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2018-06-23姜童

商业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制约因素黑龙江省

姜童

[摘 要]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多模式多产业的发展方向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国家及地区,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积极投身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中,以提高经济实力促进产业升级。目前,黑龙江省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促进经济整体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需求、供给、共生关系,从机制体制、人才因素、技术实施等角度探讨互动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有利于产业升级、经济进步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黑龙江省;互动关系;制约因素;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5-0009-02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与新型工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结合本国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经济现状,努力寻找新的适应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的立足点,因此二者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制造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也在逐渐变化,二者在彼此的发展环节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需求关系

黑龙江省的制造业长期处于经济增长环境中的基础地位,并不是生产性服务业短暂时期所能取代的。制造业不仅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来源,更是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相辅相成生产性服务业也会受到制造业发展现状的限制。因此,没有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将缺少发展所需动因。

(二)供给关系

在这层关系中,生产性服务业被视为制造业生产率稳步提高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前提,拥有较强竞争力和高效率生产力的制造业是难以形成的。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推动着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积累了更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在交易成本、战略规划中为制造业提供更系统的保障,使其对经济增长有更深刻的影响。

(三)共生关系

从关联角度理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彼此作用,互惠互利的,不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或者促进关系,而是生产性服务业越发达,制造业发展越迅速;制造业越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越好。所以,生产性服务业使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得到了保障,而生产性服务业也会在制造业稳定发展下获得更多要素需求,并且带动二者融合开创更多的创新项目。

二、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机制体制不完善

经济发展需要完善全面的体制、机制保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因此,在政府机制体制的管理与维护之下,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才能得到法律保障,而黑龙江省相关的制度不尽完善。

第一,在投资主体中存在垄断阻碍问题。诸多行业如电信、电力等领域存在着自然垄断性质。政府是制度的管理者也是执行者,亦是垄断经营者,它需要维护某些垄断企业,于是这些行业会使一些投资者被拒之门外而生产性服务业的某些企业就无法进入市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带动社会力量。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也将缺少长期发展的动力,导致资源流入不足,抑制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不平衡,也就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第二,区域行政多面限制、多面管理。某些部门为了谋求局部利益,对行业设置复杂的审批手续,收费种类多,重复程序显見。进而造成重复建设、经营模式落后,、竞争力不充足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无法带动经济发展。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法律保障,将无法形成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生产性服务业法律层面存在空白区,可操作性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缺少技术和人才

缺少技术创新与高质量人才也是限制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少服务基础设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直接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健全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黑龙江省对信息设施建设缓慢,经济投入力度不足,这也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技术创新实力不强。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是生产性服务业大规模发展、形成范围经济的技术支持,更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基础,技术的创新能力还表现在知识资源方向的创新。黑龙江省目前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黑龙江省“产业、学习、研究”三方面结合的程度相比南方发达省份还较低,人才激励体制没有完全建立充分,虽然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较好,但人才依然是瓶颈。

三、制约因素基础上的改进措施

(一)正确发挥机制体制作用

首先,政府要继续放宽贸易交流、信息流通、对外开放、第三方咨询平台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大中小型企业积极投入创新,推进技术应用,增强民间资本向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力度,引导制造企业以战略合作、投资参股、多产业经营等模式的开拓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次,应尽快制定出台有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各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多为企业提供适当服务,规范各种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过程,构建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制和制度环境。最后,完善财政资金制度,完善采购制度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将更多非政府采购领域引入到政府领域,把握采购格局,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全面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市场需求。

(二)重视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不仅需要体制、体系的制度维护,也需要有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些具有单一理论和简单操作水平的人员将被渐渐排除市场。对此,企业和政府都应加大重视。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相关职业技术型学校的扶持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并建立先进的、全面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学校,也应该实行开放教学体制,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合作可以展开校企合办教学。其次,职业学校的培养人才模式也要多样化、全面化、具体化,融合初、中、高多级别人才模式,甚至可建立全省性的统一考试体制。最后,对现有的技术创新人才要加大福利力度,避免人才外流,从保障住房,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实际出发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同样可以引进各地乃至国内外的新型技术人才。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首先,应制定有关的技术引进计划。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资金投入,也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和保护,可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对专利、产权等进行维护,还可以进行投资渠道的开拓吸收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注重重点扶持,把先进的科技创新活动首先落实到实处。不论企业和政府,都要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其次,积极开展双创活动,为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提供长久保障服务以便激励创新。一方面,一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一些制造业企业可以对高校人员适度开放,让学生储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创新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融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对已在职的技术人才实施持股计划,提高其收入来激励创新。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深入和广泛运用,制造业正在逐渐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生产性服务业也在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中最重要的投入对象之一。在不间断的经济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制造业这个物质载体、需求动因,而制造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亦无法脱离开生产性服务业。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以互利互益、共生共容、互相融合的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的。黑龙江省现致力于走经济持续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产业升级之路,最重要的方向就在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这是促进产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出发点,是要长期坚持下去的一个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鞠成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王玉玲.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责任编辑:赵磊]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制约因素黑龙江省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