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品质课堂理念下深度备课的路径与解读

2018-06-16孙进

关键词:高品质课程标准深度

孙进

摘 要:深度备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厘清深度备课和高品质课堂的要素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在高品质课堂视角下深度备课的方式、方法与价值。

关键词:高品质课堂;深度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22-1

笔者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外并无高品质课堂和深度备课的说法,但是,笔者认为,深度备课的提法与1976年两位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所提出的“深度学习”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所谓深度备课可以认为是中国研究者对深度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延伸。同样,高品质课堂与20世纪初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提出的“有效教学”理论也具有高度相关,所谓高品质课堂可视为较高效课堂更为全面的一种表述;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研究高品质课堂和深度备课,也会参考国外有效教学、深度学习等相关的理论文献。

一、高品质课堂、深度备课概念溯源及探究

1.传统课堂教学与高品质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学生呈单向的教与学的模式,教师简单地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久而久之,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授式课堂教学,这种单一、低效、呆板的模式学界已经多有批判,因此,近年来国内出现了“高品质课堂”的提法。然而,在国内“高品质课堂”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崔允漷教授曾提出:一堂好课可以从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三个方面考量,并把这三个方面归纳为高品质课堂的三个维度:明确的目标、愉快的过程、满意的结果。教得有效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质量、效益;学得愉快强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考得满意则直指最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达成高度。陈东永在论文《培育教师对高品質课堂教学的自觉追求》中指出:高品质课堂教学蕴含着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智慧引领下,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和协作互助的学习精神,课堂中有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也有情感和精神的升华[1]。因此我们认为:新教育背景下的高品质课堂应该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通过自觉的创新、丰富、改进、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追求准确的课堂目标定位、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有效的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水平,实现教学既定目标,能高质量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

2.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深度备课。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的“主题教学深度备课”在国内影响较大,她在《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思考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2月)一文中对深度备课进行了阐述,深度备课,应以教材为起点,基于对教材的深层挖掘,最大限度地开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增加教材解读之深度和高度,拓展教学内容之广度,发挥集体智慧,形成聚力,使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定尽可能地适度合理,使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起成长的备课。课堂上要形成师生情感交流的高峰体验,必须以教师的深度备课为基础[2]。因此,我们可以把深度备课定义为,是以现代教学设计与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论为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确定适合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并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有序且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想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怎么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的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与学活动策略(步骤、形式、方法与媒体等)的选择;最后是“怎么判断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二、高品质课堂与深度备课的关系

深度备课是高品质课堂构建的内在需要和重要保障。高品质课堂的构建,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以人为本,形成师生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样的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指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如果说高品质课堂是一座大厦,备课就是一张蓝图,高品质的课堂首先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教案,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则来自教师的深度备课,如果备课仅仅是浮于表面,高品质课堂就会大厦将倾。

三、高品质课堂视角下的深度备课

综合文献分析,高品质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通过自觉的创新、丰富、改进、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追求准确的课堂目标定位、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有效的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水平,实现教学既定目标,能高质量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它既能体现教育的本体功能、遵从教学规律、彰显学习本质及内涵,又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学生回归主体的课堂,也是立足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现课程文化价值的课堂。

在日常备课活动中,教师只有立足下列三点,实现深度备课,才能追求高品质课堂。

一是深入拓展: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该学科课程的特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充实、更新课程资源,设置课的起点。

二是深度研究:完成深度拓展后,分析学生情况,预设课的流程,优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安排顺序,力求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结构清晰,选择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能学、愿学、乐学,完成对课的深度设计。

三是深刻反思:教学结束后,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将闪光点与缺点记录、归纳,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

[参考文献]

[1]陈东永.培育教师对高品质课堂教学的自觉追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04).

[2]窦桂梅.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09(Z1).

猜你喜欢

高品质课程标准深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春晖十年,鸣响新时代的高品质教育之声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