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习单设计和实施的原则
——以《带上她的眼睛》学习单的研制为例

2018-07-04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单的悬念科幻

徐 丹

(衢州市实验学校,浙江衢州 324000)

在引入学习单的生成式课堂中,学习单是以板块、问题以及学习成果为表格内容的学习工具或支架,学生知道学习路标、解读角度、阅读方法和策略,知道初步的结果。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引入学习单的生成式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学习单的研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笔者以《带上她的眼睛》学习单的研制过程来简述对学习单设计和实施原则的理解。

一、《带上她的眼睛》学习单的研制过程

(一)初稿

在初稿中,《带上她的眼睛》学习单主要包括“浏览自测单”(如表1)、“读中思考单(一):理解悬念”(如表2)、“读中思考单(二):把握主题”(如表3)、“课堂小结单”(如图1)。

表1 浏览自测单

表2 读中思考单(一):理解悬念

表3 读中思考单(二):把握主题

图1 课堂小结单

初稿的设计意图和存在的不足如下:

1.设计意图

一是关注语文核心知识,体现阅读教学内容单元设计与整体规划的要求。《带上她的眼睛》选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自读课文。“单元说明”明确要求“重点学习浏览”,“课文旁批”主要针对“制造悬念”设置问题,“阅读提示”紧紧围绕科幻小说的文体特点“想象奇特”“将科学与幻想结合”展开。因此,学习单的设计必须体现浏览方法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点。

二是根据教学流程设计学习单,旨在把教学流程变为学生的学习流程。整节课共设计三种学习单,分别为“浏览自测单”“读中思考单”“课后小结单”。“浏览自测单”提供浏览时应关注的内容,检测浏览效果,只要求学生再认,即浏览后有印象;“读中思考单”提供浏览科幻小说文本时应关注的要素,内容涉及“悬念”“科幻小说的人文主题”;“课后小结单”是对整堂课内容的总结,采用鱼骨图的形式呈现,直观清晰。

三是体现阅读策略。红、蓝颜色笔的运用,横线、波浪线的区分,便利贴的使用,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便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不足

一是设计不均衡,“读中思考单(一):理解悬念”的教学占用了课堂大半时间。

二是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没有针对性。如“浏览自测单”没有办法体现“浏览”的方法和策略,“读中思考单(一):理解悬念”针对“悬念设置”,但实际上作者设置悬念的意图和奥秘才是“这一篇”的方法和策略。同样,“读中思考单(二):把握主题”虽涉及“科幻特点”,但是只停留在“知道”“分辨”层面,没触及对科幻特点的“理解”,这显然不够。

三是没有体现科幻文类的特点,没有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学习支架,对教学其他科幻作品时,参照价值不大。

(二)二稿

二稿共设计了六张学习单,分别是:

学习单一:浏览把握内容

学习单二:梳理小说脉络

学习单三: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单四:明白科幻的特点

学习单五:自我检测

学习单六:课后拓展单——发现悬念的奥秘

其中,“学习单一:浏览把握内容”如表4,“学习单二:梳理小说脉络”如图2。

表4 “浏览把握内容”学习单

图2 “梳理小说脉络”学习单

“学习单三:把握小说主题”内容如下:

细读“知识卡片”,完成任务。

能揭示“主题”的关键信息

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能揭示文章主题,它们常具有如下特殊性:

位置:阅读时要关注一些特殊位置的句子,如文章的标题、开头、段落的段首或段末以及结尾。

如: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伟大的悲剧》(文章末尾)

表达方式:阅读时要注意表达方式的突然转换。如在叙事中突然出现议论、抒情,它们常常是作者的评价、议论性的语言,或者是抒情性的句子。

如: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蜡烛》(记叙中的议论)

说话的人:有些文章中“我”会直接抒发感想、表达观点;有些会出现一位“智者”(或长者)的形象,这位“智者”给主人公以建议或启发。

如: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话)

(一)根据知识卡片,填写思维导图的空格处。

图3 《带上她的眼睛》思维导图

(二)确定小说主题。

1.找出能证明(或修正)你对主题“初读认识”的词句,在课文的相应地方用红色笔画上横线。

2.小组内根据大家所画词句展开讨论,共同确定小说的主题。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并写在便利贴上。(写好后,由一人上黑板前大声读出所写主题,然后粘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

“学习单四:明白科幻的特点”内容如下:

(1)用红色笔画出下句中的“科学”部分,用蓝色笔画出下句中的“幻想”部分。

“落日”工程是一系列的探险航行,它的航行程序同航天中心的其他航行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

(2)请你在文中再找一处让同伴判断。

“学习单五:自我检测”内容如下:

带着以下任务用“浏览”的方式阅读《喂,出来》。

(1)用黑色笔画出文中“幻想”的部分。

(2)用红色笔画出文中提示主题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题。

“学习单六:课后拓展——发现悬念的奥秘”如表5所示。

表5 课后拓展单

二稿对一稿的改进及其存在的不足如下:

1.改进

一是将“浏览自测单”改为“学习单一:浏览把握内容”,并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分为如下板块:标题、作者、文体、本文主要写作特点、大致内容、初步认识主题。又根据科幻小说特点,将“大致内容”细化为:谁?干什么?原来是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一个可以复制的通用学习单和学习支架,以便在教学其他科幻作品时也可以参照。

