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责任认定对信贷管理的影响

2018-06-25贾文辉

时代金融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贷后客户经理信贷

贾文辉

2017年,我有幸参加了上级行组织的两次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工作。通过对此次责任认定的十几户贷款的调查、审批、贷中、贷后等过程的梳理,笔者总结出了一些信贷管理中共性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事项,在此进行分享交流。

一、此次责任认定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受政策影响,企业经营不善,丧失第一还款来源

此次贷款损失责任认定的贷款企业均为小微企业。这几家企业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基本均是受到行业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外部监管趋严的变化后,经营陷入困境,现金流枯竭,致使第一还款来源丧失。而从我行初期(基本处于2013~2014年期间)与贷款企业初次合作的贷款申报、审批材料来看,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发展前景较好、盈利能力较强,属于我行大力营销的客户。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调整变化的影响,使经营化工产品、生产制造肥料、建材、家具、批發零售以及线下支付的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歇业。而贷款担保人又因经营不规范,涉及司法诉讼而无法进行经营活动,借款人提供的反担保物无法进行抵押置换,又无法提供其他足值抵押物,阻断了借款人偿还能力。

(二)民营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不足,关注担保圈风险不够

此次贷款损失责任认定的贷款企业均为同一家民营担保公司担保,已经形成了担保圈。民营担保公司由民营资本运作,存在代偿能力上的局限性。当少量客户出现风险时,民营担保公司可以勉强协助化解。但是在经济形势整体持续下行时期,应对可能出现的大批担保客户逾期、欠息的状况,此时民营担保公司将无法完全承担这些担保责任,加之民营担保公司管理不规范,从而易于出现批量的风险事项,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在此批次贷款损失责任认定中,各家贷款企业及担保人已经形成担保圈,当首笔贷款出现风险后,未引起相关机构对贷款企业担保圈风险的密切关注。

(三)贷后管理环节存在不规范问题,基层客户经理文件制度掌握不准

从本次贷款损失责任认定看,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属于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规范等性质的问题。例如:客户经理在例行贷后走访中发现客户出现回款减少、资金纠纷、产业和环保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后,虽然在贷后走访记录单中进行了记录,但未及时录入对公预警跟踪系统(CEWM);经办机构意识到企业存在风险后,在贷后检查报告中对借款人判断如下:“借款人当期现金流明显不足,经营现金流长期为负、现金流(或总收入)不足以覆盖到期债务,且预计短期内难以改善”,但却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化解或处置。有些虽然召开了贷款风险分析会并向上级管理机构进行了汇报(多以电话形式),但是未按规定及时上报纸质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在贷后管理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信贷系统中和相应材料中缺乏相应的履职尽责工作痕迹;基层客户经理缺乏对文件制度的充分学习,不能熟练掌握贷后管理流程和规定动作。

(四)经办行与小企业经营中心在贷款管理中存在目标不一致问题,忽视了担保圈风险

从本次贷款损失责任认定的几笔贷款的经办行和小企业经营中心来看,经办行在发现贷款企业出现风险后,目的是尽快化解单笔风险,而小企业经营中心考虑的是整体风险。在经办行申请化解单笔风险与小企业经营中心强调控制整体风险历经数月的沟通过程中,错过了化解单笔贷款风险的最好时机,同时也忽视了单笔贷款出现风险进而引发担保圈风险的情况。

(五)部分管理层重发展轻风险意识仍不同程度存在

从责任认定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均为同质、同类的未尽职和违规行为,而且在与客户经理中访谈了解到,一些机构客户经理名下人均几十个小企业客户,多的达到百余户。将这些业务做实、做细,已远远超出了客户经理能力所及。另外,很多客户经理均比较年轻,业务素质、从业经验等相对不足,在急于发展业务的管理理念引导下,客户经理为完成业务拓展指标,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业务拓展和营销中,忽视了对客户的深入调查和走访,为贷款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信贷调查、审批及管理应注意的关键点

(一)信贷调查的真实性

信贷调查的真实性包括:贷款主体的真实性、调查资料的真实性、经营情况的真实性。

调查人员应对拟信贷主体和担保人主要生产经营场所或项目建设场所进行实地考察,现场验证有关客户资料,调查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与客户负责人或授权人就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和拟开展信贷业务进行面对面直接沟通,通过对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调查,多方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生产销售、资产情况、设备利用情况、原辅材料和成品存货情况、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公司内控制度、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等,实地查看抵押物情况,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对客户有一个感性和直观的判断。

调查方式可以灵活。新客户双人调查:对新信贷客户的调查必须实行有签字权的双人会同调查,双人中除一人为经办客户经理外,另一人应为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人;信贷经营部门认为风险敞口金额较大或潜在风险较大的,信贷经营部门上级负责人应参与双人调查。间接调查:通过非实地调查的方式,如借助报刊、网络、咨询机构等了解客户及其所在行业的情况等,也可通过向税务、工商、海关等政府有关部门及房地产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索取相关资料,了解客户情况等。

