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修车匠到科技新农人

2018-07-05王重庆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场长鸡舍畜牧业

文/本刊记者 张 克 王重庆

一栋栋干净的鸡舍,一排排整齐的鸡笼,一只只健康的母鸡,一枚枚新鲜的鸡蛋,6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双银养殖户,其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该场的第一印象是精致,4栋鸡舍从南向北一字排开,中间穿插种植了一些绿树,场区虽然不大,但是被场长张双银管理的井井有条。这家鸡场成立于2005年,目前存栏规模5万羽,是北京市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每年向市民供应大量优质安全的无公害鸡蛋。

北京市农业局畜牧管理处的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2018年,全市畜牧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质量第一、绿色发展、效益优先,加快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打造北京现代、绿色畜牧产业。

尤其当前环境和资源约束明显加大,环保执行“一票否决”,部分养殖场户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国家“水十条”、“土十条”、“禁养区划定”等政策陆续出台,对畜牧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畜牧部门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畜牧业“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率达79.9%,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100%。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畜牧养殖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产业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畜牧产业努力克服环境约束、资源紧缺等严峻问题,着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像北京双银养殖户这样的现代家禽养殖基地,不仅使我们的餐桌丰富多彩,也为广大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起步:白手起家建鸡场

张双银场长50来岁,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鬓角,谈起当初建场,他说:“当时正好赶上平谷区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我就跟村里租了这块地,当时真的是啥都没有。”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岁的张双银还是一名自行车维修师傅,靠着给人修理自行车维生,这一修就是10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他瞅准机会,回家养起了鸡。最开始的时候,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三没人手、四没场地,张场长在自家屋子里养了1000只鸡,靠着和妻子王香云两人摸索,终于将这1000只鸡养出栏了,一次就挣了1万块钱。此后,他们每养一批就总结一次经验,每取得一笔收入就扩大一份生产。终于在2005年回家租赁了16亩土地,建起了养殖场。

张场长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懂技术,缺乏经验,全靠摸索,因为管理不当,经常造成蛋鸡减产,可急坏了我们两个了。幸好农业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支持,帮我们诊断,传授我们技术。再加上我们在生产中多长心眼,留心观察。慢慢的也就掌握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该做什么免疫。”

发展:科技兴农共进步

养殖场走上正轨以后,张场长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进一步加大投资,扩建鸡舍。将原来的矮小鸡舍改造成了4列3层的新式鸡舍,舍内也装上了风机、水帘、料车等设备,走上了规模化养殖之路,养殖规模也扩大到了5万羽。鸡舍大了,养的鸡多了,环境调节、鸡群补光、舍内消毒这些问题也就来了。

就拿鸡群补光来说,光照是影响家禽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生长阶段的家禽需要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都不同,为了能养好鸡,要在不同时间更换不同瓦数的灯泡,来满足鸡只生长的需要。一栋鸡舍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灯泡,一趟换下来要几个小时,一批鸡生长过程中至少需要换2-3次灯泡,无形中加大了养殖场的人力投入。

正在此时,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找到了张场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为了加快畜禽舍环境智能化技术的试验,决定选择张场长家作为试验点。在听了对技术的介绍后,张场长欣然同意,最终决定了安装2栋作为实验舍,另保留一栋规格差不多的作为对照舍。

试验首先是将舍内的电气线路进行整合,将舍内原来的散布式的各种闸刀整合到控制箱内,通过触摸屏控制。其次是对舍内照明系统进行改造,由简单的白炽灯转变为可调节亮度的冷阴极灯。最后对消毒系统也进行了大幅升级,由肩背喷雾这种人工消毒模式改造成了播种式消毒,随着喂料环节的进行就能完成全舍的消毒。

设备的安装给张场长诸多好处,如降低了人力投入50%,减少电能投入50%,提升了1%的产蛋率等,张场长也为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为试验技术的完善提供了巨大帮助。

作为环控系统的早期使用者之一,张场长积极与该站技术人员反馈信息,提出了冬季使用不便的问题,促进了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冬夏模式转换等实用功能。此后,张场长家还陆续开展了消毒试验、光照试验、无助力通风试验等多个项目,为京郊畜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规范管理建章程

多年来,张场长不断提升硬件基础,逐步由机械化走向智能化,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软件基础也逐渐提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他越来越注意产品质量,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鸡只免疫到禽蛋消毒、从饲料饮水到光照通风,涵盖了家禽养殖的各个方面,生产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他的场子也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收获了市级优级标准化基地等荣誉。

前几天,他还高兴的告诉我,有一个企业专门收购他的无公害鸡蛋,一斤比市场价高2块钱,一个月就多挣10万多元呢。

张场长只是首都千千万万农民的普通一员,而他的故事又代表着在改革开放中的这千千万万农民的拼搏与自强,经过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家禽创新团队的支持,张场长的场子从一个家族式的小作坊,成为了一家现代化的养殖企业。这些变化不仅来自于北京农业局市畜环站对他的技术支持,也来自于其他兄弟单位的携手并肩,更来自于市农业局对首都农业的推动与引导。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美丽生态牧场”,树立标杆,提升“三品一标”认证率,打造“京”字招牌,形成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格局;并积极推动畜牧企业延伸产业链,协同推进“互联网+”与畜牧产业的融合,用于养殖企业管理、产品销售、产业服务、金融平台、产销对接等范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业态;提升养殖企业科学养殖和生态养殖水平,让北京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更有农味儿,更接地气儿,让更多农民在科技兴农、乡村振兴中受益。

猜你喜欢

场长鸡舍畜牧业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死去活来
健康传播在畜牧业领域的实践分析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