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8-06-29张艳

考试周刊 2018年56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反思探究

摘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的必要性、特点和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民主不同点的认知,提高对中国民主的自信,在现实生活中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努力完善民主实践。

关键词:民主政治;探究;反思

一、 课例背景

在本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一是本课中涉及的政治概念特别多,不知道学生在政治课中是否已有基本的认知,如何避免把本节内容上成政治课。二是本课涉及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些问题会触及政治的敏感话题,对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三是政治民主化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把本课内容利用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历史的选择,对于帮助学生建立主流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具有现实意义。

二、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情景体验 当我们站在1949年

如果你是当时毛主席,在新中国即将建立之际,要让人民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你觉得:

1. 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有过哪些民主制度和经验可供参照?2. 洞察国情,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何经验教训?

由此,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遥望西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民主精神可取,但直接民主的形式不可取。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可取,但民主为少数人所享有(资产阶级民主)不可取。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与中国的国情不完全符合,不宜照搬。

教师:回顾中国,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90年代初,通过办报纸、建立学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然而在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103天就告以失败。到了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很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这些尝试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进一步设问:敢问路在何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设计并实施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本课的导入设计主要引出了两个思考:一是中国能不能走西方式的民主之路?二是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什么特色?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从国情出发,考虑中国近代历史上尝试西方民主的失败、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民众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认为西方民主之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第二个问题需要通过课程展开,理解中国特色。

(二) 设计问题,自主梳理

结合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践策略探讨),精心设计问题,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自主学习。

基本问题:

(1)社会、经济或文化制度的变化如何影响政治制度的运作?(2)什么因素推动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什么能够赢得普遍的信任和拥护?(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的职权在1954年发生怎样的变化?(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核心”?(6)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而确立的?它的典型特征是什么?(7)三大制度如何凸显人民主权,正确处理政党关系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等理念是如何确立又是如何逐步推进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三) 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结合学案材料,进行问题的探究,实现合作学习,生成历史认识。

材料一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材料二 在人大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人民日报》

问题探究:(1)美国的“新体制”是什么?美国政府是怎样实现“政府控制自己”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特殊的民主方式”?从学者的感慨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结合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借鉴各国民主政治的优秀成果,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四) 历史启示,理论升华

教师积极聆听各组学生的课堂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各讨论组总结归纳讨论结果,得出历史启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其一,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政治文明追求的共同理想,民主政治呈现多样性,要尊重和借鉴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其二,民主政治的进程是曲折艰巨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完善的,民主政治的选择要尊重历史,结合本国的国情,不盲目照搬;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大贡献,中国需要树立自己的制度自信,中国的民主建设仍需不断完善,要走渐进式民主之路。

三、 课后反思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的教学是一个充满理论性、现实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在准备的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一) 就教师而言,教师自身在这一领域阅读较少、研究也较少,对于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到位,也不敢随意拓展。这节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在本校试上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更多的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稍微有一些拓展,例如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历史的选择,中西民主政治的对比及启示。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普遍感觉较好。然而到了正式开课的学校,由于学生基础水平普遍较高,课堂上又积极配合,笔者深感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多地浮于表面,但哪些问题还能进一步讨论,讨论到哪一程度似乎把握不准。

(二) 就学生而言,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局限,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在制度上的探索了解不足,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一知半解,往往把中西方的民主政治在制度上做简单比较。另外由于近年来腐败现象的屡屡揭露,使学生产生疑问,把腐败问题简单归结为政治制度问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延伸:假设你是一个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根据你对校园生活的观察,写一个提案准备在下一次“两会”召开时向大会提交。在我们学校试上的时候,学生往往提到的有改善午餐,增加睡眠时间等相关话题。而正式开课的学校几乎一个提案都沒有,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生活很满意,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只有一个学生弱弱的说了一句:希望行人能遵守交通规则。这也给笔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三) 就教材而言,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除正文外补充文有“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但所能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还是极其有限的,结论性、总结性语言较多,无法体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的基本研究方法。

总之,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加资源的投入,不断充实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自己能及时了解史学动态、直面敏感话题,为中学历史教育再上一个台阶不断努力!

作者简介:张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反思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