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起桥梁和谐班级

2018-06-28蔡意敏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和谐班级制度创新初中班主任

摘要:班主任在一个班集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当着班级领导者和班级教育的角色。随着当今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弊病百出,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文化发展潮流。班主任需要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推陈出新,创造新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关键词:和谐班级;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制度创新

一、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改变依赖性和被动性的思维模式,初步萌发个人世界观。在管理初中班级上,班主任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和繁琐。德育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学生思想以及心理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展开班级管理,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趋势,是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内容。

二、 班主任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

(一) 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

初中阶段,虽然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理念初步形成,但是仍然处于可塑性强的状态。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学校教育引导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班主任的个人思想观念以及是非观念对学生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施班级德育教育,最好的教育效果来自班主任的榜样影响和作用。基于此,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文化修养水平,才能够完善德育教育体系,才能够对初中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才能够在学生中建立起班主任的威望。

(二) 班主任要善于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有效展开德育教育

初中生普遍有着是非分辨力模糊和意志力薄弱的特点,一旦遇到外界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是遇到来自学业的压力和挫折,初中生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状态,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初中生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点不一样,心理疏通工作应当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总而言之,班主任应当改变传统的说教式以及居高临下的教育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尊重学生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接受班主任的心理疏导,才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如,一位优秀的学生成绩连续下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并且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进行谈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思想指导,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 展开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做好家校联合教育工作

(一) 班主任应当公平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人文性关怀

班级管理制度应当以公平、公正为主,提倡人人平等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征,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以鼓励为主,擅于发现与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于品德与品质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打压与批评,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最宽容的关爱,从而让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班集体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生活与学习重拾信心。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也应当保持着一份平等的状态,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呈现出一种平等的、和谐的状态时,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怀揣着一份真诚的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班主任展开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构建一种和谐的班集体文明风气。如,对于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问题学生,班主任在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讲理之后,发现没有切实效果,这时候班主任就必须改变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方式的教育,当学生心灵受到鼓舞与感动时就会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有所改变。

(二) 教师应当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许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道德问题都与家庭教育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下许多父母忽略对子女的德育教育,许多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不愿意与父母倾诉自己的情感问题,长久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及时联系家长,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说服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德育教育。班主任进行联系家庭沟通工作时需要先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知道教师与父母的沟通对话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当教师发现学生家庭中存在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时,如,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行为不文明,就应当让父母明白自身的行为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只有班主任擅于做好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德育教育,才能建构一个和谐的、文明的班集体。

四、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延伸德育内容。

(一) 走出课堂说教模式,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整体德育水平需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合理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寻找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如:组织学生帮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组织学生进行植树绿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才能够让学生思想品德有了更深刻的改变,才能够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自我素质。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的说教模式教育,必须推陈出新,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二) 建构文明、和谐班集体风气

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有集体思想观念,正确处理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让班集体呈现出一种和谐、团结的风貌,只有和谐与团结的集体风貌才能夠让学生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才能够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存在,才能够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要求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在学生当中形成一种讲文明、守纪律、互相关爱的集体风貌。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带领班集体与其他班级进行一场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到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让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能够取得成功的道理,从而让学生以热情、积极的状态投入到班集体中来。

五、 结语

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工作需要改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注重多元化、全面性、针对性的班集体管理方式,形成和构建一个和谐的、文明的班级的一道桥梁。才能够真正做好德育教育这一门艺术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廖进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试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J].文教资料,2013(14).

[2]潘建华.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教师,2013(12).

作者简介:蔡意敏,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惠东县惠东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和谐班级制度创新初中班主任
用心教育 润物无声
用爱与责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构建和谐班级
心灵的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