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短期均衡研究

2018-06-25戴竹青郑宇嘉刘醒醒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总收入脑力体力

戴竹青 郑宇嘉 邓 希 张 霞 刘醒醒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1 引言

消费者行为是经济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其核心是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取得效用最大化。传统理论认为: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时,可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这一研究结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存在局限性:(1)将消费与劳动分裂。单个主体都是通过消费和劳动两种基本方式参与活动的。消费促进商品的生产、经济发展;劳动者通过付出劳动要素,参与商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这两种经济活动相互关联,个人角度,劳动创造收入,收入决定消费。社会角度,消费拉动经济,经济需要劳动。因此传统理论分析消费者时只考虑了“消费”这一经济活动,而没有考虑“劳动”这一活动,存在片面性。(2)收入既定的前提不全面。收入既定是消费者均衡的前提,但是这个收入是指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还是实际支出?如果是实际可支配收入,那么理论分析与现实情况则存在差异,实际经济中,许多收入相同的人其消费往往是不同的。如果是实际支出,那么这个实际支出是如何确定的呢?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则不能合理的解释消费者均衡条件。

综上所述,传统理论的局限性使得其消费者均衡理论在解释消费者行为时脱离了消费者微观行为实际,同时也使得微观理论无法支持宏观分析。因此本文选择人本经济学思想为基础,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全新的解释与分析。

2 人本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人本经济学是人本哲学思想在经济学领域的体现与应用,该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人是目的”理念基础上关于天人、物我、群己、劳逸等关系的思想表达。该哲学思想把“我”修正为“我们”,使用社会价值分析“个人”行为。人本经济学思想是从人的欲望出发、以实现欲望的理想制度为目的所形成的严密思想理论体系。该思想的观点主要有:

(1)消费的根本是给人类带来快乐。该思想将欲望理解为追求快乐、趋乐避苦,所以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消费行为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转换。人本经济学提出的广义消费:指基于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快乐的获取。一般我们认为消费只是通过获得物质满足人的某些需求,而这只是物质到物质的转换;但广义消费强调物质到精神的转换,例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优美的环境这些基于物质又能带给人们精神愉悦的也是一种消费,因此消费的根本是给人类带来快乐。

(2)有限的生命是消费研究的前提条件。人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因此一切研究都受到人类生命有限这一条件的约束。人类的生命有限不仅指生命时间有限,还指人类获得的快乐受时间的约束,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消费行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人类需要付出代价,即“生命成本”指人类在有限生命中需要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和时间,甚至会为了获得快乐而承受一定的痛苦。

所以人本经济学认为一切有利人类身体和心理健康、快乐的行为都应该肯定和鼓励,而为了获得快乐是要付出生命成本的。所以人类的目标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快乐既定条件下实现生命成本的最小化,或者付出生命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快乐的最大化。

3 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理论分析

本文以下的研究都基于以下假设:(1)活动主体消费者与劳动者的统一体。(2)有工作的需求同时有休息的需求。(3)休息可以给个人带来快乐。在这样的研究假设前提下,我们首先要分析消费者的收入是如何确定的。

3.1 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关系

本文研究的消费者均衡前提条件为不确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很多因素有关,微观来说,主要和自己的付出、教育、能力、工作性质、职位等有关;宏观来说与社会的平均收入、就业市场的供需情况、收入分配制度等有关。

以微观为主,收入主要和个人的付出有关。而一个人为了获得收入必须付出自己的劳动,包括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些我们统称为生命成本。因此收入是生命成本函数,一般而言付出的生命成本越多,收入越多。由此构造收入函数,如下所示:

TI=f(Lc)

(1)

MI=ΔI/ΔLc

(2)

AI=I/Lc

(3)

其中,TI 表示人们的总收入,MI表示边际收入,AI表示平均收入,Lc表示生命成本。

总收入、边际收入和平均收入曲线(见图1)和特点分析如下:

(1)边际收入MI递减规律。

一开始随着生命成本的等量增加,收入的增加量是在递增的,即MI递增。原因是一些工作往往需要人们付出一定量的体力和脑力才能取得效果,如果付出量没有达到基本要求,是无法完成工作从而取得收入的。而当超出这一阶段时,随着生命成本的等量增加,收入的增加量就开始递减了,即MI递减。这是因为生命成本付出达到一定量后,再增加生命成本,往往只会使工作更完善一些,所体现的效果增加是有限的,因此企业雇主对于多出的生命成本所给予的报酬即人们的收入增加量往往会减少,例如企业雇主支付的加班费一般低于正常工作的时薪,如果加班时间超出一定范围,则可能不再给予报酬。

当MI等于零时,说明这一单位的生命成本不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类似于无用功,此时总收入TI达到最大值。之后人们再付出生命成本可能会造成收入的减少,比如人们在超出了个人承受范围的情况下付出生命成本,可能会造成意外情况而给工作带来损失,这时个人的收入也会减少。所以MI是一条先增加再减少的曲线,甚至会出现等于零和小于零的情况(见图1)。

