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青楼女子的收入,吓人

2018-06-23许石林

南都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苏三妓院银子

许石林

不那么熟悉京剧的人大都知道“苏三离了洪洞县”那一段旋律,就跟不熟悉黄梅戏的人都听过 “夫妻双双把家还”一样,把这一段唱得跟流行歌曲似的。其实把这一段唱好却真不容易——昨天在网上见戏迷嘲笑一个京剧名角的剧照:她扮演的苏三,一身囚服(即罪衣罪裙),脸上却兴高采烈地,眉目传情。不像是一个受尽凌辱、身蒙杀人嫌疑的巨大冤屈,对前路未卜的那种困苦愁烦之状,倒像是财富姐进京似的。

苏三被冤枉用一碗药面毒死了买她做妾的富商沈燕林,而真正的凶手和奸夫用钱买通官府各个关节,就要判苏三死刑。但是,判死刑还有个复审的程序。偏偏苏三姑娘遇到的那个情人王金龙有出息,中进士当了官,按图索骥调苏三的案子复审。苏三却不知情,所以,当他听狱卒喊叫提她起解的吆喝,很害怕——“忽听得唤苏三我的魂飞魄散”。

(编者按:《苏三起解》是京剧著名剧目,说的是,明朝时,名妓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金龙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景隆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燕林,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適值王金龙出任山西巡按,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复审。苏三奇冤得以昭雪,苏三和王金龙终成眷属。)

跟着年迈的解差崇公道老汉一路上慢慢地往省城太原步行,崇老伯谙熟人情世故,一路上与苏三姑娘交流。苏三想起自己的身世,不免怨天尤人:“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从前是这么唱的,“缠头似锦”对“罪衣罪裙”,合适。从前的观众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到了后来,就改了,不知道是谁先改的,将“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改成了“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这样改的理由大约是: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妓院将贫苦良家妇女骗进去,每天折磨打骂是常态,哪里会有“缠头似锦”?所以改成了“艰苦受尽”。

可是,改也没改干净——那苏三刚唱完这句“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到如今只落的罪衣罪裙。”后面崇公道就接话儿:“嗨!想当初您在院中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到如今……”——崇老汉紧接着就把苏三的“艰苦受尽”谎言给破了,她没有吃糠咽菜啊。

关键是这样一改,整个戏就没法成立、不合情理了——“十六岁开怀是那王公子”——苏三在院中接的第一个客人就是王金龙。王金龙是富二代,出手阔绰,头一次进院,放下三百两银子,也就喝了杯茶。第二次进院,带了三万六千两银子!

我专门咨询河南李开周老师,他考证,比如明万历十五年的北京物价,一两银子,约能买160斤大米。京城的物价高,外地比如产米区江苏,官价一两银子能买320斤大米。咱们折中,算苏三所在的山西,一两银子买240斤大米吧。三万六千两银子能折合现在多少钱?您会算的。所以,王公子带了那么多钱,即便有三分之一花到苏三身上,另外三分之二给了妓院。苏三在物质上(说的是物质上)也不至于“艰苦受尽”啊!

再说,王公子这样的富二代去妓院寻欢找女人,你给他一个被摧残得满头是包、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浑身伤口淌血流脓的“艰苦受尽”,小心他用茅台酒砸你!

从来没有谁说传统戏不可以修改,当然可以!问题是,您要改得更合乎情理、改得更高明。不是所有的改都是好的,改不是重要的,好才是重要的。

猜你喜欢

苏三妓院银子
苏三起解
巧妙过桥
欧盟拨款资助妓院遭质疑
珍爱身体,健康电竞
凭空消失的银子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史上最情深意重的妓女与嫖客
洪洞县里无好人
妓院的称谓
无字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