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弹琵琶辟蹊径既成曲调又关情

2018-06-28辛公志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新教育新理念创新教学

摘要:新课程、新理念为教师的创造精神释放了广阔的课程空间。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开始自觉地设计、选择开发实施评价自己的个性化课程。“教师即课程”的理念意味着教师可以走“教师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材”的线路,依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科书进行剪裁,甚至大幅度的增删取舍,重组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处理教材时,从整体着眼,使整体为我所用,而不是我教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教育;创新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为教师的创造精神释放了广阔的课程空间,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开始自觉地设计、选择开发实施评价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上《有的人》一课时,从课程的角度理解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生教学內容。我从《中华读书报》上了解到2月18日是臧克家逝世的日子,恰巧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语文》要学习臧克家的现代诗歌《有的人》,当时我的心里一亮,如果选择2月18日学习这一课,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接下来一个星期的阅读课我从图书室借来臧老的作品让大家阅读,并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每人一份《伟大与渺小》(臧克家),要求学生关注并搜集报刊上发表的悼念臧克家的文章,让学生走进臧老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有的人》一课的教学蓄势。在这里我独辟蹊径,宕开一笔,删去了“纪念鲁迅有感”(这些内容在下一节课上),把本文看作是作者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文章的主题就是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真实写照。这也算是新理念下的创新教学吧。

2月18日上午第四节课,我走进教室,以舒缓而深沉的语调说:“今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怀念伟大的诗人臧克家,各地知识界、文化界都在为藏老举行悼念活动,媒体纷纷以大量的篇幅进行了纪念性的报道,作为山东人的老乡,我们以臧老为骄傲。(让学生看照片:臧老背靠躺椅,脸上露出舒心慈祥的笑容。)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这位诗坛元老的辞世是诗歌界重大损失。他经历的一个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坚守诗歌阵地,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人文品格,一种精神力量。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一直坚持对诗歌的热爱,他的顽强和坚守,使我们这个所谓‘诗意凋零的年代感受到一种执著的力量。”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的诗句,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如今,这首诗的作者——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翁臧老仙逝,但他的精神、成就仍为世人关注,就像他在诗中描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臧老的著名诗篇《有的人》,以表达对他深深的悼念。”

听了这番富有深情的叙述,同学们心里充满了感动,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片肃穆,大带着崇敬和深沉的心情开始认真朗读课文。

课堂的对话开始了,首先我语重心长地说:“这首诗虽说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但我们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的人格写照,他的人生境界、思想魅力,对人民的感情有哪一些与众不同呢?”有的同学说作者自称是“农民诗人”,生活俭朴,不崇尚奢华,穿不讲究,吃更简单,生活无异于普通老百姓,“大蒜大葱兼大饼,故乡风味赛山珍”;有的同学说,他称颂中国农民是一批负重拉车的老马,其实他就是诗坛上永不疲倦的“老马”;他说自己是“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他正是为亿万苦难人民而努力;他歌唱“老牛已解韶华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他不就是文坛上一头努力耕耘的老黄牛吗?然而他更是一颗星,是光辉灿烂的世纪之星,他的光芒永照人间。有的同学引用臧老的女儿的话说;“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着博大爱心的人,这种爱心不仅体现在对亲人和朋友上,尤其是对祖国和人民体现得更为充分。他身上有着山东人的倔强和耿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他看到不平的事,他都要挺身而出。”有的同学说,臧老在医院期间,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老入医院半为家,天天苦药带绿茶。榻上谁云消耗气,沸腾意马到天涯。”老人住进医院,天天与苦药相伴,这首诗是他与疾病斗争的写照。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让大家的心灵不断受到震动。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贡献后,我接着说:“臧老曾在1945年写过一篇杂文《伟大与渺小》(见《臧克家文集》华夏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馆编),立场鲜明的表露了自己的志向、爱憎,《有的人》正是这篇杂文的高度凝结和提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层情感。”(然后下发《伟大与渺小》)

这时尽管没有激烈的讨论,没有豪言壮语,但文章深入浅出的论述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经典作品之所以穿越时空的隧道流传到现在,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今天仍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啊!这时我说:“今天我们走进了一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人博大而深邃的思想,老舍先生说过: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从作者生命的根里流出的,经典不厌百回读,这就是《有的人》的魅力,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一代诗魂的慰藉呢?”有的同学说现在。有了写作的冲动想写一首诗来祭奠臧老,有的同学说想与同学谈谈读了《伟大与渺小》《老马》的感受……

课堂气氛很活跃,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说:“今天我想用一副挽联来表达对臧老深的敬意和悼念(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九十九载甜酸苦辣伴人生,廿四节气阴晴寒暑到天涯。这里‘九十九载指臧老的九十九年风雨,‘甜酸苦辣指老人一生的不平凡历程。”

一番话让学生理解了对联的多重内涵,这时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帮您加一副横批吧,‘有你在,灯亮着。”一句话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这是引用了巴金给冰心的信里的话,内涵极广。

语文课代表张娇娇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我给大家抛砖引玉吧,横批是‘把心交给大众。”一段沉默后,阅读面极广、人称“小电脑”的卢文佳说:“我的横批是‘泥土诗人,因为臧老作诗的态度一向很严肃,他在题材上倾向于写实,他的诗里没有爱情,也没有闲情,他认为当时的中国‘需要一种沉重的音节和博大调子的诗,作为一个诗人,臧老不属于任何派别,他的诗是根植于中国的泥土里的。”

文质彬彬、号称“才女”的陈红佳站起来说:“臧老曾经有一首诗说‘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是一生创作生活的概括,是一代诗魂心灵深处的最强音,我的横批是‘诗魂永存。”

我被这充满情感和诗意的横批征服了,伴着婉转激昂的《黄河》协奏曲的旋律,师生一起朗诵了我省著名作家、诗人苗得雨的为悼念臧老的文章《永远仰望的一座高高的泰山》:“老师是从山东走出来的,全国的、也是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诗人,是诗坛和文坛的一座高高的泰山,他的创作生涯跨过了两个世纪的八十年,他的光辉业绩,他的真善美高度统一的人品精神,已经影响了几代人,还将影响着未来的人。他的多少佳作和名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着久久的力量和愉悦。真正的文学艺术,是有无限生命力的。”

最后布置作业:认真阅读《伟大与渺小》,借鉴《有的人》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将之改编成一首诗。

“教师即课程”的理念意味着教师可以走“教师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材”的线路,依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科书进行剪裁,甚至大幅度的增删取舍,重组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处理教材时,从整体着眼,使整体为我所用,而不是我教教材。如果仅仅让学生感知抽象的冰冷的诗歌文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臧老的时代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更容易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按一般情况,《有的人》的教学重点是纪念鲁迅,感悟鲁迅,学习对比的写法,而我撇开教参,以“情感”为突破口,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诗人的感悟、怀念中,使悼念诗人的感情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场,凝聚成推动教学活动的正诱发力,缩短了读者与作者、作品的距离,达到了“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情知交融的优化教学效果”(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阅读《伟大与渺小》,将之改变成诗,表面上看是能力训练,实际上仍然是对语文进行人文性教育;表面上看是模仿,但是在模仿中将散文改变成一首诗,也包含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的实现。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以自己的学识、涵养和精神的力量影响学生。

作者简介:辛公志,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中心初中。

猜你喜欢

新教育新理念创新教学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新理念下再启航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