(2)总收入的特点。

一般而言,当人们付出的生命成本为零时,总收入为零;随着生命成本的增长,总收入也在增长,因此总收入是生命成本的增函数。但是由于MI的先递增再递减特性,决定了总收入TI不是一条单纯的抛物线,而是一条先加速上升再减速上升到最大值后再下降的曲线。当TY取得最大值时,MI等于零。

(3)平均收入的特点。

在生命成本增加的过程中,平均收入AI先增加再减少并无限趋于零。当AI与MI相等时有AI的最大值。在AI上升阶段,MI大于AI,带领AI增加;后来AI下降阶段,MI小于AI,又带领AI减少。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TI、MI、AI的特点,将人们付出生命成本获得收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TI为零开始到AI最大值时;第二阶段,从AI最大值到TI最大值时;第三阶段,从TI最大值开始下降。其中第三阶段是人们不愿意接受的,不考虑。在第一阶段,只要人们付出更多的生命成本就能够有更多的收入,从经济人考虑,人们不会停留在第一阶段,会突破进入第二阶段。因此人们在付出生命成本时最好的阶段应该是第二阶段,人们只要付出生命成本就可以增加收入。

图1 生命成本与总收入、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曲线

3.2 生命成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为了确定消费者的收入,我们从劳动的角度提出了生命成本概念。生命成本包含人们能付出的时间、体力、脑力和承受的身心压力等。生命成本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工作时间;一个人将自己的时间用于工作才能创造出劳动成果获得收入,因此工作时间越长,表示其付出的生命成本越多。

(2)体力;身体健康、充满体力的人能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因此其付出的生命成本随着体力的增加而增加。

(3)脑力;现在的很多工作需要运用智慧完成,即脑力劳动。而一个人的脑力包含所受的教育水平、智力水平、掌握的技能等多个方面,综合来说,脑力好的人能够胜任和完成更高要求的工作,而为了获得较高的脑力,人们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因此付出了大量的生命成本。

(4)责任感和职业精神;人是受到精神支配的高等生物,因此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对其行为产生较大影响。越是有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人,在工作中就越能表现出个人的水平,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即越是有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人其付出的生命成本往往越多。

当劳动者参与工作时,其体力、脑力和精神状态等,已经基本形成并且短期内相对稳定。因此我认为生命成本主要是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构造生命成本与工作时间的函数关系。

Lc=f(Tw)

(4)

其中,LC表示生命成本,TW表示工作时间。

图2 生命成本曲线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一个人付出的生命成本与工作时间成正比,工作时间越多,则生命成本越大。但是由于人在长时间工作时往往会出现效率的下降,即随着工作时间的等量增长,生命成本的增长量在下降,所以边际生命成本有递减规律。Lc曲线是随着TW增长而增长的一条曲线,但曲线的斜率在递减,见图2。

4 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实践意义

以上理论分析,告诉我们消费者的收入由其生命成本决定,在短期内,因为个人的各项条件往往无法改变,所以只能通过多付出生命成本来提高收入,而最佳生命成本付出阶段为平均收入最大到总收入最大阶段。

这一理论结果可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个人在求职时往往重视的是总收入的多少,只要总收入多就能吸引人从事该工作。再如当个人需要加班时,只要有加班费往往人们也是愿意的,因为可以增加总收入,但是人们又会抱怨加班的辛苦,因为单看加班费,每小时的收入又往往是较低的,即平均收入的下降。还有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增加了一单位的生命成本付出时,却没有获得收入的增加,那么他一定会停止生命成本的付出,即边际收入为零时。

生命成本决定了消费者的收入,而生命成本本身是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其和个人的工作时间、体力、脑力、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其他因素不变时,生命成本主要与工作时间有关。这和现实中,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往往会主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时间长短与自身收入的关系比较相符。所以人们常常会将自己的月薪与自己的月工作时间进行比较,考察单位时间的收入来分析自己的付出是否合适。所以有两种类型的工作比较受到欢迎,要么是时间长但收入高,要么是收入少但时间短的。

另外生命成本的影响因素还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工作时间差不多的人其收入往往有差别。因为每个人的体力、脑力和责任感与职业精神等存在差异,一般而言,体力充沛、脑力好、有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人,在相同的工作时间下其收入往往是较高的。所以人们才需要通过学习、锻炼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也会喜欢有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人,因为在相同的时间里这种人付出的生命成本往往更大。

[1] 马克·鲁兹(1979).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有光.从偏好到快乐:通向一个更加完整的福利经济学[J].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1).

[3] 陈惠雄.生命成本、异质收入与一种新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11),18-30.

[4] 袁振辉,袁轶群.经济学的演化:从稀缺经济学到丰饶经济学[J].江南大学学报,2013,312(2):69-76.

[5] 张朋光.“需要经济学”:走出消费社会的陷阱[J].贵州社会科学,2014,11(11):134-139.

猜你喜欢

总收入脑力体力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脑力百分百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公告牌”歌手收入排名
脑力Bigbang
脑力Bigbang
脑力对对碰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