(二)信贷审批的准确性

第一,政策掌握的准确性,以上级行出台的具体行业政策、客户政策为抓手,统一风险偏好。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精细分工、从低端向高端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涉及粗放型、简单分工型、低端加工型的行业和企业,迟早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另外,“环保治理”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涉及上述行业的小中型、小微企业信贷客户、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对此类行业客户应在政策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高度关注单纯依赖矿山资源、技术含量小的简单加工型的小微企业客户,以及为中小铁矿采选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客户,关注涉及污染物排放,而又未完全取得环保部门正式环保污染排放手续、仅取得临时排放许可的信贷客户,在审批上应该给予回避。

第二,风险判断及提示的准确性,将是我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重点。目前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对经济拉动效应减弱;二是产能过剩、供需错位的矛盾依然存在,去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高质量、高端化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三是潜在通胀风险显现;四是去杠杆可能衍生连带的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小,仍未有效化解。在风险提示上,应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信贷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审慎对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类信贷客户,关注去产能行业的信贷结构调整,关注供需错位行业及信贷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关注涉及地方政府负债的行业及信贷客户。

(三)贷款发放的完整性

贷款发放的完整性包括:信贷合同的签订完整、抵质押手续的完备、贷款条件的落实。

在信贷合同的签订上要严格落实“三亲见”原则,确保合同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瑕疵,形成无效合同,出现法律风险。在办理抵、质押手续时,要双人到产权登记管理部门亲自跟随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方可进一步办理放款手续,防止虚假骗贷或道德风险发生。另外,放款前要对审批条件进行逐条落实,并留存条件落实证明要件,确认抵、质押手续办理完毕押品收妥后再行办理放款手续。贷款支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受托支付”或“自主支付”要求支付,确保交易对手、贷款用途符合要求,防止出现贷款一放了之。

(四)贷后管理的持续性

贷后管理的持续性包括:定期贷后走访的落实、贷后材料的收集、风险信息的收集上报、风险事项的化解。

贷款发放后,要严格按照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首检和定期走访,走访过程中重点关注原材料、生产车间、库房存货、物流信息、工资发放、水电纳税等情况,以此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走访过程中,要收集上述信息资料,作为撰写贷后检查报告的佐证材料。检查中或是预警系统中一旦发现或提示风险信号,一定要进行认真核查证实,确认存在风险后一定要进行系统录入并按照风险级别,按要求上报;并针对风险事项快速研究化解措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争取主动,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几点建议

(一)风险管理信亟待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表面上看,以上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主要来源于政策、市场等客观原因,但深究根源是信贷文化建设、信贷风险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经办行和小企业中心在管理上更多地强调了发展而忽视了风险防范,才形成了目前信贷风险事项频发、不良贷款集中暴露的现状。因此,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真正让信贷文化建设“入心”“入脑”“入行”,成为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关注政策对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影响,重视第一还款来源

企业的成长性是衡量其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持续可控的第一还款来源是银行贷款顺利回收的基础,第二还款来源仅是保障。客户经理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对目标客户所在的行业、产业政策有深入研究和了解,在客户选择上一定要关注行业、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客户成长性的影响,对目标客户的发展有一定前瞻性判断。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工商信息系统、法院文书网等外部系统工具,查询目标客户信息,做好贷前尽职调查。重点选择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含量高、不可替代或替代成本高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企业,远离环保严格、行业限制、传统简单加工、容易替代的行业、产业客户。在关注政策的同时,还要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利润水平,重视第一还款来源。不能把对贷款的风险控制落到担保人和抵押物上。

(三)审慎对待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的信贷业务

目前流行的一句话“担而不保”,就是对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的信贷业务的风险的总体概况。尤其是民营担保公司不规范的资本运作,不严格的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风险隐患和代偿能力上的局限性。加之民营担保公司为扩大资本规模和追逐超额利润,不规范收取和使用保证金和担保金,占用借款人资金、加重借款人负担,贷款出现风险后,借款人为减少自身损失,心存担保公司代偿心理,从而降低借款人还款意愿,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处于实质风险之中。

(四)建立标准的管理模型,加强基层客户经理培训,重点加强贷后管理

信贷管理环节都存在风险点,信贷风险的发生基本属于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规范形成。因此,管理机构应该针对小企业信贷工厂的操作特点,统一细化管理流程,建立统一管理模板,增强流水线模式下信贷管理的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管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贷后管理流程,要建立贷后管理模板,明确贷后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重点分析客户现金流、资金归行率、产品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另外,管理层要督促所辖客户经理认真学习信贷业务的制度和文件,将管理模板和信贷流水线落实到人,并时刻对执行情况严格检查,提高执行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在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均留下履职尽责的证明材料,努力做到尽职免责,在规范贷后管理的同时,有效提升信贷管理精细化水平。

(五)充分利用內外部系统工具,加强对授信业务风险监测

在贷后管理中也要充分利用征信、工商信息查询、法院文书网等外部系统工具,查询借款企业、股东等相关客户信息,及时掌握贷款企业及股东的最新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充分利用“新一代”上线后的“风险预警系统”,认真梳理客户经理“新一代”系统中风险预警系统角色及责任。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流程,及时核查、录入、处理风险信息,有效揭示授信业务风险事项。管理机构应督促有关机构及时采取核查、处置行动,及时报告风险事项处置情况。进一步加强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提升全行授信业务风险抵御能力。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及时采取对担保人进行追索等手段来保障我行债权,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猜你喜欢

贷后客户经理信贷
Z通信公司客户经理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商业银行打造优秀客户经理队伍的途径分析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福建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与改进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