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航天员面对面,叩问苍穹的秘密

2018-07-05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宫航天员空间站

文/本刊记者 史 诗

“宇宙是什么颜色?”一位小学生大声发问。

“宇宙有很多恒星,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如果没有星星,宇宙就是一片漆黑。星星是五彩斑斓的,所以宇宙是发光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微笑回答。

太空,寥廓而深邃,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带着对太空的无限憧憬和对航天员生活的好奇,5月20日下午,曲靖市中心城区的部分师生聆听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和国家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教练员吴杰为他们带来的航天科普知识讲座。

还记得2016年9月15日吗?那年的中秋月圆之夜,我国发射了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比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已经是一座精装修的小房子模样了,里面装有热控系统,可以调控舱内温度,就像我们家里的空调;还有跑步机、动感单车,让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也能健身运动;更配备了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让航天员可以和家人视频通话,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天宫二号主要是开展航天员中期驻留任务、推进剂补加、在轨维修等任务,以及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这些任务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都是首次开展,每项任务的开展都集成了一大批新技术。”朱枞鹏说。

那么未来空间站该建成什么样?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朱枞鹏告诉大家,2020年前后,我们国家要建成和运营近地空间站,这样做的重要性是让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的国家。

但就目前来讲,我国空间站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朱枞鹏说,比如我们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及关键技术水平等方面和工业基础、核心技术储备和运行机制上,与世界航天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到建设航天强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凸显了航天在强国梦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未来,在掌握近地空间站长期生存技术之后,载人航天还有多方向的考虑。比如将技术拓展在轨服务,科学研究等应用,还可以瞄准更远的目的地。”朱枞鹏说。

随后的另一位介绍嘉宾吴杰是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1996年,在中国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以前,吴杰和另一名战友李庆龙作为中国提前选拔出的两名航天员教员,前往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基础性科目训练。

“那是一段十分艰苦的训练经历。我们被拉到北极圈的一片雪野,进行户外训练。在-50℃的低温中生存了48个小时,我们需要自己在雪地挖个洞睡觉。全部食物也仅仅是很少的压缩饼干等。”吴杰回忆。

太空看似梦幻,其实置身太空,人会丧失时间与空间定位感,因此会面临巨大的孤独。吴杰说,针对孤独感的心理隔离训练很不易,一个人被封闭在12平米左右的密闭空间里,整整三天不能睡觉,还要完成既定工作。

1996年到2016年,是吴杰离梦想最近的20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我未能飞上太空,但从未后悔为国奉献,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吴杰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致力于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为其成长打造整体科普人文环境,激发爱国激情,提升科学素养。

“作为无名英雄,没有飞上太空是不是很遗憾?”

“宇宙黑洞是什么样子的?”

演讲结束,学生们争先恐后,现场频问“十万个为什么”,一片欢声笑语。

猜你喜欢

天宫航天员空间站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测一测,你是哪种航天员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天宫出差乐趣多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自制空间站模型
天宫之眼
我是小小航天员
空间站日记
我的航天员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