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窦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18-06-17李晓伟鞠林李俊宽鞠廷学沈新

医学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鼻窦炎

李晓伟 鞠林 李俊宽 鞠廷学 沈新

摘 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血液在下肢静脉内瘀滞,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围手术期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报告1例由鼻窦炎手术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提示围手术患者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且术后慎重应用止血药物,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鼻窦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8.07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8-0192-01

1臨床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头痛、鼻塞三月余就诊。查体:双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双上颌窦区、筛窦区压痛。鼻窦CT示“全组鼻窦炎”。遂按“鼻窦炎”入院诊治。入院后经抗炎治疗后在局麻下行“鼻窦炎”手术治疗,术中出血约10 ml。术后常规应用“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次日患者自觉右侧小腿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行彩超检查示“右下肢腓静脉及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抗凝及患肢抬高制动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小腿肿痛明显,遂转上级医院介入科进一步诊治。入科后检查抗凝血酶Ⅲ、AC抵抗、蛋白C及蛋白S,结果示蛋白C测定结果为6%(参考范围为70%~140%),蛋白S为62%(参考范围为76%~135%),其余两项结果正常。经局麻DSA下行右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术后继续予抗凝、改善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及患肢抬高制动治疗,并调整华法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但活动后仍有局部疼痛不适,一年后复查下肢静脉彩超,示“右下肢静脉陈旧性血栓形成(已沟通)”,继续服用迈之灵等药物维持治疗。

2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血栓可发生于下肢任何部位,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病因:①血流淤滞状态。血液淤滞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左髂静脉易受右髂动脉骑跨压迫(Cockett综合征),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②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另一类由于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AT-Ⅲ、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异常,称为“遗传性血栓综合征”[1],也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③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随后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

本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鼻窦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且有文献报道鼻内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该病例提示术前术后均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将抗凝血酶Ⅲ、AC抵抗、蛋白C及蛋白S列为术前常规检查项目,并在术前谈话时重点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栓形成的风险性,慎重选择手术治疗,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此外,对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应用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如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且术中无大量出血或术后无明显再出血征象,因手术可造成机体的应激状态,血液已处于高凝状态,故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峰,戈小虎.遗传性易栓症相关抗凝因子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213-214.

[2]王洪田,江文,徐丛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的全身并发症及其防治[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20):1569-1572.

收稿日期:2017-9-21;修回日期:2017-9-26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鼻窦炎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邦鼻净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鼻窦炎转归的影响
中药雾化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