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反思高中物理教学

2018-06-28柯兰芳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反思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大公约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强共鸣点”。文章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反思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兴趣是原动力;创设情境是感染力;注重探究是关键力;有效评价是向心力;学以致用是终极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重建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大公约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强共鸣点”。

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包括人文底蕴、探究能力、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等基本要点,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 培养核心素养的原动力:激发兴趣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心理动因,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成为核心素养扎根的推手,为学生思辨性研究和实证性探索物理知识规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学生增强了学习信心后,就能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步入物理探索的大门。

例如,教学“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教师导入环节出“学生”意料抛出初中学到的“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链,即兴安排几名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获胜的一方欣喜雀跃,惜败的一组有学生提出问题了:拔河比赛中两组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应该是相等的,“理论上”似乎没有胜负之分啊?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胜负的结果呢?牛顿第一、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今天有什么“新鲜”定律的“无形之手”存在吗……带着一系列问题体验感知,就诱发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趁热打铁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就事半功倍了,整节课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效率高。

二、 培养核心素养的感染力:创设情境

作为课堂知识富有感染力的载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如虎添翼,可以吹响核心素养培养的“集结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引发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物理,搭建知识桥梁,体验和理解知识。

例如,教学“动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师精心创设了一个实验情境,通过两小球的一维碰撞,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驱使学生迫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动量守恒定律能否解决动力学问题呢?在发生碰撞中v2>v1,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呼之欲出,提出问题:碰撞后有几种可能情况?再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同样的实验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并思考碰撞中遵循怎樣的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学习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富有感染力,从不变量引入守恒并导出了动量的概念,将情境引入实验当中,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了动量守恒的条件、应用。

三、 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力:注重探究

注重探究是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学习方式。应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契合,加强物理实验探究的指导和提升,共享集体智慧又互相取长补短。在探究学习中还要及时点拨,关注细节,演绎精彩,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的效应。

例如,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钩码、纸带、打点计时器和直尺等等,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自由落体动能、势能千变万化时,是否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在计算瞬时速度后得知势能还要验证12v2=gh,接着需要进一步探究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否会发生“乾坤大挪移”的变化情况。教师从学生生活经历中熟悉和了解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把高中物理的抽象知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借助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进行演示,在探究实验中注意改进薄弱环节,防止以偏概全,为全面发展物理核心素养架起桥梁。

四、 培养核心素养的向心力:有效评价

有针对性和多元化的有效评价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向心力,也是促进学生各自不同程度发展的催化剂。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的评价,都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采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方式和角度。既要从学生错误中挖掘闪光点资源利用,又要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评价“不骛于虚声”。

例如,教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前提。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满足后续知识的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学生的行为。学生质疑问难“课本上只有讲电动势等于什么,却没有给它下定义”时,教师给予啧啧称赞和拨云见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路端电压U与外电阻R的关系”时,教师提供充分讨论交流的平台和关注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表现,鼓励求异思维;学生实验操作失当或逻辑推理误入歧途时,教师鼓励学生“照镜子治治病”,引领学生走上教学预设和生成的正轨……百花齐放式的评价艺术水滴石穿,学生的核心素养“金石为开”。

五、 培养核心素养的终极力: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是学生物理学习的真招实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之后,能够得心应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楞次定律”一节,教师采用反馈定位法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运用楞次定律结合安培定则来解决“判定感应电流方向”或“判断机械效果”等具体问题,既理解了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的含义,又从因果关系上把楞次定律概括为“增反减同”,阻碍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学生掌握了确定原磁场方向的线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即为自感现象,对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洞若观火,感同身受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惊喜收获,科学辨析了“楞次定律宛如一场爱情”的真谛,继而用右手定则解决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在物理观念上引导,在科学思维上引领,在实验探究上引航,在科学态度与责任上引渡。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真正把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参考文献:

[1]李金瑞.例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J].物理之友,2017(8).

作者简介:柯兰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漳浦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反思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