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译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实践

2018-06-28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笔译译文学习者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一、引 言

笔译要站在原文作者的角度服务于目的语读者,学习者需要在学习初始就理解这一点。笔译任务千差万别,现实中笔译教学千头万绪,但师生均应从上层逻辑建立起对笔译本质的把握,才能应对各种现实情况。笔译课程设计中的评价体系是链接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键环节,如果评价设计合理,那么一方面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保障学习效果;相反,如果评价设计不合理,会影响整体课程推进,所以可以说评价环节是课程设计的关键阶段[1]。

目前笔译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未将体现笔译教学本质作为首要指导原则;其次,课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评价体系未能满足学习需求和教学和管理需求。本文试图从这两点问题入手,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以期达到评价体系:1.从笔译教学本质出发,师生均指向笔译本质;2.考虑学习者需求和学习重点,贯穿整个学习体验;3.指导课堂教学组织,提高评估操作的效率。本文探讨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期期间单次笔译作业的成绩评定和课程期末总评成绩,试图呈现完整的教学评定过程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评价体系的效率和效果。

二、文献综述

笔译课程设计中,重点在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合格译者,所以关键要回答“教什么”和“如何评估”两个有机结合的问题。本文谈到的笔译课程设置,背景是本科翻译专业第一门笔译课程“英汉笔译”,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为“汉英笔译”和“专题笔译”。

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是课程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2],直接影响教师对课程本质的把握,进而主导课程整体设计。如果笔译教师认为笔译任务重点在语言的准确,那么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成绩评定势必围绕语言质量进行开展;如果笔译教师认为笔译教学的重点在于开启学生翻译能力的自我发展,那么课程设计的维度将会在语言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市场等实际因素。

从如何解决翻译问题的角度关注学习者笔译能力动态发展是很好的尝试[3],文中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笔译教学很有借鉴价值。但是在本课程教学实践当中,考虑到一学期(16周)课程时间限制以及35人的班型,深度考察需要投入可观,分析和翻译的时间比例需要进一步探讨。另外,因为翻译产品本身体现不出学生真实翻译水平,所以如果教师使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翻译产品设定教学重点的话,一是具有滞后性,每周一次课,分析量大,所以参考价值不大;还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未经深入思考的翻译决定,所以如果以学生翻译产品为主导,可能出现小问题放大,大问题没重点处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有教学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一定是学生缺乏的,同时又是完成翻译任务所必须的。

评价体系的复杂和多重考虑固然会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参考,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简洁的评分体系一目了然的力量。基于译者能力可以尝试进行传统的优良中差四等级[4],但在课程整体设计中,应同时考虑市场认可度,翻译校对质量管理认可度等因素。而现实情况是,翻译能力定义未达成共识[5]。一般来说,英汉笔译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胜任,也就是要达到什么水平是可以做翻译了,知道自己的翻译产品与市场认可的基本水平差距在哪里。评价体系清晰,评定方法合理,就可以让学生明白[6],同时也保障学习者逐步前进,进而达到基本要求,之后才谈得上进阶要求。

还有从“信达雅”反面,进行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翻译质量进行译文评价的尝试[7],“依据文本类型和模糊数学,三大翻译标准(准确、流畅、得体)及六项参数(词汇、句型、语篇、语言、体裁、风格)分别被赋予不同权重和一定分值,可以对译本进行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这个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将科学和艺术结合,但现实中的译本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定义解释出来的重点在于事后分析,而忽略了翻译过程中创造性的部分以及动态变化的部分。翻译评价真的是建立在科学、可复制、可验证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的吗?数学测量的描述方法在翻译实践中适用性有多大?

目前翻译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8]:评估参数的设定要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评估目的和学科依据的考量;要么过于强调评价的技术性及等级明细。

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9]中,提出笔译教学的五个板块:“1.译前资料查找方法,与专家或客户间沟通能力;2.翻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3.各类文本的阅读理解、综述能力和翻译写作(编译)能力;4.文字图像等版面处理能力;5.审校和编辑能力。还进一步提出教学法三原则: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注重过程;阶段性训练”。这样的指导原则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学习笔译,因为市场的开发性以及运行速度不允许。

三、教学现存问题、教学实践及分析

(一)现存问题

通过对学生和部分教师的调查,目前了解到的笔译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主要有如下操作:单次笔译作业,老师会在个别词、句下划线,一般不给分数,教师究竟如何进行成绩评定不得而知;有的老师会写出改译建议和评语。有的课程总评成绩一般是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有四六分、五五分、三七分三种情况,一般根据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或者由任课教师酌情分配。

