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派倾向

2018-06-27陈嫒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意象

陈嫒莉

摘要:美国现代派诗人庞德在二十世纪翻译了大量日本和中国古诗,并深受启发,创造了在欧美文坛风靡一时的意象派诗歌。其实在唐代我国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已经具有这种意象派倾向了,本文试从诗人几首无题诗入手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这种意象化倾向。

关键词:欧美意象派;意象;意象派倾向;迭加;跳跃性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突出特征

意象派(1912——1922)是本世纪初文坛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历史不长,但在文坛上影响却很大,它是西方现代诗运动的显著标志。庞德是美国当代意象派大师与早期领袖,最初他把意象定义为“瞬间呈现的思想与感情的复合体。”,后来又说“意象是充满了能量的、包含着各种感情的思想漩涡。”他认为物象的具体特征可以表达真理的某个瞬间,当诗人成功的抓住了他的直觉,抓住了一个瞬间,就赋予了意象生命。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ke bough.

人群中這些面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树枝上的点点花瓣。

——庞德《在地铁车站》[1]

这是意象派的代表作品,全诗只有两句。分析诗可以看出诗中只有名词、形容以及英语中必不可少的冠词和介词,没有动词和连接词,英语语法一般较为严谨,有完整的主谓宾,这种缺少动词和连接词的句法可以算得上英语创作中的创新。诗中“面庞”、“隐现”、“人群”、“花瓣”、“黑黝黝”、“湿漉漉”,这些瞬间捕捉到的意象并置迭加,没有多余的修饰成分,体现了意象派“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呈现的词”的创作原则。作品中的“面庞”就是“花瓣”,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按照正常的英语语法应该有“are like”连接在面庞和花瓣之间,组合的时候作者省略了作为连接的动词。在这里只将意象并置迭加,似乎邀请读者共同参与到诗的再创造,留给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这种意象迭加,避免了明显的逻辑联系,具有跳跃性。通过这首代表诗的分析可以把意象派的诗歌主要特点归纳如下:一采用意象并置迭加的手法;二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征;三是诗句简洁,没有多余的修饰成分。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组合特征

提到唐代诗人李商隐,人们自然会立刻想起他那些幽婉深情的《无题》诗,唇舌间自然会诵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红楼隔雨遥相望,珠箔飘灯独自归”这类忧伤、执着而美丽的诗句。李商隐的诗给人的印象,如春蚕吐丝,缠绵委曲;如红楼隔雨,凄艳迷离。从古到今,评论界一直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朦胧,十分难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发出这样的感慨:“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歌意境难解是和他意象的组合方式有密切联系的。意象是构建诗歌意境或形象的基本要素,诗人作诗是跟据不同创作意图。通过形象思维.对一系列相关意象进行筛选、联接来完成的。意象的联接方式一般为线性的,或由浅如深,或由先到后,或由静到动。而李商隐的意象组合常常是无迹无序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也是他诗歌主题给人晦涩难懂感觉的原因之一。他的无题诗通常靠很多意象组合而成,这些意象并置迭加,而且意象组合常常是非逻辑性的,无连贯的排列,起落无端,来去无凭,特别是诗句与诗句之间,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些都具有意象派诗歌的倾向。

