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思考

2018-06-29张丰韬

考试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摘要:习主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是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技术、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社会现状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安全稳定,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现实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管理带来诸多实际问题,有的还演变为安全隐患,甚至酿成悲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从“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这几个判断标准来看,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轻度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这些心理问题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差异。大一:集中表现为环境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大二: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大三:集中在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情感与恋爱问题;大四:则以未来发展问题居多,兼有恋爱问题和能力培养问题等。

造成大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环境变化难以适应。许多学生入校前对大学的印象大多来自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踏入大学校园后的现实生活并非想象般充满浪漫情怀。失落感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在新生身上表现明显,甚至有学生会出现退学念头。

二是人际交往冲突。主要表现为性格、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等原因导致的人际关系糟糕。这些学生想关心别人却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于是越来越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三是情感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恋爱已是常态,部分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或者成为单相思、失恋者。他们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理解,又不会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容易陷入情感的漩涡不能自拔。

四是家庭矛盾。一些学生同父母缺乏交流,甚至与父母感情不和、对立、纠纷迭起。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来自单亲家庭,有的从小家庭破裂、父母离异,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苦闷只能压在心底,久而久之导致为人冷漠或对他人残酷的行为特征。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状

据调查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新生入校心理检测、心理健康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及团体心理训练等等,这些措施在重点时期和重点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呈现出积极的成效,但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长效服务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一是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等存在偏见,不愿接受或承认,心理问题就诊率较低。学生出现不健康心理状态如不进行适当调适,一旦出现诱因(如考试压力、失恋等)就会诱发心理问题。

二是简单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工作。管理中,我们有时容易将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思想态度不端正。用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心理问题就好比钥匙和锁不配套,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收效甚微。

三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供需双方对接不够精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对象以学生为主,主要依靠专业力量展开,这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联动。除了课上教育、心理测量、团体训练和学生主动咨询求助的短暂接触外,两个群体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深入交流。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考

就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本文通过“一种氛围、两个机构、三类激励、四种机制”加以阐述。

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密切配合,通过长期坚持共同努力营造出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包括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畅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实时性和隐秘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开通网上在线咨询服务等。

健全两个工作机构。即心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工作技术服务中心。心理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全校心理健康工作,并通过领导心理工作技术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具体业务工作。心理工作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全校心理服务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包括咨询者的咨询服务、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心理检测及部分心理治疗服务等;中心负责定期通过各种手段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完善三类激励措施。心理健康长效服务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离不开相应配套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对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专业人员、辅导员及学生骨干等三类人员实行分类激励,将工作成效反映到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学金评定和选修学分等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建立四种协同机制。一是指派心理健康主责负责人。将辅导员或专业心理教师分组,每组对口负责一个院系,了解重点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主责教师要持续关注这些学生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专业指导,帮助辅导员提高日常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学生兼任心理委员。每个班级选定一名积极诚恳、乐于助人、善于观察、人际沟通良好的学生作为班级心理委员,由心理咨询中心定期进行心理专业技术培训,及时发现身边心理异常的同学并反馈其动态变化,协助教师开展工作。三是关键环节积极跟上。在新生入学及考试、假期、毕业、重要活动等容易诱发心理问题的关键时期,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团体心理训练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四是建立“重点人”心理健康档案。对已经明确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逐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由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和院系共同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心理测量结果、性格特征、家庭情况、日常行为表现、成长环境等个人资料。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无论从当前在校管理,还是以后适应社会需求来说,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持续的关注。探索搭建系统的心理健康长效服务机制,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校管理、为社会输送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人才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张丰韬,助教,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