二是加入“梳理小说脉络”学习单。根据叙事类文章围绕线索叙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鱼骨图快速梳理文章内容。鱼骨图既能直观呈现“我”“她”两条线索,同时通过梳理明确文章“大致内容”,即“谁”“干什么”“原来是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将梳理叙事类文章内容的方法可视化。

三是在“确定小说主题”之前加入了“知识卡片”“填写思维导图”学习单。引导学生总结出“提示主题的特殊词句”的方法,为即将进行的再次浏览自读作准备。

四是将设计不均匀的板块“读中思考单(一):理解悬念”放在课后,并要求对比已学过的《窃读记》中的悬念设置。这份学习单的重点不再是找到课文中的悬念设置,而是在对比中发现悬念设置的奥秘。它在体现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更将思考内容及提示空间最小化,进而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化。同时,在学习单要求上进行微调,如“确定小说主题”运用分组策略、能者多劳、不留时间空白等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五是将“课堂小结单”替换为“自我检测单”,通过拓展迁移,从课内走向课外,将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切实地呈现给学生,以实现“学方法”—“试方法”—“用方法”的迁移,用内隐的方式促使学生更灵活、更个性化地运用策略。

2.不足

一是学习单没有留白。如最后的“自我检测单”的确可以很好地体现“用方法”,但是学生思考、记笔记的空间不大。初级形态的课堂,学习单提供的支架要无微不至,让能力最弱的学生也能够得着。当然,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支架要越来越简单。

二是学习单提供的支架没有和学情匹配。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学习单的支架就要从哪里搭起。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在《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的教学中已经“教”了把握主旨的“法”,再用“知识卡片”引导学生总结能揭示“主题”的特殊词句,显然与学情不匹配。

(三)三稿

三稿保留了二稿的“学习单一:浏览把握内容”“学习单二:梳理小说脉络”“学习单四:明白科幻的特点”“学习单六:课后拓展——发现悬念的奥秘”,对“学习单三:把握小说主题”作了修改,分为两张学习单,分别是“能提示主题的关键信息”“确定主题”,又对“学习单五:自我检测”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学习单如下:

学习单一:浏览把握内容(同二稿)

学习单二:梳理小说脉络(同二稿)

学习单三:能提示主题的关键信息(如图4)

学习单四:确定主题(如表6)

学习单五:明白科幻的特点(同二稿“学习单四”)

学习单六:自我检测(如表7)

学习单七:课后拓展单——发现悬念的奥秘(同二稿“学习单六”)

图4 “能提示主题的关键信息”学习单

表6 学习单四:确定主题

表7 学习单六:《喂,出来》检测单

三稿对二稿的改进及由此带来的思考如下:

1.改进

一是将“自我检测单”改为“《喂,出来》检测单”,并以空白文本框的形式出现,这实际上是让学生“用一张白纸学会阅读”。学生可以运用前面教师出示的学习单提供的支架,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能力培养密切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学习单,则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浏览的阅读方法,能自觉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也就成了“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这样,自读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课堂。

二是关于“把握小说主题”,将“知识卡片”去除,改为从回顾“能提示主题的关键信息”的方法入手,让学生回忆并填写思维导图,达到知识的内化,为即将进行的再次浏览自读作准备。借助学习单,教师将具体的自读要求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找“特殊词句”的方法再次独立浏览,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共同确定小说主题。

三是在“确定主题”学习单的设计中加入“便利贴”。这是笔记法的一种具体尝试。

2.思考

调整后的学习单既可以内用方法策略,还可以外显内隐思维。一方面,“浏览自测单”运用表格、鱼骨图等形态将阅读可视化,学生借助可视化的学习单既明确了浏览任务,也能清晰地把握自己的自读效果;另一方面,“确定主题”“明白科幻特点”“发现悬念的奥秘”学习单将传统阅读教学里一些隐含的阅读教学经验作了范式化处理,从而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以被动聆听和应答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了以明确的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内隐式深度学习为主的阅读教学范式。[1]教师可以隐身在学习单背后,借助学习单这个载体发挥作用,同时师生的对话关系依然存在,教师是隐身却在场的。[2]

二、学习单设计和实施的原则

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路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抓手,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凭借,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实现教师“不需要教”这一终极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学习单的背后是阅读角度、方法或策略。具体而言,学习单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学习单板块应从语文核心知识中来,能体现阅读教学内容单元设计与整体规划的要求。

二是学习单的板块就是学习的角度、方法或策略。方法和策略应该清晰且多元。

三是学习单应该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学习支架,以便在教学同类作品时,也可以参照。

四是学习单的支架要与学情匹配。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学习单的支架就要从哪里搭起。初级形态的课堂,支架要无微不至,让能力最弱的学生也能够得着;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支架要越来越简单;最后的理想目标是一张白纸——学生能合作甚至独立设计一份学习单。

五是学习单要留白。让学生思考、记笔记空间的最大化。

六是学习单每个板块之间的难度和容量要均衡。如果做不到均衡,就要在课堂里进行微调。微调可以借助分组策略、能者多劳、不留时间空白等形式。□◢

[1]王国均.阅读课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6(4):36.

[2]郑慧.学习单编写的有效性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6(9):50.

猜你喜欢

单的悬念科幻
怎样写科幻故事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PL-01:科幻飙车党
上三角矩阵空间的保持逆矩阵的函数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关于批准发布《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细牙螺纹》等173项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私营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