监察岗位以及血液信息安全岗位[11];(2)加强对血液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的教育,创造更多工作人员学习的机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目标,主要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人员的素质以及安全意识;(3)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还要业外以及业内进行定期评估,避免血液管理不当以及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出现;(4)提高警戒心,在管理工作中建立应急机制,设立网络防火墙,对信息安全进行合理分类,规范信息安全体系,出现问题时,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维护和恢复,降低损失,若有系统被迫中断或者信息泄露等事故,应按照损失度对程序进行报告和处理, 合理报告程序的主要依靠管理人员、公众、技术人员、 合作人员以及政府人员的相互协调,最终达成一致;对所报告事件的安全问题以及所暴露的缺点进行记录和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检测信息的安全度,根据问题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出现,确保能及时恢复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安全[12];(5) 在我国,并未建立一个完善的血站,也没有制定详细的血液信息安全体系,因此我国应该学习欧洲国家,参照国外的血液信息安全指南,制定出更符合我国现状的血站系统自己血液安全信息体系,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促使我国的血液信息系统走向国际化、网络化;(6)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繁琐且安全指标过高的管理系统,每个血站都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在技术上,可以对信息进行多层次,多覆盖的管理,比如对血液信息进行分级、分层、分工、分区等保护,使血液信息受到二级安全保护,在特殊情况下可升为三级保护,复杂的系统工程[13]。此外,还要遵循资源共享,达到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国血液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对血液信息安全的重视,主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并存的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指标,增强管理力度,使血液能够受到进一步的保护。尽管我们在建立合理、高效的血液信息系统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也会不断改革和升级,血液信息系统也会大规模的发展,因此,更需要加强对血液安全的管理[14]。

综上所述,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虽然存在着障碍,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能够有效促进医院输血科和血站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和纸张的成本,提高医院输血科和血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了合理用血和输血安全,值得推广使用[15]。

1 李珊珊,罗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国数字医学,2017,12(5):2~4.

2 罗伟,李珊珊,杨涛,等.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信息管理平台在输血科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8~90.

3 袁晓阳,马晓露,陈洁.基层输血科自制室内质控品的方法与可行性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98~401.

4 冯书礼,范文安,张雅萍,等.3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对血站采供血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1):1397~1398.

5 莫海英,叶柱江.血液计算机批放行与人工批放行的比较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58~60.

6 吴昌松,宋飞峰,刘三都.输血科复检入库成品血液ABO血型的必要性.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1):1388~1389.

7 伍钢,杜海林.ABO疑难血型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68~70.

8 周庆林,王莉,高尚仁,等.分级联控和分层推进在规范临床用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1):26~29.

9 廖蓉仙,傅国英,吴少云,等.临床应用洗涤红细胞的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760~761.

10 郑妍,王文婷,穆士杰,等.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室内质控品的制备与可行性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7,43(4):577~581.

11 桂霞,胡国龙,梁静,等.在沟通中促进输血科与血站的共同提升发展.中国输血杂志,2017,13(11):45~54.

12 赖建秀,李燕,黄文军,等.HTLV在赣南献血人群中筛查可行性调查与分析.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4):623~624.

13 赵晓明,吴文娟,杨孝亮,等.457例心脏手术患者临床用血趋势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7,34(3):424~427.

14 王予蒙,齐友萍,段兴兰,等.安顺市38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证换证验收检查情况分析.云南医药,2017,74(4):381~383.

15 林淼雄,顾向明,彭明,等.中山地区住院患者RhD阴性血型分布特点与输血安全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7,33(34):88~90.

猜你喜欢

血站工作效率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流程优化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室工作效率中的应用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