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之声——体态语言在历史课堂的诉说

2018-06-20夏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运用技巧初中历史课堂体态语言

夏黎

【内容摘要】体态语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使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笔者从仪表语言、面部语言、体姿语言和空间语言四个方面就体态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态语言 初中历史课堂 运用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运用正规的语言渠道外,体态语言的运用也会发挥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无声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等。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曾得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 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的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体态语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整洁大方”的仪表语言

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一个老师的着装打扮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在老师走进教室还没开口前,得体的着装已然是这节课的第一体态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穿上过分新奇艳丽的服装,就会显得“喧宾夺主”,使得学生注意力分散,忽视了教师丰富充实的内在修养和课堂实质的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穿得不修边幅、不重仪表,也会引起学生评头论足,造成不良影响。只有仪表大方,衣着整洁得体的老师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与好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获得,以及随之而来的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构建。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善”、“美”,是千百年来人们亘古不变的审美情趣取向,教师得体的着装打扮也彰显着对课堂和人生的毫不含糊。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历史时,笔者会选择深色系或者白色的服饰,一是表达对死难同胞的悼念;二是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应效应,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此为基调,随着那段凄惨的历史记忆的重现,激发学生对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控诉,以及在对历史悲恸地缅怀中做出的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决心。又例如,在讲述“开国大典”历史时,笔者会选择暖色系或者红色的服饰,表达出对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劫后重生的喜悦。

二、“真诚动情”的面部语言

罗曼·罗兰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这类体态语言是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如目光语、微笑语、情态语等。历史学科虽然叙述的是过去的人和事,但却是真实的,教师在进行历史叙述和评判的时候也会融入进自己的价值判断,因而历史教学活动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需要恰当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1.亲切、关注的目光语

曾有人形象地描述过:“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这里道出了教师目光语的重要性。反思多年教学实践,我们的孩子过多地表现出了一种“学习的功利性”。他们会认为在应试教育下,历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远不及语数外,所以较多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乃至把历史课当作了紧张初中学习外的一种“調剂”,某些时候“七嘴八舌”成了教师上新课前尴尬的教学环境。此时,教师切忌急于开始讲课,而是尝试着面带微笑用平静的眼神慢慢地扫视全体同学,这对镇定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教师期待与鼓励的情感。有人做过统计:表达者与听话者的目光接触达到交流时间的70%以上时,其表达便获得对方的信任、喜欢。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亲切的目光要辐射到整个班级,与所有学生保持眼睛的接触,让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存在感,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达成预期教学效果。

2.丰富、实在的表情语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面部表情,不能给自己的脸部以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而表情恰是这种交流的“媒介”。表情在教学中是重要的信息源,它既有强调口语内容和情感的作用,也深刻反映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努力做到表情丰富、得体。

教师的面部表情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对学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学生都喜欢和颜悦色的老师,“动人心者必先动情”,教师面部表情的基调应该是微笑,微笑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在上历史课前,学生们或许还纠结于一道难解的数理化题目,或许还执拗在上节课老师批评的阴霾中,这时,我相信教师真诚的微笑可以打开学生良好的接受心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渐渐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所讲授的内容,出现“爱屋及乌”的良性循环。二是教学内容。就所表达的教学内容来讲,教师的情感就不能是单一的微笑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要有不同的表情。当我们讲到《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时,我们应以轻快的语调和自豪的表情向学生叙述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当我们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应以痛斥的语调和愤慨的表情进行叙述,揭露这伙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贪婪丑恶的嘴脸。当我们讲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时,教师要表达的是国共双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苦楚、国民党无视人民利益的悲愤、共产党力求争取和平的凛然大义 .....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要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使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通过表情变化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当然,教师在使用表情语时也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呆板又不能浮夸造作。

三、“丰富动感”的体姿语言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但是一堂课老师的语言再优美,声音再清楚,表达再清晰,也很难让学生从头到尾津津有味地听讲。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点如果经常转移,主体就不会疲倦,而静止的形象则容易产生抑制,难以引起人的注意。如果这时,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加进一些体姿语言,则能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其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下去。笔者根据身体器官的能动性将其分为身势语言、手势语言。

例如在学习“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时,老师会再三强调闭关锁国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完全禁止一切对外贸易”,要求学生仔细甄别“限制”与“禁止”。每到此时陷入沉思与茫然状态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或许在认真地通过“咬文嚼字”来寻找两者的区别,其中也不乏有的学生借着思考的名义在发呆走神。此时笔者屡试不爽的教学手段是身势语言的示范。我会走到门口,做关门动作,但是最后门是虚掩状态,留有一小处缝隙。“于无声处胜有声”,学生们随之领悟了,知道闭关锁国政策只是限制对外贸易,毕竟还留有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例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其中时空观念的建构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于是,笔者尝试手势语言,将几个航海家的路线图跃然“拳”上。伸出左手,紧握拳头,拇指与手掌连接处凸起的肌肉就成了非洲,五指相连处就成了欧洲和亚洲,每位学生以手为参照,饶有趣味性地说着“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到达亚洲的印度”等史实。又例如在讲述“隋朝大运河”时,笔者用多媒体动态示意图演绎了大运河的规模,随后伸出右手向学生示意说其规模尽在这五个手指头上:一条运河、两千多公里、三个点、四大段、连接五大水系,手势语结合巧妙的记忆方法,对学生的识记起到了强化作用。可见体姿语言弥补了教师有声语言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于生机。

四、 “适当可动”的空间语言

课堂上师生距离的调节也是一种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曾说:“空间会说话。”他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个区域:公共区,可以达到360厘米,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就在这一区域;社交区,大概120厘米到360厘米,教师走下讲台后一般就进入这个区域;个人区,45厘米到120厘米之间,适用于师生之间个别谈话;亲密区,由45厘米到零的距离,初中生的亲密区一般是不宜进入的。在一节课上,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调整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这样既便于情感交流,又可以因為亲疏或者远近距离的调节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刺激,让其处于兴奋状态。当历史老师在导入新课、突破教学重难点或者课堂小结时,一般要在讲台上讲授,因为讲台的高度和较大空间可以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强化学生听课时的侧重点;在抛出问题,需要启发学生思维时,教师可以在课堂里来回走动,进入社交区,保证班级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与参与度;当有个别内向的孩子没有积极融入到问题探讨或者个别开小差、做小动作同学时,教师可以走进亲密区,或者鼓励,或者提醒。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体态语言的训练与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体态语言的准确使用,可以丰富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可以调控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之间感情;可以调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教师也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它的作用的发挥主要还是体现在与言语的配合上,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仔细揣摩如何做到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振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张政英.教师态势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2(5):172-173.

[3]陈连琼.论历史教学中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结合[J].金色年华:下,2011(3):191.

[4]王海安.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肢体语言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6(30):56.

[5]王淑艳.多媒体辅助教学下中学历史教师体态语言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学校)

猜你喜欢

运用技巧初中历史课堂体态语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举反例”技巧分析
如何将个性化教育熔铸于初中历史课堂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探究
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分析
“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言在自闭症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技巧探讨
巧用乡土历史素材,鲜活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