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

2018-06-22浙江温岭市太平小学东部校区317500施丽云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内容教材

浙江温岭市太平小学东部校区(317500) 施丽云

聚焦课堂研究,让教学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是实现低负高效的必然之路。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基础的学科,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繁忙学习中,到底收获了什么?发展了什么?问题又出在哪?我们每个教师都很清楚。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太“忙碌”了,太“热闹”。只有让课堂回归本真、回归简朴,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让学生更自主,才可以还学生以低负高质的语文课堂!

一、目标简明——立足两个基点

(一)细读教材,全面把握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帮助与引导,首先,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把教材读深、读透;其次,有必要跳出教师的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去读文本,这样才能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

(二)详析学情,分层把握

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对它并不陌生,都清楚它与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当前的备课现状不容乐观。学情分析,要么被教师抛之脑后;要么简单了事。很少有教师真正重视学情,并将它作为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情分析的三个层面,即学生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学习差异点。下面以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小书包》的教学为例谈一谈。

1.教材内容解读。

看似简单枯燥的学习用品的识字教学,如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来启发引领小朋友的学习呢?

基于以上思考,教学时,让学生一读、二猜、三说、四议、五写,从中发现小书包里的大秘密。这样,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识字,还承载着文本理解、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品德养成等重任,做到了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2.学情分析。

(1)学习起点。

①逻辑起点:通过入学到现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生字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些。

②现实起点:大部分学生早就已经非常熟识自己的学习用品。

③学习难点:在学生已经非常熟识自己的学习用品的情况下,扎实落实识字教学。

2.学习差异点。

(1)知识储备的差异。

(2小学生思维方式转换的差异。

3.教学目标。

(1)借助图文对照、汉字溯源、情境识字等方法,认识6个生字。会写生字“书、本”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各种学习用品的作用。

(3)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认真倾听,学会和同桌合作,逐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执教者从细读教材、详析学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了目标,使目标更精准,层次也更清晰,重点也更突出。

二、内容简要——用好两个策略

我们的课堂如何做到内容简要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目标进行大胆地取舍,同时要根据生成性资源合理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

(一)合理取舍,去粗取精

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教师该怎样取舍内容才算合理呢?

1.依据目标,合理取舍。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任何内容的取舍都应该以目标为依据,要保留能帮助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2.基于学情,大胆取舍。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差异来取舍内容。否则,即便材料再丰富,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现象的产生。

(二)有效整合,去伪存真

“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除了教材外,很多教学资源,包括活动方法、过程、情境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其容量也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围绕教学目标抓主干、抓重点,学会整合,让内容“瘦身”。

1.前后勾连,突出重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中,我们需要有整体意识,要关注前后内容的重点部分,将重要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次要的内容可以淡化处理甚至可以忽略不教。

2.内外衔接,适度拓展。

对学生而言,教材一定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更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拓展的语用环节大家都已经非常重视。但问题是,怎样的拓展才是最合适的,拓展应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

“内容简要”操作流程图(图一)如下。

图1“内容简要”操作流程示意图

三.过程简约——巧抓两个环节

要教学过程简约,就要舍弃与目标无关的环节,要找准教学的关键点,以达到简约与实效并存的局面。

(一)板块设计求灵动

1.减少冗余环节,留出弹性区间。

一节课如果板块太多,课堂就会琐碎凌乱,学生不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大的板块,每个板块的指向都要清晰明确,能省略的一定要省略,能整合的一定要整合,这样才能腾出时间与空间来,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2.重视动态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处处险象环生、惊喜不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在预设教案时教师要为动态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能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和课堂的突然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请看《夜书所见》的教案预设与行为调整。

(1)教学预设。

①先出示诗题——《夜书所见》。

②解诗题:《夜书所见》中的“书”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平时看的书呢?那你猜猜是什么意思?(学生没有反应,回答不出。无奈之下,教师自己说出答案)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叶绍翁。(教师让学生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后评价)

师:有人知道叶绍翁吗?

(介绍作者)

师:作者晚上看见什么呢?接下来咱们品品、读读、想想。

师:谁来把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一下?

师:除了这样的感情之外,还有吗?(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要求学生再读文)

师:记得《游园不值》一文吗?请大家诵读这首诗歌。注意要有诵的味道。

(2)课后评课。

①教师语言要变成学生的范本。

②读书要读文字背后的东西。本课的重点难点都是“情”的感悟。要出示文章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感受“孤独”的内涵;要激活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行为调整。

相比第一次,增强了对知识、情感关注。教学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知识目标,另一条线是情感目标。

①生字教学扣住“挑”字。关注“挑”字的本义与引申义,使学生的记忆深刻。

②古诗教学抓题眼。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时,适时地进行朗读的指导。

③改写,将七言诗改成五言诗,升华对主题的理解。

(二)聚焦核心,有效导学

1.紧扣重难点,有的放矢巧设问。

课堂上的问题预设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难点。只有在难点处精心设问,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获得能力的提高。

2.把握好时机,举重若轻及时导。

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问题的设计要角度精巧、难度适当外,问题呈现的时机也很有讲究。教学时,应在学生困惑处设问,然后及时解惑;或者问在学生自认为疑难已解决的时候,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冲突,促进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过程简约”操作流程图(图2)如下:

图2“过程简约”操作流程示意图

四、练习简练——体现两个层次

课后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将各项能力的发展融于简练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各种知识的归纳与综合。练习应设计不同的类型,如,基本型作业和发展型作业,以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

(一)明晰目标,关注全体

1.巩固性练习,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地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掌握积累、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以下是教学《花的勇气》时,教师设计的练习。

(1)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看到____,感到____。后来,他发现____,可是接连几天____,他感到非常____ 。

(2)欣赏画面。

①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____ 。

②我们想用____(朗读形式)来读出作者的心情。

2.设计探究性练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对探究性的练习,教师要为学生指引探究的方向,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形成自我探究的能力。

(二)弹性设计,关注差异

1.内容分层,体现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很快,有的学生很慢。如果对全班学生布置同样多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现象的产生。因此,在布置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权利。

2.形式分层,体现个体特长。

语文作业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有口头的、书面的,有实践型的、研究型的。不同的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类型,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收获、学得快乐。“练习简练”操作流程图(图4)如下:

图4“练习简练”操作流程示意图

我们倡导的简约,就是需要给课堂“瘦身”;我们倡导高效,就是需要给课堂“丰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约而丰满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之路。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3]杨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5]汪潮.语文教学专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