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笔译作业最大的问题是反馈不及时,因为授课每周一次,等到下周上课拿回反馈,对存在的翻译问题需要回想,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针对具体反馈的内容,学生反映有些看不懂,或者不在意翻译评价,有的学生提出看了反馈之后仍不清楚努力方向。关于评分分数,学生的反馈是平时作业通常没有分数,期末总评分数如何划分学生普遍说不明白。很多学生不清楚上完一学期的笔译课除了完成作业,自己的实际笔译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下一步明确的努力方向。目前的笔译课堂学生投入有限,教师讲解效果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被动投入。学生对待翻译任务的态度较为被动,基本是“完成作业”:拿到原文,读几遍,查不明白的部分,动笔翻译,提交,等待老师反馈。其次,教师课堂活动缺乏体系,影响教师课堂讲解效果受到以下因素影响:老师讲评的问题是否满足学生需要、学生的听课效率、讲解内容的分量(是否算成绩及比例)等。

现实中的笔译评价标准多样而主观,学习者有基本而模糊的概念但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影响学习动机低的学习者学习持续投入和学习效果。多数教学大纲中不涉及如何对学生每周具体的笔译篇章进行评价,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比较普遍,被称为“隐藏的教学大纲”[10]2。

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到以下三点:1.课程要求,具体到笔译课就是培养出独立的笔译译者,独立体现在具有问题意识会查证、了解可用译文的基本评判标准、具有学习主动性;2.课堂管理,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的要求汇总到教师这里,由教师随时调整;3.译文质量,译文质量需要符合翻译市场规律要求,翻译评分中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除专业术语外,语言表达的丰富多样决定翻译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所谓答案。指导性反思报告[11]重点在呈现并促进学习者对翻译任务的思考,可以缓解学生对教师评价的过度依赖,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渐渐明白“查证”的重要性和功能,心中明确翻译评价的主观性,了解教师反馈的角色,逐渐提高独立翻译的能力。

(二)教学评价三阶段及译文成绩五档评分

表1 教学三阶段活动一览

五档评分考虑到了主观因素,担任笔译课的教师普遍具有翻译实践经验,所以完全可以以译审的角度评价学生提交上来的译文。这就让学生时刻将自己放在翻译实践的考量中,而不是单纯学生-老师-课堂的环境。

表2 译文成绩五档评分表

关键点的设置,如果有关键点那么其实很好设置分数,不管多长的段落,翻译要点/关键点(涉及到理解)一旦设置出来,那么决定档次的就是关键点。其次就是小问题,也就是表达问题,小问题多了也会影响到译文档次。教师课堂反馈要兼顾“学生做了什么”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两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译文。

(三)总评成绩带动教学管理

课堂参与不计入分数,降低学习者焦虑;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性,让学生用问题和解决主导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性和译者的责任感,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提交作业,是否需要老师评分,作业部分整个学期取四次最高成绩计入总评。尊重学生学习节奏,评分、反思报告撰写不强制,学生自主选择。

教学反馈平台持续开放,对教学的意见建议随时匿名提出,教师随时调整课堂讲解重点,这样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加,学生真正需要什么,老师也能了解问题真正出在哪里。有效的评价方法独立于课程、教师和学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对抗)评价方法可以说是课程的终点,是学习者/学生“学”的指向,是教师/培训者“教”的根据。译文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课堂就是解决问题、分享发现、老师指导学生的地方,有效增强了学习互动活力,使教学中的各个主体各得其位,各司其职。

四、结论

本文是在为期一学期的英汉笔译课程中的尝试,目的在于将笔译中最为关键的能力、方法和评价标准纳入到评价体系的中心。这样的评价方法是否适合汉英笔译课程、专题笔译课程、翻译实践课程,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各部分评价方法进行微调,比如说考虑到专题笔译是笔译课第三学期课程,学习者此时已经有了英汉笔译和汉英笔译两学期的训练,那么要求译文中不出现小错误;再比如翻译实践课程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截止日期的时间控制、不同翻译项目经理的不同要求等项目管理参数,尽量贴近翻译实践的市场实际情况。

评价方法需要建立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文学文本笔译和非文学文本笔译的评价方法不会相同,同样经济文本和法律文本翻译的标准也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在这样的框架下,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专题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另外,批改量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根据班级人数、翻译量进行匹配,如何合理使用教师团队,是否考虑引入助教都是可以探讨的方面。

[1]李彦.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设计及其应用探析[J].教学研究,2014,37(1):65-68.

[2]吴青.笔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构建教师个人理论开始[J].中国翻译,2013(4):36-44.

[3]成思,吴青.从问题解决视角分析学习日志中的笔译能力发展动态[J].翻译教学,2016(1):51-57.

[4]乔洁.基于译者能力的翻译专业汉英笔译评分模式新探[J].上海翻译,2016(5):67-72.

[5]周亚莉,何东敏.基于职业笔译员胜任特征的翻译人才培养[J].中国翻译,2013(6):65-67.

[6]陈棣沭,韩婧.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其技术支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2):97-104.

[7]吴宜涛.模糊数学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1):125-132.

[8]岳欣.笔译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边境经济与文化,2015(1):99-100.

[9]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9(6):34-41.

[10]David B.Sawyer.口译教育的基本建构:课程与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1]Daniel Gile.Integrated Problem and Decision Reporting as a Translator Training Tool[J].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alation,2004(2):2-20.

猜你喜欢

笔译译文学习者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译文摘要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I Like Thinking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