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8-06-29郭晓亮

卷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对锦州3所理工科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理工科院校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理工科院校更好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优秀传统文化 问题及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要贯彻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要从青年抓起。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知识的促进者,而大学期间是青年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理工科院校是国家创新科技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不能只培养技术人才而忽视高素质,在二十一世纪,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1 理工科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理工科院校学生既包括理工科学生也包括了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本次调查以锦州驻地3所理工科院校为调查地点,分别是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理工学院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分别是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和政府与企业共建的省属公办独立高职院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抽样。随机抽样主要在图书馆、学校门口、教学楼门口寝室楼门口等地点开展问卷调查,根据各校在校生人数比例,共发放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分层抽样法主要通过联系各高校教师,根据专业和年级理工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本次调查在数据采集方面,以问卷调查法和文案调研法为主,以人员访谈调查为辅,几种方法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使本次调研得到了更为全面和真实的数据资料,为数据的分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为本次调研提供严谨而有效的分析结论,本次调查研究使用了SPSS统计分析和交叉分析相结合的数据研究方法,这就为本次调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 理工科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第二,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端;第三,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氛围不浓厚。以上三个因素影响着当前理工科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从原因产生的主体来看有大学生个体的原因,也有教育主体——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原因。

2.1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知,总体而言,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学生相对于理工科学生好一些。理工科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传统文化教育缺少针对性,大学生只是对基本的常识性的传统文化有着较好的认知,对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由于平时课程安排比较多,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没有时间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通过人员访谈调查,我们访谈了高校的部分教师,他们说目前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仅限于书法、绘画、体育课太极拳、大学语文等,而且都是选修课,从访谈也可以看出缺少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2.2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端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出生在9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出生以来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客观方面的影响更加加剧了大学生们主观上对西方文化的认可,从而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出文科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更高一些,理工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相对低。调查对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问题的态度也不一样,但是总体而言,呈现对传统文化不关心,不积极、不端正的态度。有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没有用”,因此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一些文化的流入,大学生越来越崇尚国外的节日、流行的元素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不高,对部分内容的态度不端正。

2.3 对理工科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氛围不够浓厚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发生和结果,良好教育环境能够促进教育过程的发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访调查我们得知目前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不佳。学校教育是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考核评价体制问题,高校教育过于重视专业课教学而忽视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虽然高校教学中有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例如书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方面的课程,但是课程涉及的学生很少。因此,高校还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以便形成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更多的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

3 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理工科院校问题相对严重,因此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3.1 高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是学生所处的学习的大环境,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众多高校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呈现严重缺失的状态。文科类院校在日常教学中还会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但理工科类院校相对比较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热情,首要任务就要从学校教育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培养计划中,通过开设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如:设立哲学、宗教、科技、道德等学科课程,开展与《论语》、《先秦哲学》、《唐诗宋词鉴赏》等相关的讲座和公共选修课,将“两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举办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渠道也是学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园建筑、板报、标语、草坪警示语等都也可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通过教材改革和方法改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程,学校要主动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思想政治类公共课有利于对学生品行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品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观。因此,高校政治课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作用;通过培养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榜样示范效应,教师必须要有辨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能力,要以崇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端正的态度感染学生,努力将传统文化教育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滲透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2 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显著,文化多样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所接触的文化环境是复杂而多变的,也有许多学生在追捧外国文化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因此,学生自身首先应该端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民族自信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拜感。学生在课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接触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从诗词歌赋、古典文集、乐器到伦理道德、戏剧等,学生首先应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找到自己的兴趣切入点,认真钻研和学习,提高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3.3 社会应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

社会是学校之外的另一个学习的大环境,社会的主旋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引领着我国道德的发展方向,社会应做好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积极的力量。社会作为一个文化傳播的大环境,首先要为文化传播营造和谐的氛围,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增强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力,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强化社会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和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要从组织保障、经费支持等方面,为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积极的环境。“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以社会为载体的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活动也对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4 家庭作为社会环境下的小环境,要积极发挥其辅助作用

在德育的整个体系中,家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和辅助。自古以来,家庭伦理都占据这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家庭作为文化传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正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和谐的小环境。与此同时,要发挥好其辅助作用,填补社会和学校的空白,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要以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只有根基打得牢固,国家才能拥有赖以生存的文化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百年的古老历史,是五千年来由先人总结积累得来,这些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形成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祖祖辈辈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我们只有不断传承、发扬精髓,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2]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绕品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J].教育探索,2014,(6).

[4]房广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5.

作者简介

郭晓亮(1986~),男,辽宁营口,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学。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及对策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