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2018-06-28仲政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素养活动能力

摘要:陶行知教育家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也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地理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从核心素养出发,开展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研究,初步探讨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科学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地理;社团活动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也就是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与陶行知教育家的“教、学、做合一” 理念相一致。地理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初中地理学习主要是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经验性的知识。学生缺乏实践活动,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些知识的真正魅力。也就是学生现在的实践活动非常少。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中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不符。

通过了解,学生对于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对于怎么做的方面,却是不了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注意到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对于校园的方向判断上,还存在困难。

为了改善初中生地理实践活动缺乏的问题,作者结合本校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开设了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活动课程的可行性的方法,以及活动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根据学生的身体年龄特征,利用相关的方法,让学生能掌握初步的地理实践方法,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一、 校园定向运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依次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也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校园定向是指在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体育馆内为孩子们设计的一种活动。定向运动地图一般由地图比例尺、地貌符号、地物符号、磁北方向线、地图地域颜色、地图图例注记、比赛路线和检查点符号说明表八大要素组成。

地理社团在2017年成功举办了一次校园定向运动,使学生了解了很多的课内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在地图的应用上,课堂上的地图知识固然有用,学生能很快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学生就会把图看错,从而导致走错了地点,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经过我们的统计,共有48名学生参加活动,全部准确找到点位的学生只有22名,其他的学生都有找错点位,或者返程的经历。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又重新对地图上的每一个点位重走一次,实现了地图与实地的认知完全一致。

二、 制作地理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會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人作为主体最富有人性的一种本质力量,内蕴着人的道德性、精神性与利他性;能力则是人作为主体最引以为傲的一种本质力量,内蕴着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与内发性。”

拼图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智力游戏,它的变化多端,难度不一,让人百玩不厌。初中生对于拼图的兴趣更高。我们针对八年级社团开展行政区划拼图比赛。一方面通过软件,设计倒计时,让学生不停地挑战自我。看能不能更快一点,让学生与其他人相比,看看谁的速度更快。这样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理。学生在与自己比、与他人比的过程中,享受快乐,获得知识。刚开始时,学生对于各省的轮廓和位置不太熟悉,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到后来的熟练掌握,学生很有成就感。在普通课堂上,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接着我们还开展制作拼图。学生通过自制拼图,对中国行政区划的细节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说,在分界线方面,他们会找到哪些河流、哪些山脉是行政区划的分界线?还有,要是靠海的省份,它们的海岸线,弯曲的情况如何?这些平时不注意的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显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拼图单元的个体不合适,有的省份的轮廓太难,或者坏了等情况时有发生。要想做好一套拼图,需要学生有坚韧的品格和动手的能力。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发展。这种动手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生可以带到高中、大学及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以带到其他的学科中,是一种带得走的“能力”。

三、 调动“猎奇心理”,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猎奇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意义的好奇心理。指对于未知的事物,有一种想知道(学习过程)的欲望。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下落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很多学生初次拿到地理课本,喜欢找自己感兴趣的,奇怪的内容学习,然后与同学分享。这种基于“猎奇心理”的学习,是一种本能的学习过程,效率是最高的。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见怪不怪”的社团活动主题,让学生列举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某些区域的“怪”现象。让学生通过提供网络,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自然要素(位置、气候、地形等)和人文要素(交通、人类活动、矿产等)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了解这些“怪”现象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耕地类型的时候,我们着重谈到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当时就有学生就提出来,东北地区也种水稻的,东北米线还好吃。学生就能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同学之间的讨论,找出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得出结论是东北地区地势平坦,有肥沃的黑土,特别有充沛的水资源,比如有黑龙江、辽河、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嫩江等河流,从水源方面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在温度方面,学生运用东北地区的气候知识,夏季高温多雨,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因此东北地区的水稻,也是可以种植的。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水稻的生长期长一些,大米的口感更好。这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

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仲政,大学本科,中学一级地理教师,宿迁市地理学科骨干教师。一直从事地理教学,曾获得宿迁市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课比赛一等奖。论文《新疆》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

猜你喜欢

素养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