我们先来看诗人最具盛名的作品:《锦瑟》[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的意象:“锦瑟”、“庄生”、“蝴蝶”、“望帝”、“杜鹃”、“沧海”、“月明”、“蓝田玉”。首先看诗句与诗句之间的意象:是跳跃性的,是错综复杂的不断闪现、转换,从一种意象过渡到另一种意象几乎是“无序无迹”的,诗的意象排列打破了时间的正常顺序,呈现出交错跳跃的特点。首联写“锦瑟”;颔联转而写虚幻朦胧的意象“庄生”迷“蝴蝶”、“春心”托“杜鹃”;颈联又有一个大的空间跨越,把读者引入广阔的空间,转写“沧海”、“月明”、“珠泪”以及“蓝田”“美玉生烟”。首联、颔联、颈联之间的意象转换非常大,彼此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忽而清早时分的梦蝴蝶,忽而春深时节的杜鹃哀啼,忽而月夜垂泪,忽而是日暖美玉生烟。这样一组互不关联的场景被糅合在一起,处于一种逻辑跳跃的状态。其次,在颈联的诗句之内,意象又是迭加的关系:“沧海”交待“月明”所处的具体地点,与“珠泪”这个意象迭加构成了一幅月夜垂泪的画面;“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也和此句有相同的表达效果,用几个意象构成一幅美玉生烟图,意境幽远。此外,在最后尾联一句作结全诗,将作者一生的经历,内心的感慨、追忆年华都融入到短短的一首诗中,诗句之间大量意象跳跃性罗列,以及诗句中的意象迭加,给整个诗歌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调。

又如《无题二首》其一[3]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的“星辰”、“风”,“画楼”、“桂堂”,四种意象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具体的环境;但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采凤”、“灵犀”,意象变得十分朦胧。首颔联间由实景到虚幻的描写,转换非常之大,而且意象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这样首颔联将不相关的形象剪辑在一起,通过意象间跳跃性,构成了一种朦胧感。在艺术效果上构成了一种类似电影手法蒙太奇的效果。此外,首联的具体环境是由“星辰”、“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几个意象迭加,是对具体环境地点的交待。本诗首颔联同《锦瑟》一样具有意象派诗歌的倾向。

这样的例子还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关于李商隐无题诗的主题一向争论颇多,但这首诗一般都接受这是一首以爱情主题的诗。这首诗首颔两联作者选用的是两组具有残缺美的意象“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丝尽”、“蜡炬泪干”;颈联意象跳跃到“云鬓改”、“月光寒”;尾联呈现在讀者面前的又是“蓬山”、“青鸟”这两个唯美意象。全诗使用几组残美意象和唯美意象,构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别的哀思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执著。

又如《无题四首》其一[5]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总看全诗:第一句来、去意象颇为朦胧。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言;说声去,影踪全无。第二局“月”、“楼”、“钟”,又交待得十分具体明白。第三句虚写梦境,写情人之间的离别。第四句又实写行动,仓促书信,墨已来不及磨浓。颈联是交待屋内环境。尾联刘郎、蓬山又是用典,借用典故向情人传递心声,衬托自己的爱情,更显出一种高贵的格调和诗意。初一看,本诗句句明畅,几乎未用典,几乎未用曲笔,但它忽梦,忽醒,忽而明白,忽而朦胧,虚虚实实的思维转换跳跃连成了本诗的线索。此外颔联中“蜡照”、“金翡翠”、“绣芙蓉”几个意象迭加在一起写自己的室内环境:夜阑烛照翡翠帐,麝香透过芙蓉被。

通过对上述四首无题诗的浅略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隐诗歌诗句间的意象组合,通常是无序无迹、非逻辑性的,意象的排列具有交错跳跃的特点;在诗句内部常把大量意象并置迭加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和场景。在李商隐无题组诗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在这里就不作一一详述。

综上所述,我们把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李商隐无题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相比较,二者有明显的共同之处:意向间的组合呈非逻辑性,具有跳跃性倾向;采用意象的迭加、并置手法。这样的意象组合的效果是给作品造成无限张力,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使诗歌表达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早在唐代,李商隐虽然没有像欧美意象派诗人一样系统的提出意象派理论,但他的诗歌已经明显具有二十世纪欧美诗歌意象派倾向。

参考文献:

[1]《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

[2]《玉溪生诗集笺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P493

[3]《玉溪生诗集笺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P133

[4]《玉溪生诗集笺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P399

[5]《玉溪生诗集笺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P886

[6]《李商隐研究论集》王蒙、刘学锴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猜你喜欢

意象
雨的文化意象
新自然主义的意象之美(视频)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玉人”意象蠡测
例说古诗中“鸟”的意象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