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制造匠人心,追逐光电强国梦

2018-07-05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科院激光测量

文/本刊记者 王 郁 夏 静

战斗在国家精密仪器及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激光测量技术研究室主任周维虎博士,30多年如一日,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理念,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断创新超越、勇攀高峰,先后攻克了一系列几何量精密测量技术难题,为我国国防军工、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测量技术保障。

周维虎研究员先后主持了多项由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中科院、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航空航天系统以及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研究项目,推动了我国在光电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测试、光电精密测量技术、飞秒激光测量技术以及大尺寸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周维虎担任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他团结带领标委会秘书处和全国光电测量领域专家,建立了国家光电测量专业标准化体系,制订了光电测量专业标准化重点方向,组织了重要标准提案的起草和立项工作。创新地采用军民融合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持续推动光电测试技术研究与军、民相关领域应用需求紧密结合,为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维虎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激光测量技术”学科带头人,他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将自己带领的这支近60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打造成实现中华“光电强国”梦征途中一支强有力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激光测量队伍。

方案2:西拦沙堤共长6488m。其中堤跟段长2000m,堤顶高程为5.0m;堤身段长3494m,堤顶高程为2.0m;堤头段长994m,堤顶高程为-1.0m。东拦沙堤共长6210m。其中堤跟段长2000m,堤顶高程为9.0m;堤身段长3186m,堤顶高程为2.0m;堤头段长1024m,堤顶高程为-1.0m。

乐于迎接挑战 不断跨越前行

“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空中光电监测系统,项目分系统多,接口复杂,使用环境恶劣,竞争异常激烈,时间又特别紧,缺乏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应用资料。作为项目总设计师必须拿出一个让人信服、科学可靠的论证方案,才有可能获得项目支持。

1983年,周维虎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工作。“那时候我们算是八十年代新一代。”作为文革后第三批大学生,那时的他们还顶着“天之骄子”的桂冠。一两年时间,这个一身干劲的小伙子跟着老同志跑遍了位于西部山区的大部分“三线”军工厂和军工基地,检定和维修了大量的精密仪器设备。

“好多进口仪器由于西部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经常出现故障,坏了就只能‘趴窝’,影响国防科研、试验和生产,就等着我们去检定和维修,让它们起死回生呢。”30多年过去了,周维虎谈起当年战斗在国防军工计量测试领域的经历,依然难掩内心的自豪之情。

最终在周维虎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竞标成功,他率领庞大的技术团队研制出的空中大型光电监测系统在上海世博会得到成功应用,系统经受了高温、大风、183天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考验,为安全世博、科技世博和绿色世博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他也因此荣获上海世博会信息攻关成果特别奖(最高奖)和“科技部世博科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方法的输入为DSM,DPM/MIM,以及对架构设计有影响的其他先验知识。对于一个具有n个构件的产品系统,常用n×n的DSM来捕获构件之间的耦合关系。在MFD方法学中,设计产品矩阵(Design Product Matrix, DPM)捕获每一个技术解(或构件)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模块指示矩阵(Module Indication Matrix, MIM)用于捕获技术解(或构件)与模块化驱动器之间的关系。为了执行聚类算法识别模块,将DPM和MIM集成为DPM/MIM。设共有m个模块化驱动因素,则DPM/MIM矩阵是一个n×m的矩形阵。

在图6(a)中,随着开口间距d的增大,谐振频率发生蓝移。低频处的谐振点频率从0.15 THz蓝移至0.177 THz,再进而蓝移至0.21 THz,高频处的谐振点频率从0.58THz蓝移至0.61THz,进而蓝移至0.635THz。同时,随着开口间距d的增大,低频谐振点的透射率发生明显的减小,当d=130 μm时低频谐振点透射率达到最小,为0.089;高频谐振点透射率明显增大,当d=20 μm时,高频谐振点幅值达到最小,为0.022。

说起来,他算是幸运的。由于工作出色,1985年他被选拔为原航空部出国进修预备人员,1988年被派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访学两年,研究光电精密测量技术。在法国的两年里,他刻苦钻研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各种薄膜参数的测量技术,同时选修法国DEA理论课程,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得到了飞快的提升。

2005年,周维虎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继续从事空间领域和光电测量领域的研究工作。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was used to amplify cell-mediated immunity for benefitting BC prognosis in experimental BC rats,6 especially TILs,such as T helper and effector lymphocytes.7,8

博士研究期间,周维虎在大尺寸测量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美国同行的关注。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他应邀赴美国Wisconsin-Milwauke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激光跟踪仪智能测头技术,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应邀前往美国Oakland大学做博士后,继续研究精密激光六自由度测量技术,在美国的三年多时间里,他还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专业从事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研究及开发工作。他在美国期间的研究成果被用于美国API公司的精密测量仪器产品,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990年,周维虎从法国回国后开始担任原国防科工委“八五计划”课题组长,1993年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担任过仪器研究室副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等职务。1996年,一直渴望继续深造的他走进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四年多的刻苦学习和钻研,他成为了一名精密仪器专业博士。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ZG0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研究 …………………………………………… 陈 瑞等(24):3359

