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情况的思考

2018-06-22王建康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病新农农村居民

王建康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其核心是“精”和“准”。“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分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帮扶,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优化资源配置,按照“一户一策”来进行扶贫,确保对象精准、扶持精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影响村民的生活与生存。因此,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做好健康扶贫、医疗扶贫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表现

1.因病失去劳动能力而致经济来源锐减

因病丧失劳动力,部分是因为年迈又患病而丧失劳动力,也有的是还很年轻,却因为身患重病丧失劳动力,无法进行劳动生产,使得家庭无收入来源。在一个家庭中,劳动能力有限,如果家中有人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尤其是重大疾病,家中不仅失去一个劳动力,失去一份经济来源,减少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中其他劳动力的收入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和日常开支,往往是入不敷出,由于为了方便照顾家庭中的患病者,家属只能选择就近且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工作进行务工,这会使得家庭收入大幅下降,如此恶性循环,致使整个家庭收入下降,使得家庭的收入低于最基本的生活开支,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拖累全家,影响到全家人的正常生活,从而造成因病致贫或返贫。

2.某些疾病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其家庭不堪重负

在农村患各类慢性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多,也是造成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因素。在农村长期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精神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还不一定能治愈。

3.某些疾病报销比例相对较低

新农合的实施对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缓解因病致贫或返贫的作用不是很大。一些患大病、癌症的贫困户需要承担大量的医药费用,给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村民购买了新农合医疗保险,能够报销一定的医疗费用,但是,根据病种的不同,新农合报销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一些大病病种及用药并没有列入医保目录,而大病报销比例仍较低,大多数情况下农民享受不到最高比例的报销额度。普通农民家庭一般经济基础底子薄,因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低,需要自己承担部分的费用就高,这笔支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医疗费用高,造成因病致贫或返贫。

4.地方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外出就医费用过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等因素,医疗费用也在增加,村民所承担的医疗费用也在逐年上升。由于一些地方本地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有限,远不足以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去外地就医成本较高,为减少家庭的医疗开支,在农村,许多村民普遍存在“小病抗、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的现象。

二、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

1.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户受益面窄

新农合从试行到推广,极大地缓解了参合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新农合的政策还不完善、一些补偿机制还存在缺陷、对大病医疗、医疗费用偏高、不合理医药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大病范围较窄,大病统筹只有少数大病或者住院患者才能受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病保障机制的发展。在农村,对村民健康和生活水平影响较多的是普通病、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很多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到大病保险。经济条件越差的农民,住院费用对他们的影响就越大,生病一般不愿住院,即使是迫不得己住院,也会由于无力支付较高的费用而提早出院,能得到新农合报销金额就少,受益变窄。

2.医疗和医药行业收费虚高,农民承受能力有限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和拨款越来越少,医院要发展、留住人才、购置设备、改善环境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和管理,无形中增加了医疗费用,而增加的费用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再加上医药行业暴利的情况、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医院和黑心药商在收费问题上不当谋利行为,其收费标准远远超过了一般老百姓可承受能力,一旦农户家中有人患病住院,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并不富裕的家庭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也是造成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3.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外出就医费用高

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但八成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绝大多数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

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对策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严重影响农户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缓解农民群众家庭财产不因疾病而流失,减少因疾病带来的高额医疗性支出,解决好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对于缓解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稳定,减轻农民的医疗经济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户受益面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的投入力度,负责建设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保护农村人群健康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无论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医疗救助,政府在制度安排、组织引导、资金投入、规范监管等方面都负有重要职责。并着力抓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

2. 进一步健全和优化新农合制度

新农合是目前解决农民群众医疗问题的最现实、最根本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参合群众抵御疾病抗风险的能力。在新农合资金投入水平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各地应该根据经济状况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报销封顶线,降低报销起付线,减少自身需要承担的疾病费用,使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惠民政策,发挥新农合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治理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3. 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开展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解决绝大部分人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大病保险可以解决新农合报销比例过低、起付线过高、封顶线过低等问题。减轻参保村民患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支付负担,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新农合参保人进行“二次报销”,无疑是缓解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农民患大病后支付巨额医疗费用而陷入贫困的重要举措。

4. 加大医疗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就医环境

加大对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完整配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水平,正确引导群众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重大疾病不出市”的就医观念,让小病在乡镇就能医治,降低群众的就医成本。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幫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大病新农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大病预防先调湿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