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武术教育

2018-06-19谭佳玲余丽容

武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术教育教学

谭佳玲 余丽容

摘要:通过查找文献,收集整理了关于复杂性的相关概念和特征及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一校一拳”教学改革的文件,借鉴上海中小学武术改革探索过程中的经验,论述武术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并通过对武术教育系统复杂性的分析,阐述武术教育思维方式进行复杂性转变的必要性。规避武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及现代武术的目地,达到改善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状态,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全,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复杂性系统 复杂性思维 武术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4-0077-02

20世纪八十年代,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科学范式的大变革。体育教学研究引入复杂性思维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复杂性科学在此种情景下产生。复杂性科学的出现致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化。邱丕相教授认为武术教育,不仅仅指武术教学,它也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受到教育塑造。[1]

1

复杂性相关概述

1.1 复杂性

“复杂性”一词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杂乱、混乱或无序等,而是指复杂系统的复杂性,它是复杂科学的首要概念。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赛思,劳埃德提供了一份关于复杂性定义的清单(其统计并不完全)共有四十五种之多,法国当代思想家埃德加,莫兰认为,迄今为止,复杂性确实还是一个空泛的、模糊的概念,这掩藏着我们对它加以确定和定义的无能。[2]我国开始对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始于钱学森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些极其复杂的事物,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可以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描述,解决这类问题应考虑从定量到定性的集成体系。[3]习吴彤把复杂性界定为运动、结构和边界等复杂性,并系统地提出复杂性中自组织哲学问题:[4]苗东升则认为复杂性是一个明确域内事物或系统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差异性、层次性固有的内涵。[5]但是绝大多数关于复杂性的概念,都表达了这样的共识:复杂性表现为一种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状态:复杂性即“交织在一起的东西”:复杂性表达了一种不可还原的特征。[6]

1.2 简单性思维与复杂性思维

简单性思维对教学的影响在于我们关注的是简单一致,容易轻视了其内在的个性和复杂。复杂性思维却以非线性、整体性、不可还原性等作为事物的主要特征考察教学,揭示了体育教学本来的内在复杂性。[7]复杂性思维不是不要简化的思维,更不是故意把事情复杂化的思维,复杂性思维是以新角度、新科学方法和工具为基础的对外在复杂性和内禀复杂性的简化描述,是保留事情真正的非线性性质的简化思维。[8]

1.3 复杂性思维的主要特点

1.3.1非线性

自然界的物质活动与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是由许多变量构成的复杂的动力结构,事物的运动是多因素的、多向建构的过程。[9]

1.3.2整体性

复杂性思维的观点认为,一个事物的各因素虽然具有不同的作用,但它们都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1.3.3不可还原性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无法把各要素的复杂而非简单的相互作用进行一一的还原。

2 复杂性思维视角下的武术教学

2.1 武术教学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对青少年进行的体质测试指标显示,其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相关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提高青少年体质势在必行。为了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塑造一代体魄强健的青少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于2012年酝酿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事宜。该联盟计划组建由大学牵头、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发展的工作平台,以推进中小学体育课改革。[10]在新的时代需要体育教学研究人员去探求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所以以复杂性思维来思考武术在学校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武术教学中的非线性

体育教学是落实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和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等多个要素结合而组成,在实际的武术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教习技术动作为主,简单性思维对武术教学的影响在于老师注重简单一致,而学生的身体机能、柔韧、力量、速度、协调能力各项身体素质不相同,其结果是复杂的生命个体即学生的思维被压抑。在学习的过程中磨灭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所以,只有依靠教师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潜能,才有可能使“因材施教”落实在具体的武术教学实践中。

2.3 武术教学的整体性

从某种意义来讲,我国的现代学校武术教育基本沿用了西化的教学模式。表现为注重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传统文化与礼仪的教育,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彬彬有礼的学生,而不是做作的人。其整体性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还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教学内容要包括礼的教育、武术的历史文化及分类等等。其教学的连续性可以采用专项化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武术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多学科的协同教学,由相关学科中的优秀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组。从始至终,一定要体现武术的礼仪教育,真正从教学过渡到教育。

2.4 不可还原论

还原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过于分解,忽视了系统的整体性:二是用部分来说明整体,忽视了各部分间复杂的关系。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要求对待他们。实际上是对整体的、过程的、复杂的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抽象的切割,使其丧失了原有部分关系和属性。[11]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武术运动的乐趣,过于固定的操作程序会使学生缺乏兴趣和激情。一旦拆分过度,学生对武术课失去兴趣就很难挽回。

参考文献:

[1]杨晓东.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教育与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2]王耀东.略论简单性思维与复杂性思维[J].沈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50-52.

[3]熊和平.复杂性思维与我国教学理论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20-26.

[4]吴 彤.略论认识论意义的复杂性[J].哲学研究,2002(05):58-63.

[5]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06):87-92.96.

[6]吴 彤.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06):20-24.

[7]王登岳.复杂性思维体育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363.

[8]吴 彤.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06):20-24.

[9]郑确辉.论复杂性思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J].理论月刊,2008(10):185-188.

[10]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1):84-88.

[11]马卫平.复杂性思维视野中的体育研究——对我国体育研究中的思维方式之反思[J].体育科学,2007(01):76-84.

猜你喜欢

武术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武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