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阳地方剧种音乐特点及其传承保护

2018-06-28颜秀娟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剧种文化遗产物质

颜秀娟

摘要:宁阳地方剧种是宁阳县乃至泰安市、山东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保护已是迫在眉睫,为抢救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宁阳地方剧种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并世代相传,这是我们这辈音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宁阳;地方剧种;传承保护

“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阳县隶属山东省泰安市,五帝时期,县境属少昊之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戏”——宁阳弦子戏、宁阳柳琴戏和宁阳渔鼓,在周边地域也都享有盛名。这些剧种,也是宁阳县乃至泰安市、山东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弦子戏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在中国四大剧种(南昆、北戈、东柳、西梆)中属于“东柳”,它在唱腔突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唱腔有时洪亮、有时圆润、有时柔美、旋律动人,并按剧情需要巧用“花腔”和“变调”,突出人物性格。弦子戏的演奏分文戏和武戏两种,一般由五人组成,主要以“笛、笙、三弦”等乐器为主,有“笛是骨、笙是肉、弦是筋”之说。代表曲目有《打登州》、《双龙冠》、《挂龙灯》、《红嫂》等。

宁阳柳琴戏又名拉魂腔,有慢板、二行板、吞板、紧板、炸板、散板等几种类型,除了慢板的强调变化比较快之外,其他板式的强调基本相同,在旋律和节奏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唱腔也并不固定,随心而动。因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叫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稱,1953年正式定名宁阳柳琴戏。代表曲目有《小姑贤》《大观园》《秦香莲》《花灯》等。

宁阳渔鼓,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宁阳坡庄人翟教寅十分热爱渔鼓艺术,总结隶属“曾、柴、张、杨”四大门派的技巧,勤学好问,拜曲阜姚村的张合法为师,不仅继承了山东渔鼓传统艺术,而且有了新的艺术发展。翟先生所演唱的渔鼓为“寒腔”派,嗓音宏亮而细腻,唱腔婉转而含蓄,吐词清晰,动作洒脱。宁阳渔鼓吸收了山东琴书的部分精华,在表演上吸收了戏剧表演的一些动作。剧情生动形象而又幽默,从无闲言冗语,更不作庸俗的插科打诨。其代表曲目有《陈三两爬堂》、《刘镛坐南京》、《乾隆私访》、《回龙传》、《杨家将》、等。

但是,这些剧种在宁阳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仅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受到了三次较大的冲击:第一次是十九世纪中期(1950年)左右,在这期间,个别文化极端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文革提出了“破四旧”的口号,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第三次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冲击,乡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镇化浪潮下,许多村落人烟稀少,地方戏生存的土壤日渐贫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呈现出愈发强烈的态势。

当然,地方戏剧种的衰落也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是传承人出现了断层,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传承人的生活压力增大,改行做其他的大有人在。而年轻人想学戏剧的又寥寥无几。还有就是资金的问题,地方剧团大多是“自挣自吃”的模式,而地方戏服务于农村百姓,很多时候是免费送戏,资金来源匮乏,发展难以为继。

地方戏是民族文化的经典,对它的保护已是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当地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对于地方戏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生态保护”是尤为重要的,地方戏剧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其他传统文化也与之一并形成了互补共滋的文化生态。

地方戏要摆脱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还要特别强化“生产自救”的意识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我们知道,剧种的生存状况如何,是靠剧目来体现的。生产出一部有影响的好戏并藉此推出一位担大梁的“腕角”,对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地方戏,是一种仍在传承、可以激活的“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强调的“原汁原味”。生产自救的理念还包含着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是一种发展中的生产自救。我们相信,地方戏只有追求发展才能有效生存,只有发展着的建设也才是最有效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在立法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规定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政府行为的原则和限度,另一方面还要给民间自然传承留出空间,发挥人民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关键时刻,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损失和破坏的时候,政府要发挥间接干预的职能,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干预和引导。政府要放权给民众,而不是直接以行政手段对具体传承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自然的传承。因此在立法保护的过程中,要合理平衡政府干预与民间传承的关系。

虽然在近年来,宁阳弦子戏、宁阳柳琴戏和宁阳渔鼓有了一定的发展,周边区域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但是,三个宁阳地方音乐剧种仍然是处境堪忧,经费短缺、设施简陋、人才医乏、传承断层等诸多问题长期困扰。为抢救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宁阳地方剧种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并世代相传,这是我们这辈音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化是民族精神存在的基本方式。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并在发展中开辟自己的历史道路,就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各种优秀品格深深地烙刻在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心底,成为这个民族在创造自己文明历史过程中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外化为民族文化艺术多姿多彩的种种形态和方式时,这些形态和方式直接对应着民族精神各种层面,成为民族精神的全方位的再现。只有这样,地方剧种才能散发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安禄兴《山东地方戏曲音乐》

[2]张庚《中国大百科全书》

[3]丁昭《明清宁阳县志汇释》

猜你喜欢

剧种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