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秘妙,扎实言语习得

2018-06-24汤海凤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感叹号标点符号言语

汤海凤

崔峦老师明确指出:“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要人文,更要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其特有的客观认识规律:即穿透语言形式,把握言语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于个体言语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言语习得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做言语的有心人,潜心钻研文本,发现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合理地选择、重组言语秘妙,扎实语言文字训练。

一、特殊的言语呈现形式——观察发现,比较体会

中国汉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规范的言语结构。字,有构字规律,词有词法,句有句法。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入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甚至是经典名著常常会有不合乎词法、语法规律的语言呈现形式。它们往往呈现形式独特,却能达到常规语法所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

二、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 倒置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三句话常规的表达应该是:“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但是,作者把每句话的主语全部倒置,放在了后面。仔细揣摩,就会深切地体悟到作者在看到母亲直起背的那一瞬间,转过身的那一瞬间,疲倦的眼睛望着他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疑惑、不解、惊叹和震撼,这么疲惫、劳苦的妇人怎么会是我的母亲呢?三个“我的母亲”倒置,震撼了读者,令读者的心也变得沉重起来。对于这种特殊的言语秘妙的运用,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就是最好的诠释,他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发现其言语呈现形式的特殊性,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和体验这种特殊的言语表达形式下蕴藏在文本背后的东西。这样既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表达的敏锐感受,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特殊的言语呈现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多,但如果有,就不简单。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因此,我们解读文本,必须用心于文本的言语呈现形式,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到文本的秘妙所在,挖掘出言语表达的独特之处。

三、典型的言语呈现形式——欣赏体味,读写结合

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阅读教学中的典型言语,则是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总分结构的表达范式,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优美词句的恰当表达等,这些具有共性、代表性的语言表达,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体味,还应该引导学生迁移写法,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对于那些典型的言语例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品后读,读后写,从模仿逐步走向创造,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总分结构范式,谴词造句优美,修辞运用也很恰当。我们就可以这样扎实语言文字训练。

1.品读欣赏,感悟美观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哪些词语或是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美观,把相关词语或语句标注出来。

(3)集体交流反馈,教师适当点拨。

(4)在品读的基础上,引导观察发现言语的表达形式。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突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教师小结:你看,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上了优美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各种龙的姿态。特别是“有的……有的……还有的……”的使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龙的多姿多态,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美观。

2.读写结合,学习表达

(1)出示图,拓展想象,说一说其他龙的姿态。

(2)选择三种姿态的龙,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一写。

(3)集体交流、赏析。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还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感知中,了解言语的表达形式,并在读写中实践这种典型的言语表达,真正达到了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目标。

3.例外的标点呈现形式——结合语境,品读感悟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表达作用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特别是那些例外的运用。它们虽不起眼,却能巧妙地传情达意,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一句话能包含更广的内容,更多的意思,更深的情感。

人教版三下《可貴的沉默》,孩子们的回答只有四句话,但句句使用了感叹号。为什么?因为这四个感叹号里饱含的是孩子们的喜悦、激动与自豪。抓住感叹号的反复使用,我们就能够很好地带领孩子们还原当时现场的热闹,感受孩子们此刻的心情。

(1)教师:同学们,在这些对话中,同学们的回答只有两处,而且非常短。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教师:一起读一读孩子们这两处的回答。

(3)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处语句,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回答都很肯定

生2:都用了感叹号。

(4)教师:12个字, 4句话,4个感叹号,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兴奋、自豪、快乐、幸福、骄傲)

(5)教师小结:你看,标点符号也能表达出人物的心情。今后,同学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文中,对语言和达意的差异作了这样的比喻:“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有效弥补了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文字里头蕴含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揣摩它所负载的情感信息,更好地倾听到文本背后的声音。

夏丏尊先生说:“学习语文,就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敏感,就是见微知著,就是洞察一切,就是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那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字,只要你仔细去读,去想象,去思考,去揣摩,你就能发现文本的秘妙所在,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言语习得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感叹号标点符号言语
标点符号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标点符号的争吵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感叹号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
标点符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