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野下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探索

2018-06-29吴鑫灵

卷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拱廊庆元廊桥

吴鑫灵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任重而道远,笔者立足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存续情况和庆元“中国廊桥之乡”优势,整合资源,因势利导,彰显特色,探索具有庆元区域特色、行之有效、社会效应良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

1 廊桥与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1.1 浙闽木拱廊桥概况

中国桥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精堪的桥梁工艺,木拱廊桥就是其中的一种。木拱桥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的品类,是我国古代桥梁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庆元素有“古廊桥天然博物馆”和“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庆元县现存有88座(木拱14座、石拱35座、平梁39座),宋、元、明、清各朝各代建造的廊桥都有,以其时间跨度长、数量多、价值高而著称。庆元有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如龙桥,有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兰溪桥,有全国现存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有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双门桥、甫田桥。

如今,木拱桥在浙闽区域内仍部分具有交通、避雨等实用功能,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虽然弱化了现代车辆通行的需求,但其作为“场所精神”的公共空间(“风水桥”和“景观桥”)的功能日渐突出。在一些重要节日或祭日,廊桥仍旧是人们进行祭祀等民俗文化活动的地点。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对于年龄较长的人们来说,廊桥仍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1.2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庆元先民在建廊桥、用廊桥、护廊桥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木拱桥文化,如建桥习俗、祭祀、走桥,桥田、桥山等,这些都是廊桥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全面了解木拱桥历史文化以及农耕时期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自宋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桥梁营造的主要技术,并被当地民众视为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传承至今。

木拱桥整个拱架不用一钉一铆,桥中间也不用桥柱支撑,木构件之间完全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把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上面的一条纵梁压在横梁上,下面的两条纵梁夹牢横梁,如此“纵横”编织在一起,桥梁固若金汤,承重奇强,越压越牢。廊屋的重量正好压制了拱桥结构特有的反弹力,非但不会增加桥的负担,反而平添稳妥。

现今文化遗传保护并不是进行简单的、孤立的保护,而是要进行全面、系统、活态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如果,把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做好,那么,廊桥出现损坏,可以进行修缮;廊桥发生倒塌,可以进行重建,廊桥“非遗”保护是廊桥本体保护的延伸,同时为廊桥本体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009 年9 月30 日,“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国木拱桥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教科文组织的承认。【1】

1.3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社会及文化意义

1)民俗文化价值。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当地社区、群体及其个人和家族视为其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由这一技艺建造而成的木拱桥既承担交通功能,同时还是往来旅人歇脚过夜、躲避风雨的驿站,并发展成为当地社区居民交流信息、聚会娱乐、民俗活动的场所。木拱桥在社区自然、人文环境中成为典型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公共空间。

2)建筑工艺价值。木拱桥营造技艺具备传统木建筑技艺、木桥梁建造技艺、民间技艺承传、技艺社会属性与文化认同等标志性特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核心体系,表现在历代的技艺承传者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与自然的不断互动中创造出木拱桥建筑艺术与建筑理念,并总结形成较为科学而实用的建筑工艺流程。

2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主要困境

2.1 建造木拱桥的功能需求减少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现代桥梁建筑技术与多样化的材料应用,已严重挤压该技艺的生存空间。目前,木拱桥虽然仍存在于闽浙两省部分区域,相应的营造技艺也还得以延续和应用,但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急剧消失,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2.2 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由于需求减少,该技艺赖以生存的建造业务萎缩,主墨木匠这一职业正逐渐失去对后继从业者的吸引力。过去建造木拱桥是技艺传承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如今隨着新桥建造数量的减少,他们或以传统木工技术为生或兼职其他职业。项目传承工作主要是建立传习单位,组建大师工作室,开展传习活动,给予代表性传承人经济、生活补助等,资金投入较少,成果不理想。目前,从事木拱桥建设的木匠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了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的局面。

3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措施与探索

3.1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资料抢救性保护

1)传统营造技艺资料搜集。充分利用一切修建廊桥的机会,运用文字以及录音、摄像、摄影等现代化手段,对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营造流程、具体环节进行跟踪记录,搜集积累详细第一手资料。

2)史料整理与数字化管理。对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建档,建立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电子数据资料库。并使用有限的资金编辑学校乡土教材,出版专著,拍摄宣传片、纪录片等。

3)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体系研究。调研浙南闽北庆元、泰顺、景宁、寿宁、周宁、屏南等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属地进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通过现场勘查木拱桥古桥的桥拱,分析其技艺特点及其桥拱长年累月带来的变化,以期寻找出古人最优秀的造桥工艺。

3.2 传承人保护与新生代传承人群的培养

1)建立传承人帮扶机制。开展造桥艺人专项普查,建立专门的造桥艺人档案,积极开展传承人的发现和申报工作,尽力解决他们在技艺传承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为他们的技艺传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浙江共有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18人,其中庆元县有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3人。

2)深化技艺职称评定。开展木拱桥造桥工匠的职称评定工作,出台《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奖励办法》、《廊桥工匠职称评定办法》等廊桥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强化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廊桥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廊桥技艺人才有序传承的政策保障,延续传统廊桥文化的生命力。

3)开展技艺培训。举办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培训,采取现场培训和请传承人“传帮带”的方式,积极巩固传承人群,培养新生代传承人队伍,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世代相传。

3.3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基地保护

1)建设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对传统营造技艺进行有效传承。聘请代表性传承人、廊桥老艺人,对造桥工匠以及爱好者进行手把手教的方式,让学习者真正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术和手艺,如庆元县虹景廊桥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建设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教育基地。以中小学为平台,开展廊桥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展示其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好的促进传统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如庆元县江滨小学。

3)建设木拱桥宣传展示基地和体验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示样式,充分展现木拱廊桥的特有技艺。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廊桥的发展历史、营造技艺、文化内涵、自然人文、文化保护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如庆元县廊桥博物馆。

参考文献

[1]龙松亮 王丽娴 张燕,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的木拱桥遗产保护动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3)

猜你喜欢

拱廊庆元廊桥
木拱廊桥三维有限元建模与抗震性能分析
曹庆元
庆元县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
去廊桥找你
百善孝为先
木拱廊桥传承乡土文化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犹记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