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六大鲜明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研究

2018-06-25禤福英

法制博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宪法同志

禤福英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社会现实,从党情、国情、世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战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于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关于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高屋建瓴、系统全面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纵观这几年党、国家、社会所发生的重大的变化,笔者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以下六大观点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关于以法治来强国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并于1997年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但把法治提到强国高度可算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大特色。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法律在国家建设和治理中的作用,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认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①。他通过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情况的考察,提出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才能扫清前进中的障碍,提出“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②因此,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谋发展”。③可见,习近平同志把我国是否尊奉法治、认同法治,能否真正把法治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方式提到了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强国梦的战略高度,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法治的重大意义。而为了推进法治建设,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概念。与之前的“法治国家”相比,该概念更具有时代特征,因为它与“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共同构成了老百姓对未来中国的期盼,人人都在渴望这样的中国的到来,所以当习近平把法治与强国目标联系起来时,“法治”就更具感召力,人民更相信法治的力量,现在“法治”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入人心无不与习近平同志的法治强国观提出有关。而我们说,当一种思想和理念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的价值追求时,将会给这个国家和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近年来,人们依靠人情、金钱来办事的现象越来越少,与人们的希望用法律来维护公平正义、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用法治来促进中国走向复兴的意愿、愿景有关。而为了打造法治中国,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与依法治国共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与法治国家一体建设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例如我们看到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法讲程序、执法讲效率、执法讲公开、执法讲文明比以前有了重大改观,依法行政的局面和法治政府的形象正在塑造和成形。

二、关于依法治国必须旗帜鲜明宣示党的领导的思想

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方略,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定下来,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重提“依法治国”并将其作为全会研究的主题,大会还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这无疑向全社会释放了国家要加强法治建设步伐、通过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心。可当中国共产党把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到实现现代化战略高度时,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杂音。为此,习近平同志面对社会上的议论,不仅旗帜鲜明的宣示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我国的特色,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特别是对党法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和重大说明。他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④“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⑤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处于核心地位,“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⑥这是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他指出,当下,社会上甚至党内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提倡法治就是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抛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危险的苗头,应引起全党的高度关注。强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而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他指出要积极纠正一些同志在这方面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的思想观”。⑦同时,习近平同志对于“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进行了有力驳斥,说“党大还是法大”就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成立,从而不给别有用心者以惑乱人心的机会。当然,他也强调:“如果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那么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⑧习近平同志上述的阐述清晰而明确地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内涵和本质,无疑给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设定了鲜明的路标,知道了何去何从,不仅有力的批判了以法代党,从而想以此否定党的领导的企图,坚定地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又指明了党在依法治国中的责任和使命,使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不能在法治建设上有旁观者的思想,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在党的领导和法治关系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也强调党必须依法来执政,这要求共产党一方面要学会“依据”法律来执政,另一方面要善于用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从法治视角认识和处理问题,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否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否依法行政、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如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存亡,要求全党实现执政方式和执政活动的法治化,打造全新的执政党的形象。习近平同志这一鲜明观点给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党今后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改善党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重大意义。

三、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落实依宪治国的思想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宪法在我国的地位,特别强调要以宪法作为法治的基础,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把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⑨这一思想观点在中国法治建设思想史上又是一个新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有了自己的宪法,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我国宪法也经过了几次修正,不断得到完善。在党的宣传下,老百姓也知道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属于根本法的地位,但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却感受不到这部“根本大法”的威力,有人甚至把宪法称之为“闲法”,有些领导干部也认为宪法只是一种“摆设”。当宪法只在形式上的根本大法,而在实际中体现不出根本法的地位时,对于中国来说会带来致命伤害,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所以当宪法不能落地生根时,党和国家事业就不能顺利发展,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只有真正保障宪法有效地实施,才能赋予宪法以生命和权威,因此,全党应积极关注和做好宪法实施工作。”⑩关于如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习近平还指出了方向:如加强违宪审查、党要依宪执政、要把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基本权利等用相应的法律规范给予细化等。

习近平同志将宪法实施工作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并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以促进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上的重大变革。比如,促使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党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党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以立法形式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要向宪法宣誓。无论是国家宪法日还是宪法宣誓制度,将大大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及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宪法法律职责、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而要把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基本权利等以法律规范形式细化也带来了我国一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如《民法总则》的制定,无疑更好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更好的贯彻我国新时期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也更能保护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关于法与德同治的思想

到底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哪种手段能更好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历来是中外法学史上的经典话题,我国历史上曾出现重刑轻德、重德轻刑、德主刑辅的思想和治国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命题。但是面对西方国家围堵中国的压力和寻求强起来的迫切需求,经济发展和法治一直是最重要的历史任务,这使得一定时期里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后果,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在萎缩,社会诚信度在降低,人之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精神在弱化,使得人们产生“世风日下”的感慨。道德的下滑不仅加大了违法行为的发生,而且还使得整个社会难以树立对法律规则的信仰和自觉遵守。针对中国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五大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这又是一个新亮点。而习近平同志对法治和德治关系的论述和观点对唤起社会对两者的重视、实现两者的结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关于国法与党规双管齐下的思想

可以说,提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强调两者的互补性作用是一个伟大创新,对我国的政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大鲜明特色。它的主要思想观点和要求有:第一、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都是党治国理政要依赖的规范体系,我党应积极加强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第二,党规党纪要严于国家法律,使其起到防止党员滑向违法犯罪深渊的作用。因此党要制定要求更高的党内法律规范,共产党不仅要遵守国法还要遵守党规。第三、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要定期开展党内法规清理工作,对于两者之间衔接不紧密、条文存在冲突的问题应通过修订解决,依据实际需要,通过修改国家法律的方式消除上述问题,提升两者之间的适应性与和谐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国法与党规双轮驱动的观点最大的实践意义是带来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一是促使了一批更科学更合理的党内法规的出台,使党组织及党员的行为更有章可循,二是全党掀起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热潮,党员遵法守规意识大大增强。三是党员逾规行为在减少,从而违法犯罪行为在减少,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成效显著。

六、关于法治与改革双轮驱动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法律来确认和巩固改革的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和保障改革,即更多的是表现为改革在前,立法在后,改革与法治没有很典型的并驱齐行。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要解决的情况也更加复杂,但党中央提出,绝不能碰到困难而退缩,必须将改革这艘大船向前推进,因此于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国的改革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更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的阶段,如何既能保障改革深化下去又不出问题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以纵观历史、横观中国现实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的创新性思想。

习近平同志“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思想实践意义非常大,一“改革要于法有据”为各省各地方各方面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避免改革出现“瞎改革”“乱改革”现象,对保证改革有序进行、社会秩序在深化改革中保持稳定有重大意义。二“要积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快了法律的“立改废”进程。十八大以来,共制定或修改了48部法律、42部行政法规、2926部地方性法规、3162部规章,修订了57部法律、130部行政法规。这些成就无一不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法治要为改革开路、又要及时巩固改革成果有重大关系。

总之,习近平法治思想极其丰富深刻,以上只是列举其中几点,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而且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各方面变革,使我国五年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可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块重要瑰宝,有力地指导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程实践,对促进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极其重大的价值。

[ 注 释 ]

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2-18.

②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③同注②.

④同注②.

⑤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⑦同注⑥.

⑧同注⑥.

⑨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⑩同注⑨.

[ 参 考 文 献 ]

[1]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04.

[2]刘用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式、要义与战略高度[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

[3]侯鑫鑫.论习近平“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思想[J].知与行,2017.11.

[4]孙伟.法治中国建设与“德法合治”的思想渊源[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宪法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宪法伴我们成长
OVER THE RAINBOW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