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德育资源的“融课程”教学

2018-07-03洪峰�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语文教材融合

洪峰�オ�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强调课程整合,注重语文能力的提升。那么,课堂教学应该以怎样的课程观为导向?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呢?在尝试将语文与品德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具有悲剧美的课程资源有其特殊性,对课堂教学中德育的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站在课程融合的角度,从融教材与内容、融目标与策略、融学科与生活三个维度,以悲剧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切口,进行语文教材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语文教材;德育资源;悲剧美;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0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总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提出:“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笔者从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材(人教版)和《品德与社会》(浙教版)教材的对比中发现,两者存在着内容主题关联、内在目标一致、学习方式相似等共同之处。

正所谓:“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强调学科整合的今天,对语文教学资源从课程融合的角度进行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融教材与内容:对具有悲剧美的德育资源的适度开发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课文蕴含着不同的德育资源。许多课文中展现了正面美、喜剧美等,小学生往往容易踏进这些美的领域,从而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然而,教材中还有不少文章体现了悲剧美。笔者认为,悲剧美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

何谓悲剧美?悲剧美是相对于喜剧美而言的,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美。用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悲剧的“净化”作用。他认为:“悲剧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到净化。”语文教材中每一个悲剧的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净化”的道德美感。因此,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品格,锻炼人的意志。教师合理、有效、机智地去处理这些具有悲剧美的教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高尚的品德。

那么,什么样的课文具有悲剧美?在悲剧美中又含有哪些德育资源呢?以下表格对此进行了概括。

据不完全统计,具有悲剧美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不少比例,除以上课文外,如人教版中的《手术台就是阵地》《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难忘的一课》《凡卡》《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人民服务》《和时间赛跑》等课文都是具有悲剧美兼具德育资源的典型佳作。这些课文有的适合情感教育,如含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等思想的课文;有的适合道德品质教育,如含有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人生修养等思想的文章;还有的适合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使學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课文中的悲剧美与德育资源,通过悲剧美的艺术渗透使学生获得更全、更真、更立体的体验,从而达到德育目的。此外,教师还应关注除教科书之外的课外阅读内容、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中具有悲剧美的文章,以充实悲剧美教学的课程资源。

二、融目标与策略:对具有悲剧美的德育资源的优化利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有益的探索,努力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那么,如何让语文教材中的悲剧美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1.情境中品悟情感——从悲壮的英雄人物身上感知爱国情

良好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在悲剧性课文中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年代的差距,学生对革命年代的环境和人物的内心往往不能深入领会。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人物的内心,体会他们高尚的品德,从英雄人物身上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国情。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字里行间感天动地,是一篇具有强烈悲剧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导来加深学生对革命烈士的尊重、敬佩之情。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补充背景资料以及影视作品、视频的欣赏等,可以拉近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距离。在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重点教学“壮烈跳崖”这个部分。通过朗读指导,进行文本品悟,唤起了学生真挚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的情境产生了共鸣,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领略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痛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遭遇中展开对比——从同龄人的悲惨遭遇中增强生命意识

在具有悲剧美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悲惨遭遇的感悟,进行换位体验,进而从反面来增强他们对自我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同龄人作比较是孩子们的‘家常便饭。”这类悲剧美的文章就适合使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剖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后,启发学生将人物的遭遇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尤其在和人物所处的悲惨世界进行强烈对比后,体会到现实中自己的生命是多么宝贵,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从而增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热爱之情。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课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典型环境,讲述了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热闹的大年夜在寒冷的大街上赤着脚卖火柴,最终冻死在冰冷的墙角的故事。小女孩在冻死之前,借助火柴看到了那么美好的事物,产生了那么美好的幻想: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家人的团聚以及慈祥的奶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在大年夜小女孩惨不忍睹的遭遇,接着反复品读五根火柴陆续划亮后所产生的美好幻象,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除夕之夜一家人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对比中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3.榜样中引领辐射——从榜样模范身上学习优秀的意志品质

德育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更适合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模范在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榜样,一个典型的学习对象对于学生的认知、意识、行为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榜样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讲述了面对大地震,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在大灾难面前,故事中的父亲令人感动,而年幼的儿子阿曼达同样令人动容。阿曼达在废墟中的坚定信念、对同学们的安慰、获救时先人后己的品质,无疑是同龄人中的榜样模范。教学时,不能只从父亲的角度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而对阿曼达这样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其身上优秀的意志品质。

4.故事中深入浅出——从生活故事中领悟基本的道德规范

语文教材中存有大量的故事,有些故事的社会背景及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存在一定的距离。深入浅出地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对德育渗透也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桥》这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当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故事还有个精彩的插曲,就是老汉愤怒地揪出那个不按规定,违反纪律的小伙子。而故事最出人意料的是,文章结局揭示了两人皆不幸遇难,而被老汉揪出的小伙子正是他的儿子。基于这样一个故事,通过深入浅出地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形象,也感悟到一些基本的道德、纪律、规范的严肃性。

三、融学科与生活:对具有悲剧美的德育资源的延伸展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悲剧美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悲剧美。受伤、委屈、挨批、打击、挫折、困难,甚至是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以及耳濡目染、随处听闻的悲情事件,这些生活中的悲剧色彩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重要的生活资源,还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以王崧舟老师的一堂经典习作教学课为例:教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下五位自己最爱的人,然后一一划去,而划去即代表这个人在世上从此消失。当学生一一划去自己深爱的亲人时,他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悲情……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悲剧基调沉重,悲剧色彩强烈。尽管情境是虚构的,但是学生的情感是诚挚的,他们在“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中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文字。有一个学生写了一封信给刚刚过世的外公,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发脾气了,再也不无理取闹了,要爱外婆,长大好好地孝敬外婆……学生们通过文字表达着对亲人的依恋和内心深处最真、最诚、最纯、最美的爱。这样的德育资源是多么具有震撼力啊!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这400万字的课外阅读中又蕴藏着多少悲剧美,承载着多少具有现实意义的德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悲剧美的课程资源的德育功能。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个性, 针对不同的课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享受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洗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彭正宏,让学生感受悲剧美[J].小学语文教学,2003(4).

[3]洪峰.小学语文课程悲剧美中的德育资源[N].浙江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2008-11-29(4).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语文教材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