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

2018-06-21石永松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艺术专业

石永松

摘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课程,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路径是课堂教学。随着基础教育艺术课程建构的继续深入,作为基础教育实施者的出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构也应随之进行,切实做到与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艺术专业 课程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111-02

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家约翰·S·布鲁贝克曾经说道:“所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从课程的教学开始”。课程是学校教学进程安排和各个学科的综合体,是对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授课任务的精心设计和系统规划,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综合;课程是学校传道授业解惑输出的主要产品,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核心纽带,是学校教书育人强有力的窗口。艺术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歌、舞、诗、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它采用综合性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奠定基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要素,也是艺术课程体系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艺术教学的本质所在。

课程体系是指在特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引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符号加以建构组合,使各个课程符号在动态过程中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的依据。它规定了人才培养实施的方案规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艺术教育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出口决定入口,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标的运行,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风向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依据

(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风向标

新课标(2011版)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美术、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義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教育部教体艺[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艺术课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引导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形成基本的素养,培养学生养成适应当今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能力。

(二)地方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艺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时都蕴含特定的服务面向,体现所在地理区域或行业区域特征。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其所生存的地方的客观紧密性特性,融入地方、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共享地方艺术教育资源,是其艺术专业的使命与责任,是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是存在之基,立足之根。基础教育改革和均衡发展背景下地方对高层次艺术教育师资需求紧迫,基础教育艺术教师数量不足,层次不高,“请不来、下不去、留不住”是大多数地市级市或县级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面临的迫切问题。据权威机构统计,某地级市截止2017年底,全市13306名小学教师,其中专职艺术教师总数只有337名,初中7623名教师中,专任艺术教师144名,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该现象更为严重,大部分学校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例如某县1185名初中教师,专人美术教师仅12人。全市专职美术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中老年教师居多,后备力量匮乏。据统计,337名专职小学美术教师中,50岁以上占43%、35-50岁占10%、35岁以下占47%,未来5-8年,将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陆续达到退休年龄,各学校急需新进年轻教师的补充。在目前的美术教师中,持有本科学历的只占50%左右,其中大多数美术教师的本科学历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渠道获得。同时,部分县市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比例分配不均,没有专职美术教师,而由其他专业老师兼职,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的美术课教学质量,更难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艺术学科基础性的需要

艺术学科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艺术学科类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将艺术的技艺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起来的课程是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的基本属性之一,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进程,感受艺术与人类生活、科技、情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体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综合性不是各艺术门类知识技能简单相加之“和”,而是通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交融、对话而产生出新的创意、新的感受和新的形态的“合”;经典性是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优秀的、传统的、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成长的征程了吸收其文化养分,建立的一种新课程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规定艺术类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引导,通过艺术学习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艺术课程真正成为具有广泛教育价值的课程。应该教给孩子那些在他们离开学校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够享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只有从事艺术职业的人才有机会派上用处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就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艺术气质,一种对艺术品的观察、鉴别、欣赏的敏感性、领悟性,一种独特的闪烁着创造智慧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力。

二、艺术课程体系建构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课程体系构建科学性的关键所在,是要走改革、创新的内涵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和平台。艺术课程体系科学性建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课程,更是当代艺术教育体系构建中最为核心的一项人生工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的确定,职业面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细化;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的精心组织、合理架构。

课程体系是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建构的思路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切实做到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使得学生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基本理论知识,让理论知识更好的为实践服务。适当增加通识课程体系的门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素质教育是应用型院校艺术专业的关键,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储备。

(一)秉承传统文化,结合本区域优势,构筑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巨大影响,是实践的具体体现。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和共享的世界,媒体、杂志、互联网等时刻提供着信息,艺术必须要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综合素养的独特、目光的敏锐,从我们的民族文化与艺术中焕发出创造的灵感。

(二)与时俱进,构建新学科体系

艺术专业课程应以学科为依据,专业课程是在学科基础课程上生长和分化出来的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繪画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教育部对21世纪应用型院校艺术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群的研究与建设体现专业学科的整体水平,单门课程的建设体现了课程建设的精品意识。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完善和落实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运行

完善和落实课堂教学机制,合理选用教材,合理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规范考试及成绩管理、毕业创作与论文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能力和素养健康发展,强化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完善并建立更加合理的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完善和落实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机制。本着“在重视目标管理基础上狠抓过程管理”的基本思路,努力建构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新体系。

三、结语

应用型院校艺术体系课程建构需要从管理理念、教育思想、课程内容和艺术创作实践等各方面全方位入手,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结合我们的现实,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从艺术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课题体系建构出发,提出高校艺术类课程在专业通识教育上要重塑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课程上要推动艺术专业课程的不断整合,深化艺术专业地方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以便有力地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课程体系的特色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牛金梁.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美术大观,2010,(12).

[2]段宇辉.关于综合性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01).

[3]尹少淳.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5,(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艺术专业
产教融合视野下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探究
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团—团”合作探讨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的ESP模式构建及应用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