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探析

2018-06-29孙彬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职业能力体育教学

孙彬

摘 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逐渐升级,高职体育教学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从以往的技能体育教学到现在终身体育发展。由此可见,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重视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体育教学现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素养 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分支,由于教师观念和教学手段等问题,整个教学形式存在弊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体育项目达标的整体结构,不仅要以学生得到体育锻炼为目的,更要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概念

体育素养是指基于人体先天的体育技能,再加上后天的环境和体育教育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中包括体育行为、能力和意识及体育技能的总体水平等。新课程背景下,体育素养应该得到更加深刻的革新和变化,既要符合当代高职生的身体发展需求,又要和社会体育价值感相匹配。职业能力是指高职生在学成之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职业岗位散放光彩、脱颖而出,提高竞争力,还可以让学生尽快适应当下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此,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符合企业应聘人才的标准和需求。

二、高职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项目单一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多数高职院校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为主,其中包括球类教学和其他体育技能教学等,随着这些项目能够基本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提升体育技能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环境需求和个性化需要随之提升,传统的体育项目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需要,尤其对当代年轻人来说,传统的体育项目过于陈旧和乏味,难以提升兴趣和锻炼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二)体育教育被忽视

高职院校的教职人员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专业课设置得相当密集,很多院校一周只有一节体育课甚至更少,时常大约为90分钟。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教师也无法安排完整的体育项目学习。甚至一些学生为了应付最终的绩点考试才参加体育锻炼,其他时间一般都用来自由活动甚至在寝室睡觉。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忽视,不仅严重削弱了体育课程应该发挥的效能,而且导致一些学生缺乏锻炼,抵抗力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三)体育教育没有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技能教学直接与社会企业的岗位对接,技术专业的实用性和职业性越来越强。同时,为了强化高职生的体育职业技能,增加岗位的实用性需求,推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计入工作日程当中。但是当前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依然采取与本科院校无差别的体育教学形式,鲜少开展针对职业规划的体育课程学习,学生在体育课上最多只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课程设置难以体现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

三、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一)采取校内外一体化实施体育课程教学

现代高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就需要实现校企对接,促使产学研的结合和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伴随着顶岗实习和教学实训情况的出现,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革新,及时调整体育课时和体育课程内容,强化校内外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和管理,加强教师对校外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科技,将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拍摄成视频的形式,传输给校外实习的学生,让他们跟着教师的进度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真正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产学研模式。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标准,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

如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大多在办公室工作,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或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缓解上班族疲劳的运动教学素材,提前就将腰部、腿部的锻炼课程教给学生,从而使其更加适应办公室环境;车间汽修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时间要在狭窄的环境中工作,体育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关节锻炼活动,帮助学生提前锻炼,以便在工作过程中舒展身体,提高体能素质[2]。

(二)依据专业特色实现体育课程分班教学制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都是采取分班制,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班授课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问题,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化管理水平,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但是一些院校过于依赖分班授课选项教学模式,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弊端,包括在安排体育课程分班授课的过程中大多选择随机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和感兴趣的领域划分选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身体诉求,也没有注重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选班授课制度中,教师要先了解每一个专业领域需要的体育项目类型,了解学生日后从事工作岗位的具体环境,根据特殊环境需求制定合理的体育项目。例如一些计算机编程类的工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瑜伽和太极动作,帮助学生在闲暇时间锻炼,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积极调整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推动教学进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但不同的教学观念会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国传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一般以单一性为主,学生获得的大多是体育理论性知识,教师没有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体育教学实践课程,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更难以符合岗位的身体素质标准。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设计符合学生身体发展和思想诉求的体育教学环节和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在体育课程中加入竞技赛的环节,以篮球比赛为例,在学生较少接触篮球运动的情况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篮球进框为标准,数量多的小组获胜,可以得到二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这种激励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职业特色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选择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仅仅从体育课本中的单一项目截取部分内容进行理论讲述,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特性出发,这样不仅难以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体育训练项目,而且无法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活动安排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学时,对本专业学生的身心诉求进行研究和整理,针对职业的特点设置既能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项目类型,又能防止职业病的锻炼项目,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身体素质[3]。

(五)改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考核是检测学生体育技能是否达标的根本依据,必须建立完善的测评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最终课程考核的方式除了笔答和体能测试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职业技能相关的体育问题,例如如何防止上班族职业病的发生?在汽车维修过程中,身体怎样弯曲才能减少膝盖的摩擦。这种针对岗位设定的实際考核问题,不仅可以对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进行检测,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上内容。同时,体育结课标准也不能指定得太过随意,需要根据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分类,为学生身体发展和职业诉求提供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和体育素养导向。因此,在实际的体育课程设计中,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给予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标准,依据专业特色实现体育课程分班教学制,针对学生的职业特色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改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体素质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促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宝全.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325-327.

[2]胥博.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11):141-142.

[3]冷志勇,孙增春,梁浩.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契合及其评价[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07):118-121.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职业能力体育教学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