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云平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应用研究

2018-06-24覃容飞班祥东谌湘芬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覃容飞 班祥东 谌湘芬

摘 要: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在线移动学习日益普及为现代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教学云平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服务的应用,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可行的培育平台和策略指导。

关键词:教学云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当前,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总体不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成为现实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当前,发展城乡一体化,服务农业产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需要农业人才支撑,特别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人才支撑。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新型农民培育存在培育主体、内容、平台单一等现状,特别是信息化培育平台单一,局限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发家致富的愿景。

培育“怎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依托“什么平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自我发展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基本问题。《“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对接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提高培育效果。”“‘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正逐步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农业部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手段不完善的现状大力倡导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云平台,解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平台单一问题。因此,信息化农民培育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呼之欲出。

二、教学云平台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

教学云平台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管理应用,实现校园内开放式教学环境的营造,实现校园外开放式的资源共享。教学云平台的搭建,帮助各个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同等的区域内的地方精品教学资源,有利于新型农民培育“生产技能-学习能力-经营管理”立体型培育课程资源联动分享使用。

广西农业厅与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建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承办主体是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是广西、全国第一家农民职业学院,由政府、学校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它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依托,长期承担着农民培训任务,认识到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别是推动农民后续自我能力发展,不仅有助于农民发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学校创新提出并采用“互联网+学习”模式,挖掘职业农民“线上+線下”共同培育方式,搭建教学云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学习和后续发展培育更多线上途径创造条件。

1.有利于辅助立体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学校着眼于职业学校服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功效,针对以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缺乏问题,搭建教学云平台,立体构建新型农民培育运行模式:“政·企·校”共建立体型培育主体,实现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的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实训大平台+云教学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立体型培育平台,实现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实践平台的改革,辅助立体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到真正培养“能生产+会学习+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

2.有利于受训者农民泛在访问学习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线上培育平台的上线使用,农民手机上网接收信息、学习知识逐渐成为“学习新宠”,农民通过互联网接受培训的理念和技术也愈加成熟,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便捷性与趣味性。学校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主线,后续推动农民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打赢精准扶贫工作相关政策,着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依靠各地根据自身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托教学云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技术咨询、共享教学资源信息等,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3.有利于受训者农民自我学习能力提升

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生产技能-学习能力-经营管理”立体型培育课程资源,实现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的改革。依托教学云平台,采用“互联网+学习”模式,将立体型培育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云平台,方便受训者农民下载学习,有利于提升其发展农业产业的后续学习能力。大数据下的教学服务有利于学校跟踪受训者农民的学习情况、技术应用情况和发展产业情况。

三、教学云平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应用策略

1.积极搭建泛在访问学习的教学云平台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线上培育平台的上线使用,掀起了农民利用手机上网学习知识的热潮。作为广西、全国第一家农民职业学院,学校优化并创新线上线下培育模式。一是,学校通过集聚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职业学校的三方优质培育资源,构建“政·企·校”立体型培育主体,与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好、更宽的学习平台。二是,学校认真做好传统的线下培育工作,采用“田间课堂”和“流动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参加学习。三是,构建“教学云平台”线上培育模式。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lp,对接各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大力度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教学云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提高新型农民培育质量。

2.积极开发农业产业项目化培育课程资源库

学校健全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开发选用制度,贯彻使用全国通用性文字教材、音视频教材和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源,同时结合本地农事农情和本乡农民文化素质,立足地方资源特色,整合农业产业项目化培育内容,从“生产技能+学习能力+经营管理”三个层面进行立体型开发编制本土教材、课件等系列培育课程资源,并从“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分层递进构建“产·学·营”立体型培育课程资源,推进“产·学·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的立体化,开发《花卉生产技术》《禽病防治》《网店运营》培训课程资源库,开发区域性、地方性特色教学资源和精品网络资源。学校依托教学云平台,将开发整合过的培育课程资源包上传到云教学平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产业的持续学习能力,真正培养“能生产、会学习、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3.积极培育“永不下线”的农技知识微课堂

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学遴选培育对象,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精准培育。学校结合本乡农业产业资源,通过拓展农民培育资源的无限可能,培育“永不下线”的农技知识微课堂,及时将农业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进行上传云平台公布。依托农技知识微课堂,农民可以将田间地头实践发现的问题通过在线知识问答的方式反馈给培训教师(专家),培训教师(专家)及时反馈解答,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遇到的关键难题,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帮扶农民成长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坚定农民做大做强当地优质农业品牌的决心,从而推动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对接农业产业,服务农业产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培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学校充分依托互联网络,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教学云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網络课堂,建立起培训教师与农民,专家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随时为农民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为服务“三农”、对接农业产业结构性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02):135.

[2]李亚伦.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研究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01):19-20.

[3]王雪松,赵丹.“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作用、应用困境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8,38(01):60-64.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