氢气的抗炎作用——治疗范围广泛的原因。氢气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激活抗炎反应。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不论是突如其来的急性感染,还是长期困扰着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都会经历炎症反应的过程。炎症造成机体损伤的机制包括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等。氢分子作为一种无毒且高效的抗氧化剂,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生成并增加抗炎因子释放。研究发现,氢气的抗炎作用除了体现在抑制炎性细胞活性、减少炎性细胞外,还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反应中的重要因子ONOO-而减轻炎症反应。因此,氢气可以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1983年至今,长达35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在祖国大江南北留下了辛勤的汗水,还在法国和美国留学和工作多年,开拓了视野,掌握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他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以饱满的热情从容应对,在挑战中不断进步,不断开创一个又一个新局面。

实践出真知 拼搏铸辉煌

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先知先觉,需要具有超前意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周维虎研究员始终不忘初心,以无与伦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自1983年至今,周维虎研究员一直从事光电精密仪器及几何量计量研究工作,共主持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国家支撑计划、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面上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科院仪器装备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总装预研、总装创新基金、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航空航天部预研、北京市自然基金和成果推广项目、上海世博会重点项目等近40项科研课题,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2008年至2010年主持研制上海世博会“车载系留气球光电监测系统”重点项目。

2007年,刚加入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不久,从没做过总体负责人的他被委以重任: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由中科院、航天领域、电子科技领域、高技术企业等六家单位组成的大规模研究团队,开展了上海世博会重点项目“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的立项论证,为世博会提供安全保障。对于领导的信任,他十分珍惜,虽然没干过大总体,但他喜欢这样的挑战。

周维虎研究员是一个非常“能闯”的人,其职业生涯就是不断迎接新挑战、新机遇的过程。他的研究工作与空间坐标定位有关,他似乎也不断地在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坐标”。与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相比,他具有非常丰富的科研履历:从原国防科工委研究所到美国自动精密测量公司研发部,再到法国仪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再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每一步都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挑战,但对他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他评价自己的性格很open,具有开拓精神。

为了拿到项目,他心急如焚。整个项目涉及多个专业,做总体的人不可能全懂,怎么办?只能迎难而上,进行“恶补”。为了制定系留气球优化的高精度稳定方案,45岁的他开始了一阵“苦学”。他到处寻找材料和相关案例,向北航、上海交大、航天部33所、测绘研究院相关人员进行请教,“下狠劲”学习稳定指向技术。“那段时间头脑中整天都是惯性稳定框架、组合导航和坐标计算公式的影子”。

当时正值盛夏,长时间翻阅文献资料和撰写立项报告,手上和身上起满了湿疹和水泡,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这是情绪焦急和失调引起。好在项目最终如期获得支持,他的这身水泡也算是没白出。

几年下来,喜欢琢磨、干活又不惜力的他对各种光学仪器结构、性能参数和维修方法已了然于心。从工作第二年开始就参与起草了三坐标测量机、光学经纬仪等国家及国防系统检定规程。

打造科研尖兵 书写华丽篇章

进了放映厅,找到座位,还没等心情平静下来,柔软的坐椅就让人享受到家的舒适,环绕立体的低音炮、超清数字画面、3D特效无不吸人眼球。一部电影流畅地观赏完,再不会出现烧片的现象了。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再一次激起我对电影的热爱。

身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激光测量技术研究室主任,周维虎研究员带领着研究室全体科技工作者在光电领域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目前该研究室有近四十位研究人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过半数。已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目前在读博士后和研究生20余名。

2010年,周维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激光跟踪仪,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发达国家在激光跟踪仪领域的技术垄断,攻克了激光跟踪、高精度激光测距、精密转台测角、复杂仪器精密光机装调等关键技术,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培养出一支过硬的精密仪器研发团队。

2011年,周维虎带领团队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下对更高性能的飞秒激光跟踪仪进行攻关。经过几年的拼搏,他们完成了仪器全部关键部件样机的开发测试和整机联调工作,研制成功了原理样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工程化样机模块的研制,其体积减小为原理样机的1/5,重量减小为原理样机的1/3。仪器量程达到60m,飞秒激光测距误差小于0.5ppm。

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近年来,周维虎带领团队在光电测量领域开展的相关高水平科研项目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型构件三维几何参量测量仪”,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高端光刻机偏振照明关键技术”和“中韩飞秒激光测量技术联合研究”,中科院STS项目“大型装备原位智能制造系统开发与应用”和“先进浮空器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自然基金重大仪器项目“基于3DLIF技术的大范围水体三维标量场测量仪器研制”,还有“飞秒激光三维形貌测量方法研究”等8项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4)Plagiochasma sp. 李粉霞等(2011)(5)无纹紫背苔Plagiochasma intermedium Lindenb& Gottsche.余夏君等(2018)

经过在科研一线的多年不辍耕耘,周维虎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由于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他还获得了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

周维虎团队不仅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还时刻牢记自身承担的社会使命,在国家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把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贯穿到研究工作当中。他们主导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涉及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研生产各个领域,团队先后研制成功飞秒激光跟踪仪、工业全站仪、视觉测量传感器、精密转台等仪器设备,在航空、航天、船舶、高能加速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解决了一系列现场测量和装配难题,为相关军事国防和民用行业精密测量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国家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信息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周维虎团队将瞄准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的测量技术瓶颈问题,朝着微纳精密测量和集成光电传感技术领域发起挑战,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中科院激光测量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激光熔覆专题文摘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激光3D长绳
神奇的激光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